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排病反应有哪些

如题所述

1. 麻感:表明气血运行受阻,气能过来,但血过不来。
2. 木感:麻感加剧,血和气都过不来,说明经络严重堵塞。
3. 酸感:经络通畅,但气血不足,导致肌肉酸痛。
4. 胀感:体内气足,但无法排出,导致身体局部胀痛。
5. 痛感:血瘀导致单纯性疼痛。
6. 痒感:气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时会出现的反应。
7. 热感:热能到达会阴,说明对泌尿系统效果显著,有助于打通任脉。
8. 气流感:艾灸过程中,体内热气形成,并在经络内流动,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
9. 面色改善:艾灸后,面色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变淡,痘痘消失。
10. 心情舒畅:艾灸后,心情放松,感觉良好。
11. 出汗:夏天宜出大汗,冬天以微微出汗为宜,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
12. 寒感:艾灸后,寒性体质的人可能会感到凉风,这是寒气外出的表现。
13. 热感:腹腔发热,热气上行至头顶,下行至涌泉,说明经络通畅,效果好。
14. 沉感: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感觉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15. 咕咕叫或排气: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浊气,是好的现象。
16. 出油: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好的现象。
17. 无感觉:艾灸初期无明显感觉,只有热感,说明经络不通,身体较寒。
18. 半身热:艾灸时,上半身或下半身热,说明该部位经络不通。
19. 冷汗:排寒气现象,寒气重的人会出现。
20. 口干:上焦有虚火,需要配合肩颈灸,疗效会很好。
21. 热感减退:艾灸进入平台期,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22. 酸痛、疲劳、嗜睡: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艾灸后血液循环加快,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23. 呼吸急促: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24. 肾区酸痛: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5. 脐部出黄水: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26. 下部瘙痒:妇科问题,月经不调,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7. 全身无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8. 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9. 口渴:上实下虚的症状,病情加重,建议多喝水,可间隔几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刮痧、拔罐。
30. 月经变化: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生殖系统,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内为调整期,可能提前或推后。
31. 出水泡、红疹:体内湿毒、血毒过多,是好的现象。
32. 咳嗽、黄痰:肺部有火,如无法接受继续施灸可以少灸或不灸。
33. 乏力、虚汗:寒性体质,加大灸。
34. 精神亢奋、失眠:热性体质,上焦有野火,可在背部适当刮痧拔罐,必要时可在大椎穴上放血。
35. 关节痛:关节处有寒湿之气淤堵。
36. 口腔溃疡、便秘:胃火旺,可在胃经上刮痧泻火,吃凉润食品。
37. 湿疹、痒、红疙瘩:脾胃湿气重,加大灸。
38. 腹泻、恶心:脾胃虚寒,加大灸。
39. 打嗝:肠胃气滞,无需处理会自动消失。
40. 月经变化:气血增加后的自我调节或阴虚火热体质,继续灸3个月后会逐渐正常。
41. 会阴瘙痒:湿气往外排的表现,加大量灸。
42. 非经期阴道流血:排子宫内的淤血,两三个月后会一切正常。
43. 疾病加重:正邪交战,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艾灸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邪气会顽强抵抗。
44. 失眠:艾灸后可能会出现失眠,是反应之一,此时不要刻意用安眠药,主要看精力是否充足。
45. 走窜现象:艾灸中脘,可能会出现肝区或胃脘部不适,是艾灸的通窜功能,身体自我调整的表现。
46. 发热反应: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47. 上火现象:口干舌燥,是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要多喝白开水。
48. 过敏现象:皮肤出现红疹,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
49. 精神反应:类似抑郁症,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
50. 疾病复发:曾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