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奠基幸福人生演讲稿

要快,要整篇.在700-800字左右

第1个回答  2014-05-16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心理是人的思维、情感、能力等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心理的这种反映,既受先天的影响,又有后天的制约;既有生理的运动,又有社会的调控。但是,人的心理主要不是受生理和先天因素制约的,而是后天的影响和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一个人心理的可塑性,建构性是比较大的。即使一个人在心理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依然有逆转和重塑的较大的空间。
具体分析,又可以吧人的心理活动划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主要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划分为可知、情感、意志这三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它们不是单独存在,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比如,正确有效的认知,可能导致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自觉的意志行为;情绪方面的良好体验,又可能促进认知的深化和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作为人的心理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个性心理,是指在个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并通过个人的主体活动而形成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主要意义是体现一个人与他人在精神世界方面的不同。所以,个性可以用来说明人与人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财富也会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健康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一切。因为如果没有健康你就没有未来的可能性,又怎谈得上幸福的存在呢。因为无论是健康的身体还是健康的心理都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前提。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其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般认同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既有文化差异,也有文化差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得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50年代初提出了心理健康者的10条标准,受到心理卫生界的普遍重视,并广泛引用。这10条标准是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我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于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从以上定义,可知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两层:一是无心理疾病。即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从积极的预防角度出发,保护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高层次心理健康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追求高层次需要,追求生活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的意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心理健康并不是意味不产生任何心理问题。一个健康的人,也可能有突发性、暂时的心理异常,每一个人随时可能出现不良状态,即心理健康状态,亦是心理健康状态也不是一条直线,因为每个人都会随时随地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冲突犹如感冒,发烧一样不足为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幸福感的存在建立与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因为你没有健康的身心,你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又怎么会有幸福的人生。身心不健康的人就像没有感觉的人,又怎嫩知道世界的幸福与温暖。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们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人们的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的感觉,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人们获得幸福感都是暂时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虽然它会在我们心里中淡化,但他人会在我们心中保有痕迹,会是我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但是这样的幸福感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的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比如寻找亲友的帮助,他们会给你最大限度的鼓励,或者去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解决你身心出现的各种问题。你也可以选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这就是正确、适当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你才能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使你的心态得以放松,平稳的度过你的生活。就像上面所说的,生活的平静就是一种幸福,而心理的平静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示。
心理健康和幸福人生有着必然的联系。正常的心理,会让人们拥有幸福的人生。因为无论痛苦的人生还是幸运的人生都是属于我们人生生涯的一部分,就像阴影和光明是共存的。就像一个地方永远只有光明或者只有黑暗。像太阳的东升西落它的光明和阴影面也在不断转化。而幸福是我们人生的总体概括,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痛苦而否决我们幸福感的存在。
而幸福的人生也会促进我们心理健康的发展,因为稳定平静而幸福的环境会使我们心里的问题有纾解和发泄的途径。你可以在与别人的倾诉中纾解你心中的不满的忿忿,因为在适当的发泄情况下更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没有幸福的人生即我们生活在动乱,人情冷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倾诉对象,也感觉不到被人关心,我们内心没有幸福感的存在,则会加剧我们心理问题的产出和导致心理疾病的出现。因此,心理健康和幸福人生互为表里,共同存在,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渴求心理健康和追寻幸福人生的过程,则是我们发现我们自身不足的过程,只有克服身心方面的问题,我们才可以真正拥有幸福人生和心理健康,所以,发现自我不足和调整自我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拥有了解自我的能力也就拥有追寻心理健康和幸福人生的权利,让我们赶快了解你自己,寻求属于你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