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的管理技术是什么?黄瓜烂尖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棚黄瓜的管理技术是什么?

1.在整地、施肥、播种前,首先要清扫农村,清理残留的根、叶、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亩产肥力中等的地块,可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撒完基肥后,把肥料变成*,把肥料和*混合均匀,耙平。

2.1月中下旬适时播种黄瓜。可以在加热温室或者节能日光温室育苗。用一个直径10 cm,高10 cm的营养碗,里面装满营养*8 cm,通过它倒水。水泡透后,在每个营养钵中播种一粒发芽的种子,上面铺上药物*1 cm厚,再盖上塑料薄膜,以保护土壤水分。播种前注意浸泡黄瓜种子,催芽。

3.移栽种植在种植的时候,选择的苗木应该是两叶一心的壮苗。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的种植深度要稍露,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但种植时间应尽量选择在雨天后的晴天,这样植物恢复生长更快,成活率高。


4.待黄瓜苗缓熟后,翻耕松* 3-4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结合栽培为黄瓜苗培土垄,最后形成小高垄栽培。

5.水肥管理水要根据不同生长期适当调整。苗期要控制浇水量,开花结果期需要加大浇水量。晴天可以一天浇一次,干旱的话三到五天浇一次。施肥方面,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只需要管理追肥即可。一般每亩要断水施尿素3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高氮钾肥10公斤。

6.及时收获根瓜,防止根瓜掉落。设施栽培一般4月中旬开始收获,黄瓜开花后10天即可收获。此外,第一茬瓜应及时采收,以免对后续瓜的生长发育和植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植株早衰,出现畸形瓜。



黄瓜烂尖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第一,黑星病

1.症状果:瓜条受损,初期流胶,逐渐扩大为深绿色凹陷斑,表面长有灰黑色霉菌层,病部呈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幼苗:幼苗感染,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点,病后期全叶干枯。幼茎:幼茎被侵染,开始时出现墨绿色梭形斑点,有水渍,后期变黑、凹陷、开裂。湿度大时,斑点上会长出一层灰黑色的霉菌层。生长点:生长点感染了一种病,两三天腐烂形成秃顶,而生长点的侧叶慢慢拉长卷曲,乍一看像是病毒病的症状,容易误诊,使黄瓜黑星病不能及时预防,导致黄瓜秃顶,拔园。真叶:真叶感染病害,最常见的是叶尖和叶缘。开始时,它们是绿色的,接近圆形的斑点。穿孔后,孔洞边缘不规则,略皱,有黄色晕圈。疾病与健康的界限为黄色,患病部位被烫伤或干枯发黑。患部叶片往往凹凸不平,患病部位潮湿易产生橄榄绿色霉变。  

2.该病的特点之一是在病叶上形成星形穿孔,症状明显,而其他病害无穿孔。二是茎上的病斑开裂,经常流出胶质。就是瓜条上的病斑流出透明的凝胶,然后变成痂状。无论在茎上还是瓜条上,湿度大时,病部长有一层烟熏黑霉层。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与非瓜类作物轮作或从无病植株留种。  

(2)用55-60℃的温水浸泡种子15分钟,对种子表面进行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开花结果期施肥可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合理控制温湿度,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黑星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要注意提高大棚内的温度,缩短叶面的露湿时间。用塑料薄膜覆盖,降低空气和土壤温度;并及时将棚内的病残体搬走,拿到棚外焚烧。  

(4)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40%福星EC 8000倍液、43%代森锰锌30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喷洒均匀,上述药物交替使用,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第二,蔓枯病

1.症状性果实:瓜条一般在花后干烂,有暗褐色斑点,后期烂瓜上长黑点。叶片:病斑在叶片边缘呈半圆形或楔形,由外缘向中心发展。病变也容易发生在叶片中部。后期较大,浅棕色到棕褐色上出现很多小黑点,后期容易断。茎:茎油浸,近圆形或纺锤形,病初呈灰褐色至黄褐色。湿度大时,茎节腐烂,变黑,容易折断。干燥时,患病部位表面龟裂,呈干褐色或红褐色,上面密布黑点。  

2.这种疾病的第一个特征是大叶斑病。二是叶斑上有轮纹和小黑点。第三,空气湿度小容易开裂穿孔。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作物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轮作2年以上。  

(2)消毒种子。将种子用55℃的温水搅拌浸泡10分钟,然后加入冷水,使浸泡种子的水温降至25℃-30℃,浸泡4-6小时后取出。用0.2%拌种剂拌种后,不催芽播种。(3)彻底消毒棚舍。种植前,用5%菌毒素15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棚内地面、墙面、框架、后坡。  

(4)合理施肥浇水,注意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  

(5)枯萎病的化学防治应以早期预防为主,发病前可喷洒阿米西1500次,共1-2次。发病时可用阿米卡星(嘧菌酯+苯醚甲环唑)1500倍喷雾治疗,每5天1次,连续防治2次。也可以用世高1000倍混百菌清500倍喷雾,效果更好。  


第三,细菌性边疫病

1.症状性果实:果实被侵染后,果梗上形成水浸病斑,然后变成褐色,果实变黄萎蔫。脱水后,费用是伊拉克。湿度大时,患病部位溢脓。叶片:叶片被侵染,水孔附近起初出现浸水的小斑点,后扩展为淡褐色不规则斑点,周围有晕圈;严重发生大面积涝渍病斑,从叶缘延伸至叶中部,呈楔形;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被水浸泡,呈褐色。2.预防和控制方法

(1)选择无病瓜留种,或将种子浸泡在40%福尔马林150倍溶液中15小时;100 mg/L硫酸链霉素500倍浸种2小时,冲洗催芽;也可用70℃干热灭菌72小时,50%温水浸种20分钟处理。  

(2)无病苗,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年以上,生长期和收获后除去病叶、病藤,适时深耕。  

(3)在发病初期喷施300倍的14%铜氨溶液、500倍的50%丁二酸可湿性粉剂、400倍的77%克杀得可湿性粉剂、200 ml/kg农用链霉素溶液和5000倍的40 mg/L青霉素钾盐,在收获前10天停止用药。 


第四、流行病

1.症状性果实:瓜条或其他任何部位感染,起初呈墨绿色,有水浸,后逐渐收缩下沉。潮湿时,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菌,很快腐烂,发出恶臭。幼苗:幼苗的侵染多始于嫩梢,起初萎蔫呈深绿色,逐渐干枯至秃尖而不倒伏。成株:成株发病,主要发生在茎基部或嫩茎的节部,有暗绿色水渍,然后软化,明显萎缩,病部以上叶片萎蔫或全株枯死;同一植株上的几个节常被损伤,维管束不变色。叶片:被侵染的叶片产生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浸状斑点,直径25mm,边缘不明显,膨大迅速,干燥时呈青白色,易折断。当斑点延伸到叶柄时,叶子下垂。  

2.预防和控制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

(2)*土壤处理。苗床或温室常用的土壤处理剂有石灰氮、溴虫腈、溴虫腈、地塞米松、甲霜灵,以及喷洒新型高脂膜增强药效。  

(3)用化学药剂浸种,用72.2%丛水10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  

(4)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合理施肥,提高光照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生长期适时喷施株花王3号,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在蕾期、幼果期和膨大果期喷施壮瓜地灵,可增粗果梗,促进果实发育,改善黄瓜品质。  

(5)发病前或雨季来临前,喷洒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75%孟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盛达M-45 600倍液、70%润乾悬浮剂8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雨后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立即喷洒或浇水50%安科可湿性粉剂30g/亩,60%百泰分散粒剂1500倍,25%凯润乳油3000倍,66.8%迈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800倍,40%磷酸乙酯铝可湿性粉剂400倍,82%克露可湿性粉剂。68%金磊水分散粒剂500倍溶液、64%抗病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溶液等。,并喷新的高脂膜增强疗效,每7-10天服药一次。严重者可每5天服药1次,连续控制3-4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2
黄瓜的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这就需要种植者做好施肥工作,而如果施肥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就包括黄瓜烂尖。一方面,对黄瓜所施用的农家肥如果没有充分腐熟,不仅难以让黄瓜充分吸收养分,还会释放氨气等有毒气体,导致黄瓜出现烂尖等病态表现。另一方面,如果施肥种类不均衡,像是偏施氮肥,黄瓜因营养不均衡而发育不良,也会容易出现烂尖的问题。防治方法:对黄瓜施肥要合理。施用的农家肥,一定要选择充分腐熟的,同时注意用量和浓度,避免产生肥害。施肥种类要均衡合理,不可偏施氮肥,尤其是黄瓜果实发育期,要合理施用复合肥,控制好氮肥的量,酌情增施磷钾等各种元素的肥料。
第2个回答  2022-06-22
根据黄瓜的长势定期掐尖,施肥浇水等,黄瓜烂尖一般来说是管理不当造成的,于引起黄瓜烂尖的原因,我们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促使黄瓜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3个回答  2022-06-22
很有可能是水肥管理不恰当,可能是温度没有控制好,也可能是没有提前的预防病虫害。要注意及时的松土,同时也要及时的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土壤中的积水太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