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要》颜之推的文言文翻译,不是《为学》啊

如题所述

颜之推,字介,是琅邪临沂人。父亲名勰,是梁湘东王萧绎的镇西府谘议参军。颜之推很早继承家传的学业,十二岁时,适逢萧绎亲自讲说《庄子》《老 子》,他就参与到门生行列。他对清谈并不爱好,退学回家,自学《周礼》《左传》。

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无所不晓,文词典雅明丽,很受镇西府的人称赞。萧绎 任他为湘东王国的左常侍,加授镇西府的墨曹参军。他嗜好喝酒,过分任性放纵,不饰仪容,当时的舆论因此轻视他。萧绎派世子方诸出镇郢州,叫颜之推任管记。 正赶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要杀死他,依赖他的行台郎中王则说情才得以豁免,被囚禁押送到建业。侯景被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

此时萧绎已经自立为 王,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掌管舍人之事。后来萧绎被周军所击败,周大将军李显庆看重之推,推荐他去弘农,让之推在他的兄长阳平公李远处掌管书翰。正好黄 河水暴涨,颜之推就备办船只带妻子儿女逃奔北齐,中间经历险要的砥柱山,当时人称赞他勇敢有决断。

齐显祖见到颜之推很喜欢他,立即授他奉朝请,召请他到内 馆里,随侍在自己身边,(颜之推)颇受重视。天保末年,随从至天池,准备任命颜之推为中书舍人,派中书郎段孝信带敕书给颜之推看。颜之推正在营外饮酒,段 孝信回来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显祖,显祖就说:“暂且停下。”于是任命就停止了。

后来官职慢慢升至中书舍人。皇帝不时有索取,常叫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遵守旨意宣布,馆中人都听他命令。馆里所进呈的文章,都由颜之推将文章封缄后 复加印记,到进贤门奏上,等有了答复才出来。颜之推还擅长书法,监察校对抄写,办事勤快敏捷,可说是才能和职位相称。

皇帝对他恩宠很重,待遇越来越优厚, 被功勋卓著官居要职的人嫉妒,(这些人)常常想要加害他。崔季舒等人将向皇帝进谏,颜之推有急事回家,所以未能同其他人联合署名上书。等到(皇帝)召集进 谏的人,颜之推也被叫进去,勘验奏书上没有他的名字,才得以逃过灾祸。

等到周兵攻陷晋阳,皇帝轻装骑马逃回邺地,困窘急迫不知道怎么办好,颜之推沿用宦官侍中邓长颙关于逃往陈国的计策,仍然劝皇帝招募一千多个吴地的人 做自己的随从,取道青州、徐州一起投奔陈国。皇帝采用这个计策,皇帝很想采用这个计策,把它告诉丞相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劝皇帝将珍宝辎重 等物送到青州。

皇帝虽然没有听从颜之推的计策,但是仍然任命他为平原太守,命令他把守河津。齐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大象末年任御史上士。隋开皇年间,太 子征召之推为学士,对他非常礼待。不久因病去世。一生著作三十卷文章,撰写二十篇《家训》,这些作品一起传播于世。

原文: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注],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绎以为其国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绎遣世子方诸出镇郢州,以之推掌管记。

值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获免,被囚送建业。景平,还江陵。时绎已自立,以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显庆重之,荐往弘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值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时人称其勇决。

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天保末,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言,显祖乃曰:“且停。”由是遂寝。

寻迁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恒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顾遇逾厚,为勋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其名,方得免祸。

及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邺,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颥进奔陈之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甚纳之。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有文三十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

节选自唐·李百药《北齐书·颜之推》

创作背景: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兵陷晋阳,高纬轻骑回邺,情况紧急,无计可施,颜之推便借宦官侍中邓长颙之口献奔陈之策,并劝告高纬招募吴士七千人作为侍从,取青、徐路一同投奔陈国。高纬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告诉了丞相高阿那肱等人。

高阿那肱不愿往陈,说吴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们,又劝高纬送珍宝家口往青州,据守三齐之地,如不能保,则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纬虽然没有按颜之推计策行事,但还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并让他镇守黄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被俘,后被遣送到长安。

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侯景之乱中险遭杀害,得王则相救而幸免于难,乱平后奉命校书。

在西魏攻陷江陵时被俘,遣送西魏,受李显庆赏识而得以到弘农掌管李远的书翰;得知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后留居北齐并再次出仕,历二十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后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后仕隋,于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后约于开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3

为学之要 颜之推

原文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 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 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 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 秋实也。

译文

学习所得的知识,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现在的人读书,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没有听说(他的)忠孝,仁义也(做得)不够;让他来判断一件诉讼,不一定能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一定能管好百姓;问他修造房屋的事,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安放的而棁是竖着立的;问他耕田,不一定了解稷种得早而黍种得迟;(成天)吟诗谈笑,诵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用处也没有: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嘲笑讥讽,的确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凌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他人就像仇敌般怨恨他,像对恶鸟一样厌恶他。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15
译文

学习所得的知识,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现在的人读书,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没有听说(他的)忠孝,仁义也(做得)不够;让他来判断一件诉讼,不一定能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一定能管好百姓;问他修造房屋的事,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安放的而棁是竖着立的;问他耕田,不一定了解稷种得早而黍种得迟;(成天)吟诗谈笑,诵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用处也没有: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嘲笑讥讽,的确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凌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他人就像仇敌般怨恨他,像对恶鸟一样厌恶他。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第3个回答  2020-06-10
学习所得的知识,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现在的人读书,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没有听说(他的)忠孝,仁义也(做得)不够;让他来判断一件诉讼,不一定能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一定能管好百姓;问他修造房屋的事,不一定知道楣是横着安放的而棁是竖着立的;问他耕田,不一定了解稷(ji4)种得早而黍(shu3)种得迟;(成天)吟诗谈笑,诵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用处也没有:就被武人俗吏们共同嘲笑讥讽,的确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吧?
学习,是为了求得长进。可是我见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便自高自大,欺凌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他人就像仇敌般怨恨他,像对恶鸟一样厌恶他。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古代求学是为了提高素养,充实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主旨: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让自己拥有财富,而是学会做人,为提高自身修养,涵养品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