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辩论会】语文学习课内和课外哪个重要?

正方:语文学习课内比课外重要。
反方:语文学习课外比课内重要。
两方的观点都要,长一点,要有具体的例子,答得好再追加分!!!

因为语文很多都是靠平时积累的,老师所讲的不过是杯水车薪,关键是靠自己平时多看多书,而且课外的知识往往更能引导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指导写作。现在考试不仅只是考课内还有考课外,并且课外占了多部分,大多数课内知识都是出自课外,课内的知识是永远不如课外的,只有读了大量的课外书,才能学以致用。课内的内容都很基础很局限,基础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而基础的内容我们又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课外内容时满足,而且课外内容没有局限,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接触到很多课本无法满足的东西,学习课外内容还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大家应该都知,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能成为文学家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只读课内的书,而是去多看看课外书,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使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
那天上网时,我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一位大学生说自己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大家都知道,大学是人生难过的一道关卡,等我们到大学时课外仍是考试中、学习中的关键,以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过:长时间的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课外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到大语文教学观是一个从知识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化过程。它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大家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我们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可见,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语文学习不光得学课内知识,课外知识也很重要。有些知识课本上是学不到的。没有哪位名人的成才,是光靠课内知识的。比如说李白,我相信课本上应该没教他如何作诗,不都是他自己积累的吗?如果他从小就只学课本上那少得可怜的知识,我想他也不会成为人人皆知的“诗圣”的。相比一下,我觉得课外知识应该更重要一些。语文的学习是无边无境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果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成才的,课本的知识好像一个苹果吃完了就全部没有了,而课外的知识就像一个无底洞,会源源不断的供应给我们知识,用之不尽、取之不完,是人几辈子也学不完的东西,所以,把课外与课内稍稍比较,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认为课外比课内好。

课内书是基础,没有基础怎能更好的学习呢?我们现在是作为学生,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内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课外,但是主要还是以课内为主。课内的内容都是基础的,为我们的不同学习阶段“量身定做”的内容,而且它分开了不同的内容(小说,文言文,诗歌,散文,议论文等等),是很全面的,而且课内的都是健康的内容,大家读起来不会受到影响,读熟了课内的知识就等于为自己的小学打下了基础,升学毕业自然不在话下,相比来说,课外的知识对于我们现在的考试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有时候一些老师心血来潮,布置那么几题让我们练练手,真正要我们去学习、背牢的东西还是课内的知识,只有好好学习课内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大量的补充。课内的知识能让我们获得大量的人生启迪,而课外的知识大部分只是给予我们知识,大家说说,到底是人生重要还是知识重要,当我们没有了人生之后,知识又对我们有着何等的用处呢?

参考资料:从一些网站弄了一些 不过大多是自己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4
我们小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都有了自己一定的经验,加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大容量,每天都有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信息进入他们脑中,但这些信息对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有时是杂乱的、无序的。掌握答题技巧,懂得应试的策略并不是靠三年六本语文书就能成功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了二三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因此,要学好语文既要靠课内45分钟的交流和指导,更要靠课外花工夫以带动和提高。
课外语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活动范围很大,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的以语文作工具的任何活动,都属于此范畴之列,如:看报、看电视、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甚至运用语言文字所进行的心理活动等,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做教师的虽不能做到纤屑不遗地指点,却可以尝试以点带面,让学生不仅懂得要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去其糟粕,净化语言和思想,更要想办法让这些信息为我们教师所用,以带动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应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和捕捉身边的信息,指点他们思考,增加生活感受,期望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适应阅读理解中知人论世这一层面的要求,也力求促使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
狭义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指那些我们语文教师组织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这类活动作为课内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与课内教学紧密配合的。由于我多年教初三年级的缘故,因而我觉得初三年级教师更要在学生中形成多积累多思考的好风气,搭建舞台,让学生唱主角,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我主要谈的是狭义的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一些实施措施。

一.以点带面,扩大阅读视野
对于文章阅读,学生在会阅读以后,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文章已读了不少。对此如何指导呢?我想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要指导他们学会对文章进行各个角度的分类。先从课本中学过的课文按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归类。。比如:按体裁分类(小说类、散文类、说明类、议论类……);写作目的有共同点的文章归类(按情感归类:颂扬型,揭露型……);把同一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探讨,前后比较风格的差异,情感的变化,形成知识网络。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能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在头脑中有比较清晰的梳理过程。再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那么,相信大多数学生会比原先更有头绪。
拓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其目的是能领会同一体裁的文章。例如学习《核舟记》时,可向中学语文课本涉及“记”这一文体的篇章扩展。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登泰山记》等,对它们的内容与手法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核舟记》重在记物,通过对一件工艺美术品的说明,赞扬民间艺人高超的雕刻艺术;《小石潭记》是记游,通过对小石潭僻静、凄清景物的细致描摹,抒发被贬后寂寞压抑的心理;《岳阳楼记》则借重修岳阳楼记的机会写景抒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登泰山记》记叙了与友人冬日登临泰山的经过,描写了泰山观日(出)的特定壮丽景象;……通过这一系列的扩展比较,学生能较全面、明确地认识“记”这一文体属散文范畴,可记物,记事,记游,还可写景,议论,叙事,考证,说明,作者回旋、挥洒的余地宽广,而且适用范围甚大。在此基础上,适当再补充一些“记”一类的文章,这样阅读一篇,反馈若干篇,经过比较分析,归纳异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2、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较全面的掌握作家在历史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在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时,一位惊天动地的英雄形象赫然屹立眼前;他义正辞严,诉说历史;……此时,作为革命家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已经形成。可是要真正全面了解闻一多先生,教师还需引导同学了解他的有关诗集如《红烛》《死水》等,使学生从他作为诗人、学者阶段的“说和做”与他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的对比中,真正了解先生的崇高品格——“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真正了解闻一多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英勇的革命烈士。
3、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其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理解文学巨著。如: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先指导学生查找《红楼梦》中有关贾雨村的内容,了解小说中的人物背景,弄清贾雨村与门子、香菱等人的关系,对理解课文的中心有很大的作用。接着再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原著,无论对深入理解课文还是学习我国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有很大帮助。
4、以某篇作品的引文为基点,向引文的(出处)原作扩展。其目的是使学生既深刻理解引述的意义与作用,又能扩大文史知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把唐雎的形象写得很精彩。唐雎作为一个弱国的使者,不畏强暴,敢于同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至今传为佳话。读过课文的同学对唐雎的慷慨陈辞更加佩服不已。但,是否真正理解了文中这些典故的含义及其背景呢?回答恐怕是否定的。有些同学甚至对于典故的朝代、相应的人物姓名也常搞错位。因此,教师自己很有必要课前阅读《史记·刺客列传》的有关部分,课堂上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对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要离、聂政等作一补充说明,使学生在了解典故背景、意义的过程中,理解唐雎“一怒即发,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斗争的决心,进一步理解唐雎有胆有识的思想性格,深入理解三则典故的引用是双方斗争的转折点,秦王前据后恭,唐雎以弱胜强,从而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如果能安排学生课外阅读《史记·刺客列传》,其收效更大。

二.以课外阅读为切入点,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有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要对作文有兴趣。只有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在研究和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迷的地步。我认为就要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这其实是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的,如果他们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就一定会对作家及其作品有自己的看法,或是特别喜欢某一作家的文风。可以鼓励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作家的风格(当然要有所选择)。但是学生的个性不同于作家的风格,学生个性主要指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他们写作上的优势(立意、谋书、越词、造句等),因此要把握好尺度。

三.优化外部环境,设立展示舞台,促进课外阅读。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编制学生报也是促进语文学习的好办法。办报的过程既是学生收集、交流、选择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又是信息加工、创新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它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的方式。即用报纸的形式编辑刊出,要求有刊名、刊头设计、版面设计、有诗有文有画,做到图文并茂。在活动中,让学生根据特长发挥聪明才智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编写语文学习小报。有制作漫画的、有自编童话故事的、有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还有根据课文介绍作者故事的。总之,教师给他们更大自主权、更大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资源去编辑,不仅激励了他们编报热情、学习兴趣,而且促进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编印《作文选》,成立文学社,推荐发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更能出创新成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其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的阅、积极的思,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第2个回答  2010-03-13
正方观点:考试时,大部分都是书上的,如果不抓紧有时间吗?再说,如果功课紧一点,你有时间看书吗?不如先看课内,等取得学位了,再来发展其他特长。

反方观点:语文的好词好句也是要积累的,不能死板的只看书上的知识,兴趣特长,自然是早一点好,万一毕业了,你是不是又会说工作太忙,推到退休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先在抓紧时间,文凭、学历不是万能的。性格不好,谁会喜欢你呢?你真的愿意当书呆子吗?

正反观点:课外书不过是一些垃圾而已,什么小人书、漫画,一点意义都没有。找工作,学习才是硬道理!性格再好,弄个小学文凭,会有人收你吗?特长班,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有多少人能出个成就?这种东西,淘汰率太大!

反方观点:高分低能,看看课外书,有助于课外发展,你可以去做软件,摄影、画画什么的,为什么一定要文凭呢?现在学的,反正以后也要经历,不如现在先吸收一点,有助于以后的“消化”。另外,课外书不全是垃圾,不如说:四大名著、晏子春秋、孙子兵法,这些都不是课外读物吗?都是些垃圾吗?古人的汗水,就这样浪费了?
第3个回答  2023-09-12
小学辩论会的主题是:语文学习课内和课外哪个重要?这是一个关于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在我看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语文学习都有其重要性,但从不同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
让我们来看一下语文课内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校里,课内语文教育是学生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内容,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并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课内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研读经典文本,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与鉴赏能力。
仅仅依靠课内学习并不能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课外语文学习也很重要呢?课外语文学习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的阅读、写作、演讲等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开拓自己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写作和演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所以说,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语文学习都是重要的。课内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知识,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而课外学习则强调广泛性和深入性的知识获取方式,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呢?我认为这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具体分析。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内学习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外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但对于一些学习困难或者时间不充裕的学生来说,课内的学习就需要更加重视。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他们能够在课内和课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语文学习都具有重要性。课内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阅读能力;而课外学习则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平衡,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性的语文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少年。
第4个回答  2010-03-13
课外重要
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 只在课内学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
况且毕业后语文学习还很漫长
语文是母语 他并不仅是考试的一个科目 我们每天的生活用的跟多
所以课外的语文知识更加重要 体现一个人的素养
课内虽然大了高分 但是在生活中却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那么我们学习的就只有死知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