如何用成绩增量评价体系考评老师

如题所述

  又逢期末考评时,伴随学生考试的结束,教师又将面临新的考核。由于育人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大多缺少通用的考评标准,考评教师一直是一个管理难题。究竟什么样的考评才是最科学、最公正?一线教师们对此积“话”颇多。

  众 说

  考评怎能“出尔反尔”

  老曹(山东):我校本有一条规定:凡在正规报刊发表论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有稿费通知单,且论文带有作者所在单位名称者,均可在年终领取奖金,发表在国家级报刊每篇400元,发表在省级报刊200元。
  期末到了,许多发表了文章的教师们期待着属于自己的“成果”,谁料学校此时突然又下了“文件”:取消论文奖项,不论在哪里发表的论文均不享受学校的奖励。这一新规定犹如一盆冷水泼到教师们心里。
据我个人分析,出现新规定的原因是:老师们发表的文章太多,如果全校有10篇国家级论文发表,学校要拿出4000元钱,100篇就是40000元。这可是不菲的费用。
  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通过研究决定并在大会上通过的,它既代表了学校的意志,又赋予了教师们权利与义务。在期末考评时,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个“法”办事。有制度不落实,或者不按制度办事,那么制度将成为“空中楼阁”,也降低了管理者的威信。

  “学科考评”让教师心寒

  郭万俊(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中):对于考评,很多学校为了考评而考评,甚至领导一人说了算。现在也有学校提出,以考试分值或学生所学学科年限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人为地将中(高)考学科与非中(高)考学科之间拉开差距,甚至“科学”地核算出各学科之间的考评系数,而不考虑学科特点、班级不均衡、学生差异等其他因素。此举必会挫伤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最终使教师对工作产生“离异心理”。
  打个比方,某教师平时课上得不错,可偏偏期末考试没有考好,是不是可以在考评时说该老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问题”呢?各个学科均有自己的特点,参不参加中(高)考并不是哪个老师决定的,只要教师在平时工作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那么在考评时是不是应该考虑学科之间的均衡呢?不能忽视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啊!

  考评不等于排队

  杨国新(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中心小学):很快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等学生成绩一出来,学校就组织期末考评,然后给教师排队。难道考评就是为教师排队吗?这显然是错的。
如果考评仅仅为了给教师排队,那么会带来至少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不利于教师之间团结;二是造成少数校领导弄权。
  考评应成为教师检查自己工作得失的一面镜子,查缺补漏是其主要功能。如在考评中,全校教师在论文一项的平均分是8.6分,而有的教师才得了3.5分,那么,这时候学校领导应该提醒这位教师: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总结和提炼了。总之,考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而不是制造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反 论

  并非不要考评

  李凌志(北京市平谷区):我所在的民办学校没有了考评,也没有了年终奖,其原因是因为生源质量不好,学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让学校领导觉得考试没有什么意义,而只把考试作为检测教学的一个环节。
可以假设,如果学校里90%的学生的成绩都在不及格之列,又如何依照成绩考评呢?因为学校近几年很少以考试成绩作为考评教师的手段,教师之间少了竞争,人际关系“融洽”,几乎是“皆大欢喜”。
  但是,没有考评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了竞争,教学和管理成为一潭死水;没有了评价工作绩效的标准,教师们觉得付出多少都无所谓,这样是不能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对教学工作的考评需要科学和民主,但并非是不要考评。

  对 策

  期末考核需“软”“硬”结合

  杨海英(北京大兴区狼垡中学):对于期末考评,学校可运用“硬性指标”和“软处理”两种方法,这样比较适合教师群体。
  把教学成绩作为考评重点是教师们能理解的,这其中不会有多少“水分”,可以作为硬性考评政策。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农村校,以区里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成绩为参照标准,不超不罚,超过了会有相应的奖励。对于中途接班的教师,学校也有相关考评措施:如果这个班原来的教学成绩没超过区平均值,而接班教师在接班半年后仍然没超,那就将两者分别求与区平均值的差,再将差进行对比,如果高于5个百分点,视为超区平均,给予奖励。
  当出现考评政策中没有考虑到的特殊问题,学校还设立了“特殊贡献奖”,这就是“软处理”。比如有的班主任接了差班,虽然成绩不好,但是班级稳定,有明显进步,还有的老师给学校争得了很大的荣誉,在政策里没设奖励办法,这些情况就可以动用“特殊贡献奖”。

  “五级考核体系”比较公正

  马玉顺(山东临朐一中):我们学校建立了“五级考核体系”,教师们觉得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五级考核体系”包括所教学科考试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相互评价、学校领导评价五个部分,其中所教学科考试成绩占40%、教师自评价占10%,学生评价占20%,教师相互评价占10%,学校领导评价占20%。
  对学生评价、教师相互评价等“软指标”方面的评价分数,学校不会张榜公布,特别是对学生评价较低的老师,校领导一般会采用与任课教师谈心的方式,单独把结果通报给教师,并给教师提出一些建议,让教师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意见。
  期末,学校按照考评教师的结果分三个档次发放年终奖金。但学校从不拿考评来压制教师,更不会因为一次考评成绩差就冷落、怪罪教师,甚至淘汰末位教师。

  考评要有评价语

  王勇(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平和小学):学校原有的评价基本是以等级划分的,但没有关于等级的评价语。我认为,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像评价学生一样,在期末的时候以学校名义给每位教师发一份通知书或是报告单,里面包括教师考核等级,肯定优点,指出缺点。
  评价一名教师不应完全看教学成绩,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有的教师基础不好,或是有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底子薄,他们通过自身地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了,但很难达到“成绩”的高水平,进而在考评成绩中体现出来。
  考评还要关注隐性的方面:有些教师早来晚走,放学时主动带领学生扫除,节假日放弃休息时间与家长们沟通等。学校应注意对教师常规工作的评价,给予教师一个公正客观的综合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