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新疆哈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何?

如题所述

  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东连甘肃河西走廊,西接吐鲁蕃地区的鄯善县,北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
  哈密市东西长约404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8.57万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8.37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8.87万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回、满等2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1.83%,维吾尔族占28.17%,全市共辖19个乡、镇、厂,104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45个居委会以及哈密铁路分局、兵团农十三师、三道岭矿物局、新疆钢铁集团雅满苏矿、七角井盐化总厂等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明朝置哈密卫。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1984年5月完成撤县并市工作。

  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大门”。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国道312线、兰新铁路、亚欧通信光缆横贯哈密。东北、华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国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该公路的建成将使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距离缩短约1400公里。312国道哈密—吐鲁番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哈密—罗布泊公路建设项目、哈密机场复航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哈密—南疆铁路干线的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在哈密形成公路、铁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开发、大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市区共有铺装道路54条,道路总长约71公里,面积1377399平方米。主干道23条,次干道31条,形成了主次干道为主,支路为辅,内外相连,首尾相接,纵横交错的平面交通路网。市内共有公交车辆186辆(含4辆城市观光大巴),公交线路十四条,共有高、中档出租车近1000余辆。
  2004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19亿元,增长1.9%;邮政业务总量0.24亿元,增长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1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2万户。

  哈密市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已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开采32种。已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现已发现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国第二;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仅次于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哈密市的气候非常适宜瓜果作物生长,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产地。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市现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全市无霜期182天。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民间流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间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哈密市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有发展风力发电的独特条件。

  由于哈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哈密市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哈密市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鹗等。

  哈密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星罗棋布,闻名瑕迩。雄伟的天山横贯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盖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风光的东天山名胜风景区,已被列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同时还开辟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哈密市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哈密市东天山“新、奇、险、特”旅游线路的开放,是哈密市与吐鲁番、敦煌的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区建设为一线,互为补充,各具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5
百度-哈密政府网
在那里面你就可以了解哈密所有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