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德军,为何一定要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

如题所述

如果大家看过那个时期德国的历史,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了。德国国防军这个概念,是从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建立的,但是就他们传统的战斗精神来说,是在普鲁士时期就开始延续的,具有很深的传统和沉淀。

而当中任职的军人也大都是“å¾·”方土生土长的贵族,因为是贵族,所以他们会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桀骜不驯。在希特勒担任元首前,即使是他已经担任了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后,这些正规军的军官们也会因为自己的出生,而对这个只是“下士”出生的他看不起。所以在那个时候,他和这些正规军的军官有着很深很深的矛盾。

国防军的概念

其实就德国的“国防军”来说,在之前的普鲁士时期,是没有这个名称概念的,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军人,是皇帝的军队。而在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因为某些条约的原因,“å¾·”方传统的军队被解散,本土的其他武装力量也得到了限制,可是在后来,因为国内人员的争取,一战的战胜国便允许了他们组建有“条件”的军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国防军的概念才在“å¾·”方中普及开来。

而在最初的时候,“å¾·”方武装力量的人数是有限制的,所持有的武器、装备也是有着严格的制约。而战胜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在这个国家中还会有燃起战争火种的可能。

在阿道夫上台后,他开始试图突破条约,想要将自己的军队进行扩张,从而充实自己的力量。

党卫军的概念

这个团队最初建立的初衷,是因为阿道夫为了能够赢得选票,为了能够对付政敌所组织建立的。在那个时候,凡是有反对他的,有针对于他“意见”的敌人,都会在演讲的时候,被这只队伍打击,从而破坏他政敌的演讲现场,不给予政敌能够向人们抒发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条件。

其实,那个时候“å¾·”的政治制度是很有意思的,只要哪个党派的人数众多,只要那个党派具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便能够成为其竞选成功的有力武器。但就终归来说,一个党派的武装力量越多,这也代表着这个组织和团体具有着超高的人气。

所以在那个时候尝到了甜头的他,便抓住了这个规则,积极投身于着手建立党派私人武装的行动中。

党卫军和国防军的存在

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正规军的大佬们在心中会看不起这个只是当过“下士”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做什么指令的时候,这些高级的军官们很难较好的去执行。所以,他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局面,让他们不能够在拧成一股绳的对付和与他唱反调,他便积极发展自己的私人武装,大力的培植党卫军。

这其实就是一种制衡的艺术。在其发表决定的时候,之所以会在有的时候被这些大佬军官们所发对,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团体,而在会议上支持自己的只有自己,力量过于薄弱。所以为了能够在往后的工作会议上有帮助自己的集团,从而制约正规军的话语权,他便将自己身边的党卫军大力发展了起来。

“å¾·”的制度

在那个时候,德的正规军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如果元首和这些军队高层的意见不一致,很可能在调配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阿道夫才会想到利用自己的党卫军来制衡这些正规军的办法。

其实,这两个军中之所以是相互区别的,除了一个是正规军,一个是宪兵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高傲的正规军通常是看不起这些杂牌兵的,是一定不会于他们为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3
国防军是指国家正规的军队,如果要调动国防军,就需要开会通过才能调动,而党卫军是希特勒自己的亲兵,希特勒可以直接调动。
第2个回答  2020-04-03
因为是两个不同的军队,国防军主要负责国内的镇压,而党卫军是往外扩张领土的部队,所以严格分成国防军、党卫军。
第3个回答  2020-04-03
德国国防军来源于普鲁士军队,有着几百年的悠久传统。它是德国的正规军队,但是由于这支军队对于希特勒本人和他的政策完全是一种鄙视的状态,所以希特勒非常不信任他们。而且由于德国的严格规定,所以希特勒没有办法对国防军实行真正的控制。在这个大背景下党卫军便应运而生,党卫军一半以上的成员不是军人,也不需要作战,从事诸如行政、情报、警察、集中营管理等五花八门的工作。他们是希特勒最为信任的队伍,而且他们只听从于希特勒的命令。
第4个回答  2020-04-03
因为希特勒认为如果这样的划分的话,他的管理水平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他才会这么做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