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高分请达人帮忙

我的表弟特别喜欢自虐,小时候别人打他他都还很高兴(绝对不是神经病)最严重的时候会拿起菜刀往自己手上砍,我们都给吓坏了。这有什
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希望高人指点一下,回答的好一定再有加分,绝不吝啬分数)

自虐的表现和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方面有关系。

一、自虐的表现
当你要对别人说"不"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内疚?你是不是时常对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不安?你是不是总认为别人比自己高明?如果是,那么你是一个自虐心理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丧失自信心,甘心乐意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例如:当一名女子被男朋友抛弃时,她不但不责怪对方,反而认定全是自己造成的,把怨愤发泄在自己身上。彼特认为,避免形成这种可怕性格的方法就是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曾成功过的一切一一列在纸上,培养自信心,鼓励自己多闯风险。
有自虐心理的人常有以下表现:
不敢坦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为害怕引起争论。
觉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人误解。
躲着困难走,生怕自己插手事情会更复杂。
不敢对任何人不敬,生怕被对方怀恨。
常对人心存妒意。
一旦自己犯了错误,就只会生闷气。
不敢享有别人给自己太多的恩惠,宁愿多付出

二、为什么会产生自虐?
我,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东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丰富,我,是可以分层的。我,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说白了,就是一个和动物一样充满了最基本的各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我个人了解,基本接近道家所追求的:返朴归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能够做到和自然万物一样同存同灭,能够在同一片阳光下呼吸同一股空气。
自我,我个人理解是在社会的群体心理中,加入了个人的合理的愿望和需求,而这个社会会因为你的行为及努力反馈给你,证明你的愿望和需求,从而满足你。所以有人经常说实现自我。当然这要强调的是在社会的群体心理中,可以说是在道德法律之下,一切阳光的东西。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当然也有自我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书上却把他归为病态的一种。比如我们勇敢的马家爵大哥。其实他也是在追求,在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但书上将这种自我归为病态的一种。
超我,我个人理解为,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气、勇气、理解力、自制力等等。(可能这个说法不正确啊)这个超我的东西,有些是在人体能的能量,而有些是在知识阅历的熏陶下,让你克服掉了很多的本我的东西,并表现的高人一等的东西。
---------我要吃,这是本我。我要为了吃好,想抢银行这叫自我。我开始抢银行了但我中途认为自己还是算了,这叫超我。(呵呵,行家不要打我啊,没办法啊。只能这样歪解啊。原谅我吧!!!)
----------现实的生活中,各方面的诱惑,刺激使你的强烈的欲望不能满足,且时间越来越长,个人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有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于是你开始自卑。。。。。这就开始压抑。
---------压抑也是分两个层次的。最开始你能够克服你的压抑,让他在一个小房子里,小角落里。你只是会因为这种压抑感到轻微的不爽而已,但是你的自我还是能够让他不影响你的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个时候甚至你能够正确的看待你的欲望的却是和你的能力差距很大,甚至可以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能量了。但是到了后来,你的压抑无法被你克服掉,无法排解,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仇视和敌意。通常情况是对社会、周围的比你强的或者是已经具备了你想得到的东西的人的仇视和敌意。当然随着这些人远在你的报复和能力之外,你只能够对自己说,我太没用了。于是你就改变了仇视和敌意的对象。这就是你自己。于是你更加的自卑。甚至开始折磨自己。以至于每天不让自己受伤流血都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到了这一步,就是比较严重的那一种。可以说为精神官能症了,也就是通常说的神经病、疯子。

三、这种心理可耻吗?
这种心理我个人理解并不可耻,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会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的要求,最后加上社会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忽视,产生这种心理的人会越来越多。但通常都是自己可以克服的。只有认识到这是成长过程可能经历的过程,克服自卑,重鼓对自己的信心,用你的自我征服一下本我,用你的超我深化一下你的超我。就ok!!!

四、治疗对策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
对于刚才讲到的精神官能症的那种,的确要去找心理医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1
■核心提示

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背,丧失自信心,心甘情愿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

最近很流行“自虐”这个词,明星们动不动就拿出“自虐”这个招数,让更多的人

注意自己,就连旅行社也在他们的旅游线路中推出“自虐游”,来吸引顾客。还有一些人竟然上网发表一些自虐、施虐经验或是发表一些“自杀自虐自残”的图片,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并成立自己专门的网站、俱乐部。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专家、长春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郑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滥用“自虐”进行炒作,不利于人们心理健康。

自虐的人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

裴女士自从和丈夫离婚后,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认为离婚过错完全在于自己,终日郁郁寡欢。一次她在做针线活时,无意中用针扎了自己一下,当时她感到这种感觉很美妙,让她觉得很舒服。于是每隔几天,她就用针扎自己。时间长了,她感到光扎针也不过瘾了,于是她就尝试着把第一根针埋到体内,她感觉针在自己体内的感觉比针刺更好,就这样,每隔五六天,她就把一根针埋到自己的体内,直到最后一根针扎到她的坐骨神经上,不能让她正常走路,她才到医院进行治疗。当时她的体内已经埋下了30多根针了。

一些人是知道自己有自虐心理或倾向的,郑晓华教授告诉记者说,自虐的人从来都不会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声,有些人担心他人知道后,会笑话或是不理解他们的做法,遭到他人的异议。因此,他们总是在默默承受着自虐带来的快感。像裴女士这样的患者,要不是因为针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她是不会向他人求救的。但作为家人或是朋友要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帮助患者走出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自律、自残不等于自虐

有些人在面临考试时,就会彻夜地学习,不按时休息或是吃饭;有的人为了减肥而控制自己的食欲,即使饿了也不吃;或是和恋人分手时,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如:用烟头烫、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目的是想让对方自责,能够回心转意。郑教授说,其实这些做法都不是自虐的表现,只是一种自律和自残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虐和这些行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自虐有躯体自虐和精神自虐,是当心情郁闷时,自己加于自身的行为或方式,是一种非常态心理。自虐者多数对自己不认同,有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意思,并且用其他的方法很难摆脱,他们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感,自虐者不敢说“不”或是“痛”。而自残和自律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目标而暂时需要承受的痛苦。

千万不要模仿自虐

张先生无意中听到了朋友讨论自虐网站的事情,出于好奇他也浏览了自虐网站。当时看到一些自虐的照片和帖子他还觉得这样做的人,真是愚蠢、有病甚至是变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在工作上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受到了单位领导严厉的指责,并且在全公司进行了点名批评,他无法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忽然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用刀扎腿的照片。于是他就迅速找到自己的水果刀,狠狠心,扎了下去,第一次他觉得很疼,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但是慢慢的,他觉得不再有刀痛的感觉,反而有刀滑过皮肤的凉意,很爽。后来每十天左右,他就迫不及待的感受一下那丝丝“凉意”。

郑教授说,很多自虐的人都是通过模仿学会自虐的,现在出现的这种网站、帖子,大家不要轻易地去看甚至模仿,容易使大家产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另外,每个人对这种做法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照着做了,可能寻求不到你要的快感,更容易让你产生后悔的心理,自卑感进一步加重,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当中。

倾诉会让你彻底摆脱自虐

一位经常自虐的网友在网上发表帖子说,“当精神自虐尚不能得以解脱当下的痛苦时,肉体就成了连自己也讨厌的行尸走肉。于是就折磨自己的身体,用酒精麻醉神经,用烟雾熏黑肺部,用饥饿折磨肠胃,用疯狂熬夜销蚀神形,除了吸毒,十八般酷刑无不用其极,只恨自己为什么还不死。”

郑教授说,有自虐心理的人是很痛苦的,都想及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是不够的,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

郑教授说,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的人并不可怕,也不要封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是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的,不要讳疾忌医。
第2个回答  2006-10-21
我认为,这和一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你是他的亲人,应该多用心和他交流,沟通!!!
书本上的介绍如下:
自虐,自殴、自伤、自残,自杀,受虐倾向:
1、释放或解脱恐怖焦虑产生的痛苦感,转移或宣泄情绪;2、寻求刺激,缓解抑郁,压抑情绪; 3、求得关注:希望得到人际交流沟通;4、逃避困难与挫折;5、暂时变换心理环境;6、情绪低落、悲观绝望;7、可能存在重大隐情。
在自虐心理中,最重要的需求是求得关注。亲友经常的谈话疏导工作增加对自虐人的关注和沟通;及时的心理咨询矫治可以降低自虐现象的发生率。
对自虐心理的疏导要点:
1、揭示自虐心理发生的原因,指出自虐方式的非理性与无效性。达到理性认知; 2、提高对当前事件、社会心理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度; 3、改变宣泄方式,引导:倾诉或宣泄、增加人际沟通、参与多种学习、娱乐活动; 4、疏导疗程持续两月以上。
所以请多给他一点关爱,多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忙使他情绪走出低谷。
第3个回答  2006-10-21
所谓“自虐”,更准确的术语是“受虐”。有受虐倾向的人,会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被虐待,不过对受虐的需求和感受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受虐现象表现在性生活中,有性受虐倾向的人,只有在躯体痛苦甚至被折磨时才能体验到更充分的性快感。这种情况下,对受虐的追求是意识主动过程,因为受虐者可清晰地感受到被虐待所带来的快感。

除性生活情境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达受虐的需要,比如生活中总是遇到“虐待、折磨”自己的男女朋友,总是陷入痛苦的关系或情景中,总是遭遇失败,总是受伤害等等,不一而足。这类情况下,对受虐的追求是潜意识主动的,受虐者反复地遭遇此类情境感到非常痛苦,可厄运总是频频而来。这是因为,第一,寻求受虐是潜意识过程,所以受虐者的主观意识没有感到愉快,相反是痛苦;第二,同样因为寻求受虐是潜意识过程,所以尽管受虐者感到非常痛苦,可厄运仍频频而来,因为受虐者在潜意识中追求受虐。

施虐和受虐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受虐者也会施虐,施虐者也会受虐,只是侧重不同,而且受虐本身就是对自己施虐。

施受虐有可能来自肛门期的冲突,也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施虐和受虐是精神分析理论中非常复杂的概念,至于为什么人会需要施虐和受虐,不是短篇文字可以说清楚的。

所谓肛门期的冲突,简而言之:孩子长到3-4岁时已经可以控制大小便了,这种控制是人一生中,第一次体验到“控制自己”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受到挫折或者经由控制得到了过多的满足,肛门期冲突则无法顺利解决,进而会以不同的形式被隐藏起来,成年之后,它有可能相机而动。

控制和施受虐有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所以一些存在“肛门期冲突”的个体可以表现为施受虐的倾向。

无论施虐还是受虐,都曾经是生理过程,并且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受虐倾向,不足为虑。当然,如果经常遭遇痛苦,个人也迫切渴望摆脱痛苦和反省自己,心理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938509.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10-21
我的表弟特别喜欢自虐,小时候别人打他他都还很高兴(绝对不是神经病)
一种性格的养成有很多个因素,想先问问你表弟的家庭环境怎么样,他的父母对他是否经常有暴力倾向,以至于他觉得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还有他自己的性格如何,内不内向,朋友多不多?是否期望被人关注
曾经看过一个很相似的例子,心理障碍儿说:“我的父母只有在打我时才会正眼看我....”因为他最想得到的是父母的关心和在乎,当这种目的在他认为只能用这一种途径得到时,他就无从选择了,久而久之,他们也认为此事很正常了。
正常人看的是被打的过程,很不可思议,而他自己看到的却是被人在乎的感觉。从中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因此很开心。
从这个案例上楼主因该可以看出,目的是左右行为的关键点。

最严重的时候会拿起菜刀往自己手上砍,我们都给吓坏了。

想知道当时他自己的想法,这个你们应该有问过吧 ,就算他不说,那么在不经意间他自己是怎么看这件事呢?好玩?好看?觉得吓着你们了很有意思?无论真假,总得有个理由,知道了这个理由,才知道他的心里的想什么?

这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以我上面说的那个为例子吧,如果他这样做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在乎,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的日子里多和他交往,在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正面事物)表示很高的关注,而在他被打的时候、割手的时候,故意表现的冷漠,有他在场时,平时亲戚朋友间谈话也注意一下,多关注一些积极的东事物。(毕竟被打是在受皮肉之苦,如果他的想法能用其它各种途径去满足,他自己也会在几种途径中选择一种最好的,这应该是所有人的共性吧。)

如果还是不行,那我也没办法了。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