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作文400字五年级 菊花

如题所述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我本一介俗夫,虽然仰羡古人高风,每年的清秋时节赋诗赏菊,然而情致所限,自己只会随着涌动的人流去看菊展,看经过人工技巧驯育出的名品异种。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风情万种,极尽妖娆,虽然少了古人推崇的瘦劲之气(易安居士说过“人比黄花瘦”,由此推知,菊花应该是以瘦为上),多了“痴肥”之嫌,徜徉于花海之中,仍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的举止算不上高洁,称不得隐逸,可是试问蜗居如我者去哪里找寻菊花的落脚之地呢?陶渊明好歹有个院落有道东篱,杜甫虽然赏菊时需要赊酒,不过他的草堂里也应该有任由菊花生长的园圃,所以我的辩解既是推词又是苦衷。最重要的是,我是从真心里爱菊花的。
  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及茎、叶都可入药,花朵泡茶饮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制作成工艺花束。并且,它一直是餐桌上人们喜爱的菜肴,屈原就曾经“夕餐秋菊之落英”。初春的菊花芽是和香椿芽、花椒芽齐名的鲜品,菊花菜系、菊花火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功用,较之那些徒有娇艳经不得风雨的娇贵花儿,相去不知多远了。菊花,除有一身傲骨以外,奉献精神也是难得可贵的。人们赏菊爱菊,情所难免。
  牡丹雍容华贵,莲荷出淤泥不染,幽兰空谷吐芳,杜鹃高寒绽蕊,各有独自的韵致,倾倒无数爱花人。傲世也因同气味,喜欢什么,还要看爱花人的主观性情,看自身的气质禀赋,看个人的理想品位。天下惜花爱花者甚众,不过我想,喜爱菊花的人应该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气,秋风已带来了寒意,百花园中多种鲜花渐渐的凋落。它们被无情的寒气所驱赶,告别了暂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然而,只有少数花却在这时大显神威,昂首怒放了。菊花就是这少数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隐士者也。她有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来,曾被世人所赞许。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壮地成长着。它的枝干挺拔直立,叶片郁郁苍苍,足能给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赏不够的是它那盛开着的鲜花。爬上山坡,走进公园,迈进庭院,那盛开于凋谢的百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谁的心不能被陶醉呢?你看它,五彩缤纷,落落大方,争芳奇艳。白的、红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片片弯曲的花瓣,团结紧密,显得高雅纯洁。万紫千红的菊花啊,你羞羞哒哒地低着头,显示出你特有的文静庄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坚强不屈……
  菊花,你给九月带来鲜艳,菊花,你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你可以自己写借物喻人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7
我很喜欢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离开了,秋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用一支美丽的画笔,把枫树染红了,把小草染黄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风中绽开了美丽的笑容。
  平原公园每年的秋季都要举办菊花展览,展览期间俨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陈毅爷爷曾这样写诗赞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的确,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我本一介俗夫,虽然仰羡古人高风,每年的清秋时节赋诗赏菊,然而情致所限,自己只会随着涌动的人流去看菊展,看经过人工技巧驯育出的名品异种。一朵朵怒放的菊花风情万种,极尽妖娆,虽然少了古人推崇的瘦劲之气(易安居士说过“人比黄花瘦”,由此推知,菊花应该是以瘦为上),多了“痴肥”之嫌,徜徉于花海之中,仍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的举止算不上高洁,称不得隐逸,可是试问蜗居如我者去哪里找寻菊花的落脚之地呢?陶渊明好歹有个院落有道东篱,杜甫虽然赏菊时需要赊酒,不过他的草堂里也应该有任由菊花生长的园圃,所以我的辩解既是推词又是苦衷。最重要的是,我是从真心里爱菊花的。
  菊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根及茎、叶都可入药,花朵泡茶饮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热。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制作成工艺花束。并且,它一直是餐桌上人们喜爱的菜肴,屈原就曾经“夕餐秋菊之落英”。初春的菊花芽是和香椿芽、花椒芽齐名的鲜品,菊花菜系、菊花火锅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功用,较之那些徒有娇艳经不得风雨的娇贵花儿,相去不知多远了。菊花,除有一身傲骨以外,奉献精神也是难得可贵的。人们赏菊爱菊,情所难免。
  牡丹雍容华贵,莲荷出淤泥不染,幽兰空谷吐芳,杜鹃高寒绽蕊,各有独自的韵致,倾倒无数爱花人。傲世也因同气味,喜欢什么,还要看爱花人的主观性情,看自身的气质禀赋,看个人的理想品位。天下惜花爱花者甚众,不过我想,喜爱菊花的人应该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气,秋风已带来了寒意,百花园中多种鲜花渐渐的凋落。它们被无情的寒气所驱赶,告别了暂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然而,只有少数花却在这时大显神威,昂首怒放了。菊花就是这少数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隐士者也。她有松树般的风格,有着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来,曾被世人所赞许。它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壮地成长着。它的枝干挺拔直立,叶片郁郁苍苍,足能给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赏不够的是它那盛开着的鲜花。爬上山坡,走进公园,迈进庭院,那盛开于凋谢的百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沁人的香气,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谁的心不能被陶醉呢?你看它,五彩缤纷,落落大方,争芳奇艳。白的、红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片片弯曲的花瓣,团结紧密,显得高雅纯洁。万紫千红的菊花啊,你羞羞哒哒地低着头,显示出你特有的文静庄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坚强不屈……
  菊花,你给九月带来鲜艳,菊花,你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你可以自己写借物喻人部分
第2个回答  2010-03-19
是谁曾与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伴,是谁傲霜怒放,把淡淡的一缕芳香默默地奉献给人间?那是婀娜多姿的菊花。

菊花属菊科是菊科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个品种。菊花的花型更是美不胜收,别具一格。针松型、彩球型、翎羽型、平带型……不胜枚举。像珠帘、似发丝、如仙女下凡……极尽妍态,令人陶醉。

菊花不仅类型众多,而且花姿俊美,五彩缤纷。

那层层叠叠的金绣球,茎粗壮挺直,叶子肥大稠密。花瓣一层包着一层,一瓣贴着一瓣,有秩序地排列着,犹如一个金黄色的线团。里面娇小可爱的花蕊紧紧地拥在一起,多么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细细端详,仿佛是在打量着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啊!

那晶莹欲滴的绿云,深受人们的喜爱。花瓣浓绿正抱,似朵朵白云,难怪无不使人联想到绿波仙子飘游太空的美好情景,让人赏心悦目。

那鸳鸯菊的花更是美若天仙,红色、黄色的花瓣平分秋色,这两种颜色融入到了一起,真好似鸳鸯那五彩缤纷的羽毛,它那微微翘起的花瓣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轻轻拨弄。又仿佛一个金灿灿的小太阳,绚丽多彩。

那优美动人的凤凰振羽,外部呈棕红色,基部黄色,属舞环型。微风乍起,好像是为亭亭玉立的姑娘甩动着一头飘逸的秀发……

此外,还有很多也数不胜数。有的花枝招展,好像在恭迎八方的游客:有的蓓蕾出绽,好像一个个孩子的笑脸:有的傲然挺立,好像在与同伴争齐斗艳:有的随风舞动,好象在翩翩起舞……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醉……
加油哦
第3个回答  2010-03-15
观菊花展
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意,也无情地扫落了夏日曾给我们撑过绿伞的张张树叶,爱赶热闹的花姐姐们也偃旗息鼓,待来年春暖夏热时再现风华了。只有菊花不畏风霜、在这个花的“淡季”开放,我想去看看这独傲风霜的花君子。
到了菊花园里,五颜六色、神态各异的菊花让我映入眼帘,那儿有菊华、秋菊、九华、帝女花,还有夜间开放的晚艳和冷香。各式各样的花瓣也异常诱人,有的花瓣像一双双“龙爪”,可逗人啦!
“新妃”金灿灿的,花瓣就像一条金黄色的舞裙在微风中飘舞。“君子国”更是奇异无比,它虽然(ran)洁白如(ru)雪,但是,洁白中还包含着(zhe)一丝丝的淡紫色,显得非常雍容华贵,那一朵朵花连在一起,仿佛是一片白云,又似一层层浪峰,我仿佛坐在一只轻舟之中,凌驾浩荡的秋风,拨动双桨,溅起了雪白中带紫的浪花,耳边呼啸着(zhe)万顷海浪。
红菊花围成一簇像一团熊熊烈火,我置身其中,轻轻地抚摸,细细地观赏。它更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低垂着(zhe)脑袋,泛红了小脸,默默不语。
这么多美(mei,释义:美丽,好看)丽的菊花在阳光照耀下,在秋风的吹拂下,为秋婆婆演奏着(zhe)一曲——秋之歌!
第4个回答  2010-03-14
白杨》就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

《落花生》也是借物喻人,问花生将果实埋在地下这个特点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要讲求实在,而不可只讲体面。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822509.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