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巩能上三十几次春晚?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起来讨论吧。

“上春晚”已经在不知何时成为了对于艺术表演人群的一种极大的肯定标志,而冯巩能上春晚三十多次,与他自身的艺术表演素养是肯定离不开的,当然,讨喜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相声艺术是每年春晚必需的一种组成要素,这种民间说唱曲艺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其中门道可多着哩。相声创作过程中极考验表演者的共情能力和知识储备,而冯巩能在相声行业出头,侧面显示了其基本的职业能力肯定是高于极大多数同行的。《小偷公司》是冯巩备受好评的一部作品,他和牛群在这段相声中围绕着“小偷生涯”来制造幽默,在高密度笑点的轰炸中惹得观众捧腹,同时又讽刺了当代机关机构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表与里的齐具让这个作品成为了相声艺术史中的经典。

春晚作为一个全中国的特大型文艺晚会,其演出内容形式与演员欢迎度是同等重要的,换句话说,如果演员不讨喜,那么这个演出作品带来的好感度便会大大降低。冯巩就实在是一个“讨喜”的演员,他的存在如同给作品锦上添花。冯巩不只是一个相声演员,也是一个电影演员,电影制作人。一直以来,他给观众的印象都是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这也提高了观众对他的接受度。一句“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成为了春晚的一个标识,大家喜欢听他说话,就像邻居家的大哥在讲笑话一样,甚至他光是站在那里,就会让人觉得轻松滑稽了。这也是一个相声艺术家的素养所在了。

冯巩能上三十几次春晚,是他的自身努力,也是观众的意愿所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6

冯巩已经连登三十几次春晚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冯巩老师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老艺术家。如果提起冯巩,应该没有人会不认识,冯巩老师绝对是小品界的扛把子,每一年的春晚他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作品,开场的一句,父老乡亲们过年好啊,绝对是足够的亲切和满满的年味。

首先,冯巩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热情。作为一个小品演员,他始终怀揣着沉甸甸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沉淀的愈发浓厚,小编相信这是他能够在春晚的舞台存在的初衷。并且,经过了多年来的努力,冯巩的舞台经验相当丰富,舞台上的冯巩自然、游刃有余、自信不怯场、表演内容丰富,一举一动都是演技,这都是冯巩老师的财富。

其次,冯巩老师的演技绝对算得上是炉火纯青。现在啊,观众的眼睛是越来越刁,只要演技不过关,就会存在争议,很多的小鲜肉也正是空有皮囊,这也就会导致我们会对这些很稀少的演技过关的演员的珍惜。小品要求的是贴近于生活,而这些生活了几十年,早已经将自己的演技融入进生活的演员,才能够真正的更好的去展现。冯巩的表演很自然,让观众相信他演绎的角色,并且该有的笑点和情感都不会少,这种生活化的演绎才是真正的演技,才是最适合春晚舞台的演员。

另外呢,冯巩老师的形象很好,他笑起来特别的温暖,特别的平易近人,春晚本来就是一个展示给平民的舞台,是一个展现给所有的人民一起享受的舞台,冯巩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流露着生活的智慧,流露着演员的自我修养。他带给了我们那么的欢乐和幸福,是我们很喜欢的演员,能够和观众进行无障碍沟通的演员,才真正能够达到观众的心里,观众都能接受的演员和节目,春晚的制作人员自然会去优先考虑,这也是深得观众的心啊。

最后,因为冯巩的才华简直就是泛滥了。冯巩亲自导演并主演的《我就这么个人》真的是爆笑全场啊,几乎每句话都有笑点,并且都不乏哲理和智慧,可能有魅力的人就是这样的有才华。一部作品所耗费的时间我们无法去计量,它所展示的才华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一个这样有才华的人,怎么能够不让他上春晚带给我们欢乐呢。春晚选节目肯定是选大众会喜欢的节目,那冯巩老师会带给我们欢乐和微笑是他能够长登春晚舞台的根本。

冯巩无论从经验、演技还是才华来讲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老艺术家,是一个成功的演员,这也是他能三十几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原因,虽然冯巩老师没能参加2018年春晚,但是相信以后,我们还能看到他完美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20-01-07

因为冯巩所创作的节目,既不媚俗,又不概念化。

总是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起到树正气、悦民心的作用,为相声的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大胆地将影视、小品等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其中,他的作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冯巩创造出了一种与观众直接对话沟通的喜剧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代入”观众,而且一句俏皮话、一个生动表情、一个滑稽动作的瞬间就让观众产生“参与感”“对话感”,因此也获得了一种只有冯巩才有的独特的喜剧效果。



扩展资料:

经历

198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搭档刘伟、牛振华等表演群口相声《求全责备》。同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连星海杯相声大赛”“捧哏”一等奖。



1992年,主演黄建新执导的喜剧电影《站直啰别趴下》,在片中饰演作家高文,凭借此片获得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学会奖。

1996年,主演黄建新执导的电影《埋伏》,在片中饰演保卫科的干事叶民主,凭借该片获得第17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奖。

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搭档牛莉表演相声剧《跟着媳妇当保姆》。

2008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搭档徐帆、白凯南、王孝天表演相声剧《快乐老爸》。

2018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搭档贾旭明、曹随风、侯林林,表演相声《我爱诗词》。

2018年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二届一次理事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二届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1

很多观众可能都已经忘记,冯巩其实是一名相声演员。1986年,冯巩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与当时的搭档刘伟一起奉献了《虎年说虎》这段相声作品,时值虎年又深刻逗趣,这之后,冯巩可谓是一炮而红。

几年后刘伟远赴澳洲求学,冯巩也遇到了自己事业上的好搭档,同时是工作中的好伙伴——牛群,两人的《小偷公司》虽说没有通过春晚的审核,但其在《综艺大观》播出之后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观众的呼声和自身作品高质量的双重保障,让冯巩牛群连续十一年都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十一年的时间看来不短,却只占冯巩连续参加春晚总年头的三成,迄今为止,这个数量已达32年。从一岁开始看着有冯巩的春晚,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过而立,而冯巩,也历经着相声由辉煌到落寞,再到如今的萌发新春。

坚持源于热爱,其实每年准备春晚节目,再加上一次次的审批汇演,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尤其是对冯巩这样的老艺术家们来说。尽管出不出现在春晚舞台,观众们都不会把他忘记,可冯巩却每年都积极备战,就像一项传统,约定俗成。

为了不让自己落伍,冯巩独创了“相声剧”这一表演形式,把传统相声中的逗哏捧哏概念拿掉,有点类似于加了道具和演员走位的群口相声。这种表演形式要求不能用夸张的动作来带动观众情绪,而是要通过语言,本质上,相声剧跟小品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仿佛做了抽脂手术,冯巩的相声剧探索之路其实进行得并不顺利。本来通过语言抛包袱,而且不需要做大量铺垫,理应一下子就抓住观众的笑点,问题就出在冯巩选择的是大量利用网络流行语。

刚开始,这些还只是作为点缀,比如2010年的《不能让他走》中那句“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出现得还算不显突兀,也不影响不懂这个笑点的老年观众们的观看体验。该节目是当年观众们选出的“最受欢迎春晚节目”二等奖,这让冯巩尝到了甜头。

于是网络流行语开始在冯巩的作品中呈现井喷,也许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觉得这样可以拉近自己和年轻观众的距离,然而这种肆无忌惮的依赖行为却在2016年来了个大爆发。

在《快乐老爸》中,冯巩基本承包了“吓死宝宝了”、“主要看气质”等2015年全部网络流行语,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反感。

甚至一度有观众每到年末便总结好这一年度的网络流行语,并配题称这就是冯巩今年春晚节目的台词。看得出来,冯巩自己对此也有些焦虑,但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这种年轻人看得面无表情,老年人看得一头雾水的表演形式,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可诟病之余,扪心自问,那句“我想死你们了”观众们真的听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冯巩每年的春晚节目都排得比较靠前,为的正是早点回家照顾母亲。所以纵使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再参加春晚,冯巩却还是在不停创新,不断坚持。

观众们的挑剔对演员来说是件好事,可面对冯巩,面对他在努力迎合观众和努力创新节目形式上付出的精力,即便不能包容,观众们又能不能多给他一些时间呢?

“我想死你们了”虽然是95年才出现的金句,如今却已经成为冯巩的代名词,这里有一份难以名状的感情在。凭着自己的坚持,也凭着观众的这份感情,冯巩连续三十几年登上春晚舞台。

所以究竟是冯巩舍不得春晚舞台和观众,还是春晚舞台和观众舍不得冯巩,说不清,也道不明。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还在演,观众们就会继续看,那是关于时代的记忆,没有人愿意把它忘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1-30

冯巩能够上春晚有可能因为他显赫的家世,但是他能够连续34年等上春晚舞台,一定是因为他的艺术素养高于常人。我们都知道娱乐圈中很多人身世显赫,冯巩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曾祖父是冯国璋,不了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下资料。所以说,成功两要素,机会和实力缺一不可。

还记得冯巩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是在1989年,他和刘伟搭档表演了相声《虎年说虎》,这一年他29岁。之后一年的春晚上,冯巩找到了自己半辈子的搭档牛群,他们以一段《生日祝辞》掀开了属于牛群冯巩的时代大幕。冯巩以相声演员的身份站到了春晚舞台上,因为他16岁便拜师马季,经过十余年的锤炼,冯巩的相声基本功无可挑剔。

冯巩的一句“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一说便是30多年,这句问候语渐渐成了春晚的一个标志,成了冯巩的一个标志。好像如果春晚上没有了这句问候语,整台晚会便会显得不完整,就像当年陈佩斯的离开、赵本山的挥别。冯巩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他留在春晚舞台上的经典作品两只手也数不完,虽然转战小品之后失去了说相声时的直言不讳,但是也多了一份“冯巩式温情”。

冯巩的家世无法选择,他却能够决定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冯巩投身于演艺事业数十年,无一日敢耽于勤荒于嬉,无一日不勤勉克功,这才造就了如今的冯巩。一个没有花边新闻的相声大师,一个忙碌数十年为观众带去无数欢笑的消品专家,一个在台上纵情欢笑逗乐观众,在台下勤勤恳恳以身作则的艺术泰斗。

随着赵本山、郭达、巩汉林代表的老一代小品大师离开春晚舞台,各种小鲜肉逐渐填满了我们生活中的屏幕,再过几年的春晚舞台上,肯定会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明星出现。冯巩、蔡明代表的仍然奋战在一线的老艺术家便显得尤为可贵,什么是年味?看他们的表演便是年味。

我们知道冯巩也会有离开舞台的一天,因为他也已经是一位62岁的老人,春晚舞台的压力何其大,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他们在舞台上的时光,他们早已经功成名就,咬着牙坚持在一线为了什么?说为了艺术太虚无缥缈,只不过是想让我们多点欢乐罢了。

冯巩扎实的艺术功底、非凡的个人魅力、不言放弃的坚持,便是支撑他在春晚舞台上坚持34年的最大实力。感谢冯巩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也希望能够让说再见的日子更晚到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