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特点在于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有严格规定。在明代,这一名称就已经广泛使用。如明人董其昌在其《袁伯应诗集序》中提到,袁可立子袁枢寄来的近体诗一帙。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同样分为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的基本格律包含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要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为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近体诗作为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其严格的规定和丰富的形式,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其对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要素的严格要求,也使得近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还是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近体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