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身气孔多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主要外部原因有施工时振捣工艺、泵送操作、筑坯层厚度、模板质量、现场养护条件、脱模剂使用等。
  (1)施工振捣的因素。振捣过程中,当水珠移到模板边时如继续振捣,这些水珠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会游离变小或上升至顶表面;如这时停止振捣,则水珠会附着在模板面,模板拆除后,水分挥发即形成可见的一个个气孔。
  (2)混凝土泵送操作中经常会有各种原因发生堵管现象,操作人员常常认为混凝土加稀就不易堵管,因此施工中会有擅自加大水的用量的情况。其实这样操作不仅造成骨料离析更容易产生堵管,而且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3)《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宜为300—500 毫米”,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气泡行程过长,增大了水珠游离上升的阻力,水珠附着在模板面挥发后形成气孔。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气孔。
  (4)模板质量差,模板周转次数过多,表面粗糙、变形,增加水珠有利上升的阻力。
  (5)不合理使用脱模剂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气孔的原因之一。
  (6)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5
混凝土灌注桩一般都是水下灌注的,浇注过程中,首斗浇注的混凝土在最上部,一直与泥浆面稳定接触,后期浇注导管内的混凝土是从导管底部四周向上整体上升,浇注砼时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0~6.0m之间。如果导管埋深较浅就容易出现起泡,而且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导管提升过快,也会造成桩身混凝土出现蜂窝。
第2个回答  2014-03-14
搅拌不匀,灌装方式不对,含气量过大,振动不到位等都会造成气孔偏多。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都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