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演义第一章读后感300字

如题所述

读后感: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朋友的事,耽误一下没关系。其实当你对朋友说:“对不起,我忘了。”的时候,朋友心中不仅仅着急,更有气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确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或许你会认为他们不遵守诺言,但他们是为了蜀国的事业着想,所以才有了“违约”,我们与他们不同,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了”等一些自己找来的任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了我们的友谊能更深,为了朋友永远是朋友,我们一定要把答应朋友的事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朋友间的友情才可以更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4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第2个回答  2018-10-09
读后感: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朋友的事,耽误一下没关系。其实当你对朋友说:“对不起,我忘了。”的时候,朋友心中不仅仅着急,更有气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确没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或许你会认为他们不遵守诺言,但他们是为了蜀国的事业着想,所以才有了“违约”,我们与他们不同,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了”等一些自己找来的任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了我们的友谊能更深,为了朋友永远是朋友,我们一定要把答应朋友的事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朋友间的友情才可以更深
第3个回答  2010-03-13
我看了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关平、诸葛亮、周瑜、曹操、孙权、袁绍、袁术、刘表、孙策、马超、张辽、王平、严颜、诸葛瑾、黄忠 ……,其中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
蜀国人少国弱,诸葛亮虽然没有高超的武艺,但他善于用计谋,帮助刘备打了很多胜仗。其中最著名的计谋是:草船借箭、空城计、八卦阵、木牛流马、借东风、苦肉计、缓兵之计等。书中第十七章“三气周瑜”给我的印象最深。周瑜想使用美人计,通过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然后在迎亲时,扣下刘备,换取荆州。哪知道,被诸葛亮识破了诡计,结果事情弄假成真,刘备既娶了孙夫人,又消灭了追兵,还保住了荆州。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气的昏倒在船上。周瑜想报仇雪恨,他叫鲁肃去向刘备要回荆州。结果又中了诸葛亮的缓兵之计。周瑜气不过,还想拿下刘备,夺取荆州。他又生一计,让鲁肃去向刘备要求在攻打西川,路过荆州时,支援一些粮草。没想到,又被诸葛亮识破了诡计,诸葛亮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打败了周瑜。诸葛亮写了一封挖苦周瑜的信,周瑜此时气病交加,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喊数声而死。
诸葛亮用计谋打败了周瑜,为蜀国立了战功。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世代相传。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聪明人,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奋斗。
第4个回答  2020-05-10
读了《三国演义》第一回,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任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不做到答应别人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