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远方你会如何选择?

有人选择了拼搏,去了远方,离开了家长。那么在家和世界之间你会怎样选择呢?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在我的头脑中考虑过很多次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也是有点简单的,但执行起来不那么简单。

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肯定是需要我照顾的。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都要最终都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由于我的父母生我的时候,年龄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对于我来说,给我的时间没有几年。

以前也总是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到底是陪在父母身边给父母最大的陪伴呢,还是去寻找诗和远方呢。后来决定了给自己五年的时间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追寻一下诗和远方。

如果这五年之内,最好的结果就是我干出了一番事业,在自己想要在的地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了。肯定这五年之内,我也会为了这个理想做出我所有的努力。

如果这五年之内,我什么都没有做成,生活还是一塌糊涂,那我就乖乖的回到父母身边,找一个稳定的职业。陪伴父母,安度晚年。让老人享受齐天之乐。

虽然我自己是这么想的,但是这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变故。我们最终以后也是一个人生活,父母不能陪你一辈子。我们也不能总想着依靠父母。毕竟下半辈子父母就不能陪着你了。

所以我的选择也很简单,前五年在父母还尚未老的时候,选择自己拼搏。当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其实我觉得这两者不是完全冲突的,毕竟现在已经大三了,马上面临毕业,这个问题也是很现实的摆在我面前。

如果回家发展的话,机会和待遇肯定不如大城市好,但是可以离父母近一点,方便照顾和陪伴他们,但是还有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在于回家发展的话,基本上在校招阶段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如果选择离开家乡,去远方拼搏,选择的方面更广,容易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且在大城市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拓宽自己的视野,可是那样的话回家就需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考虑到现在这个阶段父母身体还很好,所以也只能靠开始这几年努力的去打拼

最好的结果就是大概五、六年过去,有了一定的积蓄,可以在自己漂泊的地方买房,然后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工作的地方,既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又方便照顾他们。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伴侣的父母,如果把父母接到离自己的家乡很远的地方,还要担心她们是否适应这边的环境,周围没有自己的朋友,生活是否孤单。

有一个特别理想国的想法就是,买一套小复式,然后把双方的父母接在一起,或者是采取爱情公寓式的老人合租公寓,让几对老人在一起生活,彼此间也有个照顾,生活也不会孤单。

不过这所有的一切美好设想都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之上,解决了经济基础的问题,父母和远方就是可以兼容的,最现实的还是努力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

第2个回答  2020-09-19

选择远方,父母不该是你不努力拼搏的借口。

有些人在明明可以拼搏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终日守着自己一点微薄的收入度过一生,而有些人永远在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行万里路的背后却是父母不断地默默付出。有篇文章说你在享受着诗与远方,而你的父母却在苟且偷生使无数大学生沉默,作为一名成年人,不断消遣挥霍的背后蕴藏着父母多少辛酸泪。谁都无法供养你一生,自己的人生终需自己把握。

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必选择了家,诗与远方固然是我们的追求与向往,但在追求的过程中,请一切靠自己,因为你追求的人生毕竟是你自己的人生,与父母无关,与他人更无关,所以,你的父母又怎会有义务为你提供一切的物质基础呢?

我之前大学一位室友,在她大二的时候便终日炫耀着要去泰国游玩,大二暑假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旅行梦,回到学校的她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自己旅行时的所见所闻,在听她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我突然想起她无数次和父母要旅行费用的场面,有时还会因为旅行费用和父母争吵。

再听她多么精彩绝伦的讲述,我也觉得索然无味,拿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真的有值得炫耀的吗?行万里路固然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闻,但这一切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基础必须由自己满足,若不能达到诗与远方的物质基础,又何必苦苦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呢。

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要苟且偷生,这种平庸的生活方式对于年轻人而言无非是选择了安逸,在《家,毁掉了多上大学生》、《在最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等文章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启示,年轻时是最该为梦想付之努力,奋力拼搏的时刻,即使有付出未必就有收获,即使会有无数人嘲讽我们年轻的梦想,但那又怎样,奋斗过、拼搏过,虽败无悔。

反之,若终日苟且,满足于当下,你便永远也无法到达自己的诗与远方。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必平庸的活在当下,生活中有很多新鲜事值得我们尝试,把自已套在一个小圈子里,终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

人生最完美的生活状态便是对得起自己短暂的人生,不安逸的度过一生,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更不应该选择安逸,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层,最终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如若不能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也不必苟且安逸的活着,努力活出自己生命最好的状态。

第3个回答  2020-09-19

我选择了父母。

我是一个活得很焦虑的女子,经历了大学毕业之后,到大城市发展的历程,当时本想去从事公益工作,但觉得薪水不高,前景不明朗而放弃,比起光鲜亮丽的人生,我似乎更向往那种带着某种使命感,具有意义性的工作。而经历了现实之后,发现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丧失了初心和向往,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而和同学的聚会又激发起了自己很多的遐想,同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公务员,买了房,最近准备生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而自己一开始在大城市漂的同学,回到家乡不上不下,感觉也有一种漂泊的味道。不想被束缚的自己,在看到大家买房之后,也心生念头,但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自由职业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于是,没想到回来之后会就此尘埃落定,内心还怀着对大千世界的向往,想去做一些喜欢的工作,但现在却慢慢变得无奈起来,一边是年迈的父母,一边是诗和远方,好像怎么选,终究还是要遗憾。

成年人的生活里,藏着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在现实面前,如同被禁锢的鸟儿,飞不起来,徒劳无功。

或许我们的内心总是有着对于现在的不满足,无法接纳真实的世界和自我。飞也飞不远,但停下来却觉得心有不甘。想飞不能飞,想停不甘心。

这个是焦虑的根源,没有办法接纳当下的自己。飞的时候没有享受飞的感觉,停下的时候无法享受停下的曼妙。人或许就是如此的忐忑和贪心。什么都想要,或许这是一种选择性障碍。

不要害怕选择,人生终究是要选择,希望你为你的选择承担,而不要等到老了之后后悔从来没有做过选择,从来没有为某一个人生拼尽全力,全力的去畅快的体会你想要的人生,那个遗憾对你我来说,或许更加令人失落和遗憾。

与其在无法选择中徘徊,不如为你的选择而承担后果,或许你还能收获一种人生。一生可以淋漓尽致地体会一种人生足矣。

第4个回答  2020-09-19

我会选择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离他们远了之后,他们就会非常想念我们,而且他们上了年纪之后,需要子女的照顾。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打拼,觉得那里才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逐渐年迈的父母在家守望着,既希望子女能够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想他们陪在身边。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条广告:春节的时候一个独居老人做好在家做好一桌饭菜等待儿女回来吃团年饭,不曾想等来的却是儿女打电话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来了,便匆匆挂掉电话。

老人满脸的失落,嘴里念叨着:”忙,忙,都忙。“那个时候还不能理解这则广告的寓意。等长大进入社会后才会明白,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之后,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在闲暇之余能够抽出一点时间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听到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心愿,也成了奢求。

我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回家,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总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准备好一桌我们爱吃的饭菜,希望我们能回家看看。

除了远方,你还有牵挂着你的父母。请记得好好关爱他们。趁父母还在,陪他们唠唠嗑,讲讲小时候的趣事。一通电话,一句问候,一个贴心的礼物,让他们知道你时时刻刻在牵挂着他们。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上了年纪之后,需要子女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讲求的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干什么事都要首先对父母孝顺。

好好孝顺他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来不及的时候,才知道后悔。记得和父母定时报声平安,不要让他们担心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