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荀子在《劝学》中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

需要补充发展?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创作思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正文:

一、从一般意义来说,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没有过时。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学不可以已”说的是树立正确的终生学习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意思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以致用”,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反思,不断成长。荀子强调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坚持就可以的。在没有天赋的地方花费再大的努力也很难有所成就。

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创造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等等。

二、延伸:荀子认为学习贵在知识的积累,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要专心致志等等,对于今天的学习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必备的且又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荀子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既注重学习的外在环境和条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具有一定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有顺境,有逆境。关键在于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发扬主观能动精神,不但要会利用现有的条件,而且要学会创造条件改造环境。

扩展资料: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