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大学有一座叫做智慧门的建筑?

图片中的就是

上图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那个智慧门里面还吊了一个球。
这个学校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募集资金7亿,顺德区政府投3个,花了10亿搞出来的大学,建校初衷就是为了填补顺德没有高等学校的空白。

智慧门
智慧门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学院的中轴线上,与大门遥相呼应,美的大道与环湖大道于此交汇。智慧门左沐浓绿小园之氤氲,右含碧波一水之灵气,前承大门博大之胸怀,后启学子孜孜之善学,是学院文化景点的代表。
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专家设计的智慧门蕴含丰富的科技和文化内涵。智慧门上通天宇,下连厚土,内涵碧波,面向四方,是通向世界的主体之门。门中的“天圆地方”、“世面”、“菩提相伴树”、“卦向步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智慧的诠释;以中国古代技术史上最为精妙的稳定构造熏香球为原型,铸成门内的智慧之心,隐喻人类对真理和智慧的永恒追求。
1、“天圆地方”
智慧门的顶部,为空心圆形,象征天是圆的;底部,有一方池,象征地是方的。这是我国古代用“天”与“地”表示的宇宙观。
在上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与大自然抗争,经常仰首观察天象的变化,根据太阳东出西落的运行规律,朴素地认识到天是一个圆形的盖状形式;根据太阳绕地平线起落的规律,认识到地是方型的;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圆的,像一个斗笠一样,覆盖在大地上,中心是北极和北斗星的位置;而大地是方的,就像棋盘,中心是洛阳一带(大禹时“王”所在的中心),日月星辰随着天盖而不停地运动。《周髀算经》中说:“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又说:“天像盖笠,地法复盘,天离地八万里。”这一伟大的认识高度地概括了天与地的生存形态,这是中华民族先民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宇宙观,成为后世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依据。
2、智慧球
所谓智慧球,采用我国古代技术史最为精妙的稳定构造熏香球为原型而制成的,并赋予现代的文化内涵。智慧球采用两层镂空的球体,模拟熏香球结构,里层球体固定,外层球体可转动。由于结构的关系,只能采用模拟方法,以电机带动外球转动,并赋予现代的文化内涵,筏喻自然界虽然千变万化,但人类对真理和智慧的永恒追求不变。
在我国古代,民间从西周起就有焚香除臭、熏烟灭虫的习惯,他们把香草放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燃烧,但有时会引起火灾。到了汉代初期,约公元前2世纪初,长安宫廷巧匠丁缓发明了一种称之为“被中香炉”的仪器,它由多个金属圆环组成,香炉置于最内层的一个机环中心。这样,“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 公元前140年司马相如写的《美人赋》中描绘了一个迷人的场景:“金鉔熏香,铺帐低垂”(金属环内含有燃烧着的香)。丁缓发明的“被中香炉”不仅避免了火灾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讲求卫生,在炉体内放入香草,引燃香草后,熏香被褥。
这种香炉制作非常精巧,外面镶嵌着美丽的花卉图案,成为妇女的宠物,有的做成烤手的“火笼”,有的用一条链子配带在身上,不仅夜间能用,白天还可以挂在内衣或腰带上,使满身生香。宋代的皇家仪队就有执香球者。根据文献记载,淳熙十三年,太上皇八十大寿,孝宗至德寿宫问安,文武百官服朝服随行,除了法驾、大乐、架乐等人外,还有仪仗鼓吹,仪仗有二人各执一香球,香云自香球中逸出。而宋代妇女乘车出行时,也有丫鬟手持香球,贵妇袖中自持小香球,于是车过驾经之处香烟如云,尘土皆香。
唐代以后,称这种香炉为“香球”、“滚灯”;现代工程学上称它为“常平支架”、“平衡环”;在物理学上也称为“回转仪”、“陀螺仪”。
古代中国人遵循熏香球的这种平衡原理,把它用在节日舞龙灯的“灯球”上,乾隆《杭州西湖志》(公元1734年)提到,装上“连锁轴”,其中有纸灯笼,不管在街上怎样踢,怎样滚动,里面的灯火也不会熄灭,因此称为滚灯。后来,又发展到装在马车上,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技史》的巨著中,就讲过这种车子。由于车子里装了这种常平架,即使行走在崎岖的路面上,躺在里面的达官贵人也不会感到颠簸。
熏香球中的平衡环和平衡架构造,还为陀螺仪的构造提供了参考。公元8世纪时,中国航海家利用这种技术装配罗盘,使航海成为可能。在今天,这项技术更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及其它方面。
3、菩提相伴树
智慧球表面图案采用古代菩提相伴树的图案制作而成的,菩提树意为智慧树。
据传说2500多年前,即约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悉达多)诞生于印度的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即现在的尼泊尔境内。他喜欢思考,在郊游中看到老人引发他对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慨叹,看到病人唤起他对于人不论贵贱、无分男女都要因病而痛苦的感慨,看到死人激发了他对生命若草、变幻无常的感伤。于是,他来到泥连禅河边丛林中参访修道的人,求真学道,过一天只吃一粒粟米一颗芝麻的苦行生活,历六年之久。
六年的岁月即将过去了,悉达多悟到:如果用苦行获得解脱之道,那么人们就会误认为只有饥饿才是得道的原因,这样的话,就会使人只在形式上做功夫,而不必去关心内在的宁静,最终永远无法得到解脱的结果。于是,悉达多决定走接受正常的饮食,然后成道的道路。他接受了一位牧牛姑娘送来的乳糜,恢复了力气之后,来到一株繁茂的毕钵罗树下,铺上吉祥草,思考解脱人生烦恼之道。是夜,他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悟彻宇宙人生大道而成了佛陀。释迦牟尼成佛之处,自古称为菩提场或菩提伽耶。那里的毕钵罗树,因为佛坐在其下得道的缘故,得到了菩提树之名。从此,所有毕钵罗树都叫做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也即“智慧”。
4、卦象步汀:取自中国道教“天地山水”、“水火相济”、“阴阳和合”之意,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天地山水”:天地山水对人类的生存起着极大的作用,不仅是人类衣食的来源,也是人类艺术创造的源泉。
“水火相济”:水火是两种根本对立难以相容的事物。但在中国人看来,二者在相互平衡、各得其所的条件下却能相容相济。
“阴阳和合”:《老子》一书认为,整个宇宙大至日月星辰,小到一草一木,都有阴阳之分,如男女、雌雄、正反、内外、屈伸、往来、动静、语默、善恶等,在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之中,又呈现出一幅阴阳和合而生万物的运行有序、和谐发展的生动图景。阴阳和合的观念是中华文化的“本根”、“灵魂”和“基因”,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悲欢离合的心理特质、阴晴圆缺的思维习惯、以柔克刚的认知方式、不偏不倚的人生态度、变化循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深深根植于我国传统的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乃至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
5、世面:智慧门四面门楣上的16个圆孔,是中国传统门体建筑的部件,后来引申为“世面”,意为一个人的涉世经历。我们现在说一个人阅历多,见识广,就说他“见过世面”。
6、内涵碧波:智慧门中的玻璃文碑似四只大手,托扶着智慧球;池水则融合了古人“智者乐水”的思想;象征顺德政府、人民及海外侨胞兴教助学的良好氛围,它也预示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技术人才的摇篮。
7、智慧门的四个方向:表明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十二级大台阶,表明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级小台阶,表明二十四个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