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洪山寺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坐落于长沙城北的捞刀河畔。它与湖南广电中心、长沙大学相邻,距离长沙市大约六公里。根据《长沙县志》的记载,洪山庙始建于明朝,原名麓峰寺,后经过重修和改名。寺庙前方有洪山潭,泉水激荡,与捞刀河和山鹰潭的泉道相连。在端午节期间,从这里可以听到附近划龙船的锣鼓声。
山鹰潭古称山阴潭或三眼潭,四周环绕着峦嶂的山峰,树木茂盛,景色迷人。相传当年山洪暴发时,浏阳河和捞刀河的水流在这里交汇,由于山的阻挡,水流相激,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洪钟,浪花高达数米。这座山因此而得名洪山。洪山寺在清朝康熙年间重建,历经风雨,多次兴废,最终改名为樱禅洪山寺。
捞刀河是湘江的支流,古称涝塘河。据《一统志》记载,这条河流源于浏阳县的石柱峰,名为黄泥港,西流至长沙县注入湘江。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蜀汉大将关羽攻打长沙时,不小心将他的青龙偃月刀掉入河中,关羽的随从周仓潜入水中将宝刀捞出,因此这段河便得名捞刀河。
捞刀河畔的捞刀镇以生产刀剪而闻名,与杭州的“张小泉”,北京的“王麻子”齐名,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剪。明代有一首诗《涝塘烟树》描绘了涝塘的美景。
多年来,洪山寺得到了上级领导、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寺院不仅接待了多位省领导参观指导,还有众多著名书画家为寺院题写了匾额楹联或泼墨作画。
洪山寺在过去的八年里,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为扶贫助学、慰问残疾、修桥补路捐款超过八十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洪山寺的常青藤爱心捐助会专门为因病、因贫而失学的少年儿童提供帮助。
洪山寺内的佛光塔是捞刀河畔最高大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这座九层的宝塔是湖南省寺庙中唯一安装电梯的高层仿古建筑,塔内还配备了电视摄像监控设备,有利于寺院消防安全工作。
佛光塔内设有地藏殿,每年清明节和盂兰盆节,寺院在这里举行超度法会。佛光塔还存放着高僧大德和佛教信教群众去世后的骨灰,每天由僧人诵经回向,每年举行两次大型超度法会。
佛光塔为广大信众提供往生后服务,继承发扬佛教“厚养薄葬”的优良传统,既符合国家政策,又为信众家属节约开支、减轻负担。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省内外三十多位文化名人在佛光塔上题写了匾额、楹联,使得这座宝塔成为湖南省最具文化品位的建筑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