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帝内经有什么用?

如题所述

1.养生不求人。
《黄帝内经》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养生理论与方法,不仅讲了怎样治病,还讲了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如何来预防疾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如怎样通过呼吸来练气,40岁以后如何养生,失眠应该怎么办,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特别需要注意中风的发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补养脏腑的食物......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生病之时,很多人都会想着要加强身体锻炼,这样会让身体康复更快,但对于肝病病人而言,并非如此。肝主藏血,“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病病人的静养比剧烈运动更为重要。
2.人生不迷惑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帝内经》只是一本用于治病和养生的医书,实则不然。它还囊括了天文学、地理学、历法学、音律学、物候学、气象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是一部围绕“生命”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如《黄帝内经》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青少年时期就要使劲蹦跶,有冲劲,增长见识,而不是沉溺于吃喝玩乐,荒废青春;老年时要能静得下来,不要一遇事情还冲动行事,有些光芒该收藏就收藏。
《黄帝内经》说养生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家庭生活同样如此,只有处理好各个层次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中和”的状态,家庭才会和谐。如夫妻之间,如果丈夫和妻子同样强势,必定会有许多口角之争,这时一方稍微示弱,也许就能化解硬碰硬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黄帝内经》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养生理论与方法,不仅讲了怎样治病,还讲了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如何来预防疾病,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如怎样通过呼吸来练气,40岁以后如何养生,失眠应该怎么办,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特别需要注意中风的发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补养脏腑的食物......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尤其是生病之时,很多人都会想着要加强身体锻炼,这样会让身体康复更快,但对于肝病病人而言,并非如此。肝主藏血,“人动则血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病病人的静养比剧烈运动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人体吸收营养的部位,主要是小肠。小肠为什么能吸收营养呢,从生物化学角度看,就是由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来提取食物中的营养分子。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要完成,一个主要条件就是加热,即便人体内有了酶和辅酶,不需要很高的反应温度,但应该同样需要热量。
这个热量,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心火来。心跳的热量,在肺气的推动下,来到了小肠这里。所以中医认为,心火是君火,小肠属于相火。一君一相,互为表里。有个词语,叫做热心肠,什么意思呢,真正热心肠的人,都很热情,身体能量很足。
身体能量足的前提,就是小肠能很好的吸收营养。现在的人,都很冷漠,有心理的原因,也有生理的原因,生理的原因,就是身体能量不够。当然,并不是所有看起来热心肠的人,身体都很健康,有一种情况是,身体的能量在透支。
小肠要吸收营养,除了热量之外,气压也是一个问题。初中的物理老师,讲过一个知识点: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相对较低,煮饭不那么容易熟,与平原相比,需要更高的温度。也就是说,气压越足,越有利于煮熟食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高压锅来炖骨头汤,用时就比较短。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人们都喜欢喝排骨藕汤。常温去炖,不但时间长,而且有些藕的口感不粉,不好吃。如果用高压锅,不管买的是什么藕,都能炖粉。这就是气压的作用。
小肠从食物中提取出营养分子,和我们把食物煮熟,道理是一样的。人体内也是有气压的,一般认为,人体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持平。但这是健康人,生病的人未必如此。如果气压不足,小肠很难完全加工食物,会引起腹泻。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人都有气压不足的毛病。最简单的测试办法,就是捏紧鼻子,闭紧嘴巴,稍微用点力,如果能听到双耳都嘣的一声响,响声比较清脆,那才是气压正常。不少人跟我反应,只有一只耳朵响,还有一些人的响声,比较轻。这都是气压不足。
调节体内的气压,只有用气来调节,呼吸是人体摄取气体的唯一方式,所以呼吸有补气的作用。当你做过相关练习就知道,时间长了以后,会感觉胃部或者肠道里,有明显的气感。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胸式呼吸的气,就在胸腔里,腹式呼吸的气,可以到肠道这里。
有人会说,那肠道胀气岂不是好事。肠道胀气,是肠道的气不出去,肯定是坏事。肠道里的废气出不去,干净的气进不来,怎么可能是好事呢。气一定要有交换,才是好事。
上面解释了心和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又如何呢。心和肺的位置关系,与小肠和大肠的位置关系,非常类似。心在肺的里面和下面,小肠也在大肠的里面和下面。这可能是它们表里关系的一种体现。我们知道,大肠有回收水分的功能,所以大便才不会溏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