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温度随高度降低。

2、规则的垂直对流和不规则的湍流作用强。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云雾降水及猛烈风暴均发生在这一层内,有“天气层”之称。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扩展资料

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的特点又可分为下层、中层和上层。

1、下层:下层又称扰动层或摩擦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公里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公里。它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的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公里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在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流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1
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古诗中说“高处不胜寒”,原因就在于此。爬过山的同学可能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吧。

请同学们再计算这样一个题:假如我们在泰山脚下测得某时气温为15℃,我们知道泰山的高度为1500米,那么,此时泰山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呢?

我们可依据上述的气温递减率来计算山顶的气温,在对流层内(十几千米以下,而泰山只有1500米),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那么,高度上升1500米,气温下降9℃,因此,泰山顶的气温应是15℃—9℃=6℃,可见,山上的气温比山下要低得多。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得名。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仅8~9千米。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气流上升导致降水的方式,除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外,空气在作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阻挡而被抬升,或是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暖空气沿锋面爬升,也能促使气流上升形成降水,这些内容将在后面学到)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就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7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第3个回答  2018-09-27
第4个回答  2010-04-14
—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100 m,温度降低0.6。C。内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发射出来的热量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降,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两层。在l-2km以下,受地表的机械、热力作用强烈,通称摩擦层,或边界层,亦称低层大气,排人大气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活动在此层。在1-2公里以上,受地表影响变小,称为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如雨、雪、雹的形成均出现在此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