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有什么剧种

如题所述

  怀来秧歌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多少年来,在怀来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关于它的记载,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参考依据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戏曲、曲艺卷一书。在中国戏曲剧种表中,收录了全国戏曲剧种317种,怀来秧歌为其中之一。书中写道:怀来秧歌,形成于清代中叶,地点河北怀来,所唱腔调为民歌小调,流布地区河北怀来。
  其实怀来秧歌早在明末清初,山西梆子未传人怀来之前,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就已经很盛行了。约在道乾年间,山西梆子流入河北,一些演唱秧歌艺人将这一新兴剧种吸收到了秧歌之中。尔后,他们效仿山西梆子班社,置戏箱、买行头、聘演员、排练成本大戏,由"地上跑"走上了戏剧舞台,开始了职业性的营业演出。一些较大村庄,亦由村中"社头"出面组织戏班,这种班社仅是逢年过节在村中祭神或求雨时演唱而已。这两种演出形式,虽然在当时乃至民国年间还仍为一些人们称作秧歌班,其实它早已是名副其实的戏剧班社了。而世代相传之怀来秧歌,依旧在民间保持着独特的演唱风格延续下来。
  虽然怀来秧歌无文字可查,但在民间也有所传闻。据说,永定河昔日称无定河,千百年来一直威协着两岸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康熙皇帝曾以"金口玉言"封其为永定河,但这条河流从未停止过对人民的侵害,每逢洪水泛滥,怀来很多秧歌艺人纷纷流落到京都演唱谋生。
  怀来秧歌和民间社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们是一对姊妹艺术。秧歌一词,顾名思义为插秧之歌。由于它产生于民间,采用的是方言土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很受农民欢迎,以后又把它加进了社火之中,使之广泛流传。
  清代,怀来较大的村镇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玩社火,唱秧歌。社火的种类很多,有踩高跷、跑旱船、推小车、骑竹马、戏狮子、耍龙灯,还有少林棍、少林拳、单刀破花枪等等。演出时亦分生、旦、净、末、丑角色,略加化妆,全由锣、鼓、唢呐伴奏。其中还有一项就是唱秧歌小山。
  演唱秧歌有两种唱法。一种是在社火表演告一段落,定场演唱(大都采取合唱)。"唱秧歌也得看门飞户,到官宦人家、书香门第,演唱忠孝节义的内容;到店铺、缸房,演唱恭喜发财的内容;到市民、庄户人家演唱劝人行善的内容;若到嫂子或平素爱开玩笑的人家门口,随便唱几首,大家哈哈一笑而已。另一种形式是由一生一旦表演,演唱时生角手持折扇,旦角拿着手娟,且歌且舞,颇有情趣。
  怀来秧歌的曲调,东南与北京毗邻,受到京都戏曲、大鼓、落子、蹦蹦的影响较大,西北部受坝上二人台、爬山调、山西梆子影响较深。除此外,还有一些民间艺人到怀来演唱,过往军阀部队在本县传播,以及怀来籍人在外地谋生带回来的曲调。故此,已很难分辨何种秧歌出于本县,何种秧歌是外来的了。但是这些秧歌,经过怀来民间艺人的多年演唱和再创造,已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怀来秧歌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怀来秧歌在民间广泛流传,有的从低级发展到了高级阶段,而有的则已是自生自灭了。
  1963年,根据上级文化部门的指示,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民歌搜集整理。1979年,根据中央文化部和中国音协的通知精神,县文化馆组织了民歌征集小组,对全县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搜集整理。1986年,县三套集成办公室发动了全县广大业余作者,文化站干部和中、小学师生,搜集整理了流传在本县的民间文学遗产。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搜集工作,抢救了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艺术,整理出了近百首怀来秧歌。下面分几个阶段,将共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介绍如下:
  清代,怀来秧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概括起来大致可分六种。
  (一)历史方面:
  此类秧歌是描写古代英雄人物的。如《绣蚊帐》演唱的是水浒故事。《曹操下江南》、《三国战将勇》演唱的是三国故事。《珍珠倒卷帘》、《十棵树》、《凤柳儿》、《画扇面》演唱的是古代民间故事。其中《曹操下江南》,给人以古朴、雄壮的感觉。
  (二)劝善方面:
  这种秧歌,演唱的是劝人行善、因果报应之类的内容。有《四劝人》、《十劝人》、《七十二行》等。其中以《七十二行》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三)爱情方面:
  在秧歌中,爱情方面的内容占很大比重。一种是男人在外做生意,妻子思念丈夫的。如《绣兜肚》、《绣香元》、《绣荷包》、《绣花灯》。另一种是在封建制度下,少女追求婚自由的。如《二十四糊涂》、《玉姐要婆娘》、《要嫁妆》、《姑娘表》、《小看戏》、《放风筝》。还有一种是属于调情一类的。如《丢戒指》、《拉骆驼》、《撂手镯》、《探清水河》、《李芳巧得妻》。
  (四)劳动方面:
  秧歌里反映劳动场面的代表作有《刨山药》、《锄野草》。在《刨山药》这首歌中,唱出了劳动人民用辛勤汗水换来丰收的喜悦心情。
  (五)乞讨方面:
  昔日,每逢灾荒年,一些贫苦农民不得不走乡串户沿街乞讨。为了博得施主欢喜,也演唱一些乞讨歌。
  清末民初,封建王朝瓦解,国外一些现代科学传入我国,怀来秧歌艺人又演唱了《修火车》。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个时期的秧歌有《拉大烟》、《文明棍》等,也是一些较庸俗下流的曲子。
  据96岁高龄的席子端老人回忆:当时是军阀为王。好军头不闹玩艺,闹社火唱秧歌的尽是一些"杂牌军"。
  抗日战争时期,在怀来民间流行的秧歌有:歌颂人民抗日英雄的《赵顺歌》、反映妇女支前工作的《老妇联歌》,还有反映人民战争的《埋地雷》等。其中《埋地雷》这首曲子在怀来民间广泛流传。
  解放初期,一些秧歌艺人偶尔也在田间、地头随口唱几句,但在正式场合是无人演唱的。以后这种演唱形式逐渐的消失了。
  怀来秧歌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它在历史上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31
简单一点,晋剧,河北梆子,蹦蹦戏(评剧),二人台(一般是嫁过来的媳妇会唱)
第2个回答  2010-03-29
沙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