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

一、前期准备

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考本校本专业,也就是数学。考试科目就是政治、英语一、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后两门都是我的专业课。刚好去年年初遇上口罩,在家上网课,后来五月底回学校又是各种考试,故而在六月份前基本上没有怎么开始复习,只是看了部分专业课的教材。我全程没有报班,是参考了很多经验贴,然后自己制定的计划,不过也看了很多网课。下面分别介绍每门课的备考。

二、择校

我相信大家内心都怀揣着梦想,高考或是发挥失常、或是不甘心,又或是曾几何时自己辉煌过,想要在这次考研中一鸣惊人,重新来到自己的巅峰时刻。我并不打击你,因为有很多学生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亦或是本来高考的学校就非常好,这些同学有自己的目标,大家按照自己的计划接着跟着扬哥学习就好了。但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本科期间基础差到死,但是也想要有一个研究生学历,也想打一个翻身仗,这时我认为选择要大于努力。当然我并不是想要打击大家,让大家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大家都不报顶尖学校,而是大家切记要务实,考研一年只有一次,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一定要先选学校!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顶尖学校全是侧重点),大家要找到学校的考试大纲,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会给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一本书全看我认为没有必要。我了解到的考研择校遵从二级跳原则: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二本的大专业,那么你可以选择一本院校或者末流211,都是机会比较大的。但如果你选择的是顶尖211或者985,那么可能需要你的基础和毅力都超乎常人(当然每年有很多逆袭的例子,我只是说大概率上是这样的,别杠,杠就是你赢)。所以大家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大概推算一下自己机会比较大的学校。另外在我看来如果你不读博士,或是只想要个学历,除了那些双一流、211、985,一本院校毕业证效果都不会相差太大,足够的。而且考研什么最重要?如果你像我们一样经历过,那最重要的一定是一战成硕,我认识太多的同学朋友报一个顶尖的211或者985,三百四五可能调剂到偏远二本,当然这些人依然可敬,上岸就是好样的。但是连国家线都没过的落榜同学呢?再来一年?可以啊,只要你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你可能有,但我没有。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啊朋友们!你有梦想我尊敬你,但是如果你的基础像我一样,那么请你务实一些,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院校,拿我们河北来说,燕山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等我认为都很不错,各个省有各个省的学校,大家自行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学校?(我介绍的是我的择校方法)首先,去你想去的学校研究生院官网找到初试一志愿名单以及拟招人数,如果一志愿都没满,那么说明这个学校有调剂名额,基本上一志愿过线都要,这种学校复试爽到爆。再好一些的学校呢,可能就有淘汰率了,大家看下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找到最低分,按照那个分数努力就好了。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想去学校的学长学姐,他们给你们的初复试指导真的是太太太重要。

三、各门课备考

1.政治

政治我是在去年八月中旬左右开始的,每晚用倍速看徐涛的强化课,徐涛讲课很有意思,尤其是马原,比较难理解,通过网课会更好地理解同时相应地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看完一章后章节的选择题和相应部分的1000题,做的时候我是把答案写在A4纸上,单选多选各一张。做完一遍后我又开始看徐涛的刷题班,同时刷第二遍1000题,这一遍的答案我是写在1000题的刷题本上的,刷题本是从网上找的电子版,然后在ipad上做的。政治选择题非常关键,所以1000题要认真做。

在最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开始背政治以及大题,同时做各种押题卷,除了肖四肖八,我还找了徐涛的押题卷做,不过主要还是做选择。

知识点我是用的徐涛的黄皮书背的,不过我个人觉得腿姐的也挺好的,这个看个人选择。重点背肖四的大题,不过肖四不要拖到最后一个周再背,否则真的有点来不及,当然背肖四也需要有侧重点,这个在肖四出来后在网上会有各种分析的。此外也需要多关注时事,选择题能拿到时事的分也会对成绩有影响,毕竟能多几分是几分嘛。

总的来说,政治不需要开始太早,当然了也不能太晚,最迟九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政治前期就好好刷选择,后面会有各种预测卷和小册子来帮助你背后面的大题的。

2.英语一

在英语上,我英语不是很好,所以也没什么经验和方法,考研英语是擦线过的,但不得不说今年英语一是真的很难,做阅读的时候就感觉问题和文章根本没关系,以至于考完后我都记不清自己写的选项。

不过背单词还是很重要的,除却一些特殊情况,我从去年四月份开始就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用的是红宝书,因为我从大一开始就在用红宝书,比较熟悉和习惯,尽管它设计不那么好。背单词软件上也可以用某贝,这个就看个人习惯和选择了,只要自己用的习惯有效果就可以。

阅读和作文是关键,作文大概11月份就一定要开始了,而且一定要有个自己的模板,不要盲目背范文,可以买本作文书来自己总结,我当时是的刘晓燕的,她的作文书比较基础一点,不过如果介意可以看别的人的作文书。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所以作文也还是要多花些时间的。

关于阅读,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是真题要好好做,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近20年的真题,前几年的由于题型不太相同,当练手,然后再去仔细看文章翻译,后面从10年左右开始,题型稳定后多观察选项的设置方式和错误原因。我当时看了些唐迟的视频,他的有些方法还是可参考的,阅读多练,我是从八月份后开始每天下午做两篇阅读,真题做了两遍,其实做第二遍的时候,有些还是很陌生。

翻译和完型我都没有花太多精力,完型比阅读好做,而翻译真的太难了,后期我是找了唐静的翻译笔记看,里面有些固定句式的翻译。新题型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练习,但是最后遇到哪种,就看运气了。

总体来说,英语与个人积累也有关系,但是作文一定要重视,作文比阅读容易提分,还有就是字迹要工整。考研时,我是先写的作文,再做的四篇阅读,之后是新题型,然后完型,最后做的翻译。

3.数学分析

前期我是把教材看了一遍,本科用的是复旦大学欧阳光中的,但有点难,所以我用的是第四版的数学分析,是在ipad上看的电子书,先把教材整个过了一遍,自己把一些定理总结下来写在白纸上。

然后从七月中旬开始,看李扬的网课配合着他的强化讲义,他也有基础课,但我直接买的强化班。在强化讲义的目录上记下完成每一节的日期,参考李扬给出的进度,自己每天有个进度表,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完成当天自己制定的计划。第一遍我是先看的有答案版的,看懂了不一定会做,难一点的,我会自己在脑子中过一遍解题的大致步骤,然后在草稿纸上写出来,有的部分我熟悉的或者过程我看的清楚明白的,就会跳过这段的网课,网课基本都是2倍速看的。

在十月初过完了第一遍的强化讲义后,我开始看无答案版的,同时把一些重点知识和题目里的重点总结出来,写在白纸上。差不多考前一个月也完成了第二遍,然后开始每天做一套真题,同时再过一遍强化讲义上那些重点的部分,比如题和知识点。有些题太难或者太偏的就放弃了,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思路和自己对这些题的理解与掌握。

总的来讲,强化讲义过了两遍,然后认认真真做每一套真题,并及时总结归纳,我是习惯把这些写在白纸上,清楚明了。像裴礼文,因为备考时间紧我选择没有看,而且太厚了,并且上面很多偏题,不太适合考研。

4.高等代数

与数分一样,前期看的教材,我是用的丘维声的高等代数,就是厚厚的那一本,整体复习思路跟数学差不多,也是看的李扬的网课和强化讲义,并记录完成每节的日期。他的强化讲义上很多解题思路与方法值得参考借鉴,同样强化讲义用有答案版和无答案版过了两遍,最后一个月做的真题。高代除了教材和强化讲义也没有再看过其他书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学高代,数分有些地方真的理解不了,但是高代做起来就很顺手。

总的来说,在两门专业课上,还是需要多做题,而且如果题不会做,在看了答案以后也一定要自己再写一遍,看会了不代表真的会,要自己写一遍真正理解了才是真的搞懂了,我是从网上买的真题和解答,不过前几年的题型与现在的相比不太一样,所以用来练手,后面的几套有的就可以拿来模拟,模拟的时候我也是按考研时间来做的。不论是数分还是高代,做过的题要有个大致印象,思路很关键,自己动手做也很关键,眼会了,手不一定会,一定要多动手!

四、作息与心态

作息上,我习惯早睡早起,除了后期冲刺阶段和一些特殊情况,我都尽量让自己在十二点前就睡觉,六点半左右起床,国庆后就是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之间吃午饭,吃完后玩会手机,中午睡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晚上五点左右吃饭,吃完也会休息会玩会手机。冬天早上起床确实很困难,而且我又是个喜欢赖床的人,但想着就拼这一把了,挣扎一下还是会起床。起床后先背单词,然后吃早饭,我是在寝室买的燕麦和面包之类的,早饭后看会政治,然后看数分,下午起床后先做两篇阅读,再看高代。晚上会把白天数分高代没有完成的部分看完,然后看政治。最后一个月会在晚上看看英语阅读,在早上和睡前背政治。此外早上也会看看自己总结出的作文模板。其实当时大四上这学期还有三门课,所以课上也会看看政治,或者做1000题之类的。确实有时候需要协调上课与复习,而且两门课都是有作业,时不时上课还要点名,不过好在最后三门课都顺利通过了。

在考研前的两个周末我都是用真题,按照考研时间自己模拟了一下,作息习惯也接近考研的时候,当然有时候会很困,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最后一个月左右,由于晚上有段时间实在太困,所以我中午起床后会喝杯咖啡,然后晚上那段时间适当运动一下。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备考期间感冒过一次,真的很影响进度,但是如果真的不小心生病了,还是要先好好养好身体,再认真复习。

暑假期间我没有选择留校,而是回家备考,家里人也很支持,家里我的书桌和卧室是分开的,而且他们白天上班,再加上家里的环境让我安心,所以选择了回家。暑假期间每周会有一个晚上跟家人出去散步,整天闷着家里复习也会觉得枯燥,所以会出去换换环境。每周也会有半天和朋友出去玩,看看电影,聊聊天放松一下,朋友也考研,所以还会交流一下公共课的复习进度。回校后是在寝室备考的,寝室当时只有三个人,而且都考研,所以大家一起在寝室备考,中午晚上大家也会聊聊天放松一下,整体氛围很好。

五、复试

至于复试,一般都是笔试+面试的形式,具体内容的话每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套路。只能泛泛地说笔试一般是考察那些初试没有考到的专业课的内容,主要的考察方向是广度而不是深度,比如我们学校基础数学专业的复试笔试是一张卷子12道题,涵盖了实复变,泛函,常微偏微,抽象代数,拓扑,微分几何等内容,需要选五道不同方向的题作答。所以这一步很大程度是看你本科阶段整个的学习过程的。虽然也可以花时间准备,但是效果上不会像准备初试那么立竿见影。

六、总结

考研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心态很重要,在备考期间也有很多不顺的事,但放轻松,一件一件解决,不要焦躁。后期的话不要想着什么复习不完时间不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全部复习到,所以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学习,尽可能把自己复习的内容掌握好,考场上好好发挥就好,尽力了就无悔。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当然就希望能顺利上岸,我当时没有想过要二战之类的,没有给自己再一次的机会,就是尽力去复习,如果真的没考上,就找工作。当然啦,备考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也不会让自己想太多,就努力学加油干!

最后,愿每个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8
东北师范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本人初试总分120分,专业课120分,现在讲我的考研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学弟学妹们能有点帮助。一、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我个人觉得,并不是每一个考研人都需要有宏远而伟大的理由,诸如对学术的渴望,对高等学府的崇拜,对某个学科的浓厚兴趣以至于想通过学习推动该学科的完善甚至进步等。你可以只是因为不想工作,只是因为随波逐流,身边的人都考就也跟着考,也可以是因为父母希望你考,所有理由都是成立的,不分高低贵贱,我当初选择考研就是纯粹不想工作而已。但是非常重要的是,当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就要有一种我一定会考上我也必须要考上的信念感,不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以至中途放弃或者三心二意,要做一个破釜沉舟只求胜利的孤勇者。但在决定考研以后,我们一开始会面临很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会感到手足无措。类似地区选择、专业选择、院校选择、自身学习情况的预期等都非常消耗心力。这些问题,纷繁复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而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大胆尝试,小心选择。就经济学而言,虽然各个院校的专业课考察范围不尽相同,经济学发展到现如今,各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包含的内容也大同小异,而且大部分经济学相关专业都会考察微观经济学。因此如果是想考经济学相关的专业的同学,可以先看看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册,在选择专业之初,建议只看微观经济学,因为部分专业初试不考察宏观经济学)高老师的书通俗易懂还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很适合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同学去看。因而我们不必在考研准备初期给自己设限,我们可以从简单的课本着手,每行一步,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馈。通过背书、教材理解度、试题考察三方面综合理解自己的真正实力。然后再与院校考研要求对比,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我个人而言,因为对东北比较熟悉想留在东北读研,所以把武大,华科,东北师范大学大纳入了自己最初的计划里,在了解经济学各院校考研情况的过程中和对自己实力的探索中,最后在6月份的时候选定了东北师范大学大的805方向。无论如何,不管选择哪个院校哪个专业,在当下国内的竞争环境里,确实是考研路漫漫其修远兮,必将上下而求索,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方能达成目标。二、初试政治网课:徐涛强化课+腿姐技巧班+腿姐冲刺班书籍:精讲精练+肖1000题+腿姐冲刺背诵笔记+肖八+肖四9月份开始看徐涛老师的强化班网课,讲得非常有趣。课本推荐精讲精练,知识点很详细,而且题目也越考越细了。看完视频之后做肖秀荣1000题的选择题,错题标记并整理,1000题我刷了差不多四五遍。11月份我看了腿姐的技巧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答题技巧!然后开始做各大老师出的模拟卷,并在微信公众号或者喜马拉雅跟着徐涛老师或腿姐背诵知识点,形成框架并加深记忆。在这里我要夸一夸腿姐冲刺背诵笔记的排版,很直观,平时做错的或者不清楚的知识点都可以标记在手册旁边。12月份开始狂背肖四,同时坚持刷选择题,腿姐冲刺班(包含时政)和押题班也很棒,今年腿姐押中了很多!可惜我只是翻了几遍,没有背。数学数学学科来讲比较看重计算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基础阶段:高数的学习。我直接上手的张宇18讲,上面的知识点齐全,但是题目难度较大,以至于很多题目在基础阶段难以上手,事实证明这是个选择不是最优的,建议大家使用复习全书(提高篇);其次为线性代数,我用的是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听的课是李永乐的基础课,李永乐老师的课条理清晰,容易理解,线代必选李永乐;最后是概率论,我用的是王式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听的课程是方浩的基础课,我认为概率论在一开始接受公式定理时难以理解,比较抽象,建议要持之以恒,努力消化理解。提高阶段:首先高数,我二刷的张宇18讲,听的课程为张宇的强化阶段课程,这时候听的课和18讲就是配套的了,听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到最后还是有一些题目没有消化,有一些特别难的题目就直接跳过了;线代二刷李永乐,听的课也是李永乐强化阶段的课,提升阶段的课程对线代的解题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建议一定要计算清楚,条理清晰,一步一步写步骤,少马虎大意,因为马虎大意的习惯会在考试中吃亏;概率论二刷王式安,听的课为王式安的强化课,二刷错题,对概率论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数学用书:真心建议大家用复习全书(强化版),听李永乐团队的课即可,课只是辅助,最重要的还是笔耕不辍;真题用的是张宇真题,并且真题可以按照年份和题型二刷,对于真题的难度会有较深刻的理解,真题建议很靠前的年份作为联系即可,考研数学难度真正上升是在2016年,从2016年以来,2016、2018、2020为难度很大的年份;2017、2019、2021是难度相对小很多的年份,大小年规律可见一斑,建议今年要多攻克一些难题,在考场上不至于手足无措;模拟题为李林四套卷和六套卷,张宇的八套卷作为辅助,张宇四套卷在考前出,建议不要上手,因为比较打击自信心。以上20套模拟卷足够,而且一定要错题二刷,做到烂熟于心。时间安排:数学建议大家按照这四个时间学习:考研开始准备至6月为基础阶段、暑假至9月为强化阶段、10月至最后为真题和冲刺阶段。数学的学习在前期占据每天绝大多数,6~8小时:在加入专业课之后4小时左右,为专业课腾出足够的时间。三、英语对于英语一,成绩为82分,是我认为最有含金量的一个科目。我在大学四年里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在大二第一次考六级为523分,一步一步得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单词方面;我用的恋词7000,大约从头到尾背了很多遍,具体多少记不太清晰了,每一遍背诵都有新的收获,单词要坚持背,不断提升熟练程度。长难句:用的何凯文长难句,用唐迟的也可以。长难句要多分析多理解,每天固定几个句子,积少成多,分析长句的能力就会有出色的提升。阅读基础:用的唐迟的阅读的逻辑,特别好的一本书,内容把唐叔多年的心血融入其中,很精彩,很有意思。以上这三本书在5月底前完成。真题:从6月开始做真题、看唐迟的讲真题解,一开始只需要做阅读,后期在学习完形、翻译、新题型之后再全面完成试卷。一直到考前,我大概做了4遍。作文:我从最一开始就背作文了,从暑假开始写作文,在某宝上买的本子,到最后满满当当写了一本,作文卷面和内容都很重要,一定要多学多练。作文的安排见仁见智,建议自己安排,但不要晚于9月开始准备作文。英语要想上80,作文要在25分上下,这一部分分值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拿的到。时间安排: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均匀,每天1.5~2h小时。专业课东北师范大学的专业只考西方经济学也就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先说参考书,微观经济学的参考书是《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者是范里安、宏观经济学的参考书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作者是萨克斯。这两个教材我个人觉得都对中国人不太友好,编写的逻辑上都是完全美国人的感觉,第一遍看感觉很不容易学进去,同时也不容易记住什么,特别是范里安这本书,翻译的还特别差,很多地方容易造成误会,所以我复习的时候特意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原版的,别扭的地方看看原版就理解了,这里建议英语好的同学其实你直接看原版的但是这里是说你经济学底子很不错的,我觉得可能比看中文的效果好些。这里说下北大的这个专业课,分析近10年真题发现,微观经济学已经其实就完全剩下一个题型了那就是计算题,已经没有问答题、名词解释题等等,就是完全的经济学模型了,所以大家在复习微观的时候一定不用在纠结范里安里面没有事啥可以背诵的,因为考试也不考背诵。但是书上的每个计算模型都不能放过,报考附录里的内容,考试中也是出现过的。其实我觉得都是计算题也很好拿分,我经济总分考了120分,自己觉得微观部分应该得分在70分左右比宏观高一些。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东北师范大学的题型就比较丰富,不过也不稳定,有大家最爱的选择题,不过是五个选项的多选,也不是很好做,不过我觉得比起政治的多选还是好做些的。另外还会有一个或者两个的问答题,还有一个综合计算题,三个部分构成,不过因为有选择题的缘故,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更加小心,因为有些小的知识点也很可能会成为选择题的来源,此外计算的大推到也不能放弃每年比考一道题,还有和微观不同该背诵的还是得背诵毕竟问答题也有个十分二十分的,总的来说我觉得宏观其实不如微观好复习特别对于想要在专业课拿高分的同学题型的增多就会增加复习的困难度,不过对于专业要求过百就行,数学能在145以上的同学那么宏观由于选择题占了一半江山复习会容易些,这个就要看你自身情况了。三、关于复试准备2022届的复试,受口罩影响,与往年差异较大。我是2021届考研,复试是线下的,因此能提供一些经验建议。2021年,西方经济学复试分数线为372分,共26人一志愿进入复试,复试差额比不超过130%。以往年份东北师范大学复试西方经济学笔试科目为《宏观经济学》,官网有指定参考书目。我个人准备了高鸿业老师的《宏观经济学》,但是由于805的初试考察科目的调整,2023考研复试笔试部分应该会考察《计量经济学》到时候同学们按照官方发出的参考书目复习即可,财大复试笔试部门不会很难。面试部分,东北师范大学的面试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绍,中文英文都准备一下,大概率是英文口述;第二部分是从两个纸箱里分别抽取两个题目,一个中文一个英文,内容涉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类似于口述名词解释。中文回答到时候同学们肯定没什么问题,英语答专业课名词听起来有点难度,但是要求却不是很高,不要过分紧张,能够开口就可以,实在不会也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们是愿意引导学生作答的。重要的是不要不懂装懂,答非所问,保持态度好学诚恳即可。今年的面试偏结构化面试,没有自我介绍和个人素质考察,采用套题抽题的方式进行。四、总结考研很难的,一开始抱着必胜的心去复习,最后十二月边哭边背肖四的大有人在,但只要你肯坚持,你肯日复一日地早起去自习室报到,在心态最崩的时候也咬咬牙撑一撑,其实,这一年也就很快过去了。等最后回头再看这段时光,你一定会和现在的我一样,觉得每天待在自习室的时光和努力,都没有白费,都是值得的。加油吧!一定会上岸的!追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