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去世的人,假若没人烧纸会怎么样?只是迷信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3-29

问题:一个去世的人,假若没人烧纸会怎么样?只是迷信吗?

我的回答是:不会怎么样,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人死如灯灭,一根蜡烛熄灭了,你说刚才的火苗哪里去了呢?人也是这个道理,人跟一棵白菜一个土豆一样,没了就是没了,哪有什么在天之灵呀,大地滋养万物,人死之后回归大地化成养分滋润那一方土地上的生物。至于说烧纸是不是迷信?也是也不是。

烧纸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先人的一种传递思念的方式,我不知道我的先人能不能收到我给他们烧的纸钱,但是望着纸钱燃烧着的那一小团火,我会觉得自己的心等到了一丝安宁。在先人的坟前烧纸,望着那团燃烧着的火,我会觉得这一刻无比安静,这是先人长眠于此的地方,这是两个世界的人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体现。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要继续向前,有些事情会不断模糊,但是不应该被遗忘。有人说人有两次死亡,一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即心脏永远地停止跳动。还有一次死亡是这个人已经被世人遗忘了。每年清明上坟烧纸,并不是说我们思想迂腐不开窍搞迷信活动,而是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需要表达。

烧纸可以加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凝聚力,烧纸就是给了一个机会,让大家一起怀念某个与我们都有联系的人,互相倾诉,缓解悲哀的情绪;也是提醒每个人:“我们都是从祖宗那里来的,或者都与某人有亲缘关系,所以我与你的距离很近,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每年清明回乡祭祖上坟烧纸,那种感受并不仅有沉痛爱思之情,还有在世之人互相之间的血脉亲情,一群为了生活各奔东西生活中少有来往的同姓同宗同族,在清明节上坟烧纸下跪磕头的这一瞬间,你更能感觉到血脉的凝聚力。大家互相之间可能并没有多少交情,但是我们有同一个祖宗,我们因为这个祖宗而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一群人都是这一位祖宗的后代,这一刻你会明白什么叫生生不息,你会明白什么叫落叶归根,并且会把这种精神这种习俗这种情绪传给下一代。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每年清明节烧纸,我们跪在先人的坟前静静地守候纸钱燃烧的这一团火,对先人的追思默默涌上心头,在烧纸的这一刻我们就是在和先人进行一次心灵交流,生活中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些许释放。

你说烧纸能让先人收到吗?你说烧纸是迷信吗?其实我们都明白,可是我们依然会烧纸祭奠先人,这是我们的一种亲情表达。至于烧纸是不是迷信,我们又何必纠结呢。

友情提醒:烧纸之后一定要确保火苗熄灭。烧纸并不是烧得越多就越能怎么样的,稍微烧一点表达自己对先人的哀思之情就可以了。

第2个回答  2020-06-11
人去世之后亲人烧纸只是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如果不烧纸也不会有什么不吉利的事情,但总会在人心里留下凄凉感觉。
第3个回答  2021-04-03

人去世烧纸钱不仅仅是迷信,这个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下来的风俗习惯。很多人都知道烧的纸钱去世的人是用不了的,但这也是一个思念已故亲人一种方式,所以在清明节时候就会给先人拜祭烧纸钱。

01、没有给已故的人烧纸钱不会出什么事情

没有任何说法是已故亲人一定要烧纸钱,这个只是民间一种风俗。认为纸钱能够在地府使用,家人们总会在清明节时候扛着几麻袋的纸钱烧给去世的人。如果在拜祭时候没有人去,也没有给烧纸钱,就会被邻居街坊认为是不孝。但作为个人观点来讲,没有烧纸钱也不会对去世的人有什么影响。至于说在地府要用到这些东西,没有科学根据。只是长辈们有这个风俗习惯会烧纸钱,以此来对先人的思念,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卖纸钱的店铺。这也算是一种民间风俗传承!

02、烧纸钱典故出自于民间故事

其实烧纸钱是来自于一个典故,东汉蔡伦在研究造纸时候就有不少失败品,这一批纸都非常粗糙,根本没有百姓去买这种纸回去用。结果就堆积在家里发霉,妻子眼看丈夫紧皱眉头没有任何办法,就想到一个歪点子。自己躺在棺材里,让丈夫大声哭泣给邻居听到,给他们知道妻子已经去世。然后蔡伦就不停的烧那些粗糙的纸钱,几捆纸下来棺材就有异动。众人去吧棺材盖打开了才发现慧娘睁开了眼睛,如果不是蔡伦编造这些纸在地府能够使用的理由,这群人还不相信慧娘是人。烧纸就能让已故的人复活,这个典故就是在民间流传出来的,至于是故事还是真事已经无从考究。只知道给先人烧纸钱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老家里一直都有那么几间专门卖纸钱的店铺,也是一代传一代。

03、烧纸钱会增加火灾事故的发生,清明拜祭建议减少这个环节

最后提到烧纸钱,这种方式虽然是给先人表达思念之情。但在清明节这种风干物燥的天气,还是不要建议大范围烧纸钱。遇上点风这些纸钱就会四处飞扬,墓地又是在丛林中,很容易引起火灾。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地方出现火灾事故,就是烧纸钱灭火不彻底引起的。实在是觉得这个环节不能免去,烧纸钱时候就要多注意周边环境,不要让火势扩大引燃草丛树木。一旦引起山林大火,损失还是拜祭那些人承担。现在已经有不少城市已经禁止焚烧冥纸,纪念先人也不是一定要烧纸钱,用鲜花和植树方式也可以纪念先人,省事又不用担心会残留火种。

第4个回答  2021-03-21

对于一个去世的人,如果没有人为其烧纸。在民间传统理论上说,就是这个人在下面没钱可花了。老古人认为,将东西烧了之后,就会让其前往阴间。而亲朋好友死后,这些物品可以让他们在阴间获得更好的生活。

其实烧纸只是我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而已。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身体已经停止了运转和生理反应。所以这个人的意识已经丧失了。至于灵魂这种东西,有没有还是两说呢。就算是真的有灵魂,人家也没办法和你证明它是真的存在的。祭奠活动中,烧纸是很重要的一环。其实就是一个传下来的规矩而已。

烧纸这个传统起源于蔡伦的徒弟尤文一。这个人读书不开窍,后来一气之下选择拜蔡伦为师,学习造纸术。结果这个尤文一不仅仅读书不行,连造纸术学的也不好。结果自己造的纸非常粗糙,别人用来擦屁股都嫌瘌。由于大量的纸卖不出去,尤文一就想了一个营销手段。先是自己假装死去,然后让自己的妻子为自己哭丧。又给他烧了一些纸。村民们都来围观,结果尤文一从棺材里面坐了起来。村民最开始吓得要死,但是仔细一看,尤文一本人和往常一样。赶忙问他怎么回事,后来尤文一就谎称:我妻子烧的纸在地府变成了黄金和白银,我就用这些黄金白银买通了阎王,就这么着回来了。不管怎么说,这套营销手段还是非常不错的。尤文一的烂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但是要我说,这个故事听听是个意思就行了。我并不认为古时候的生产力能让人们肆无忌惮的烧纸。毕竟蔡伦是东汉人,汉代的生产力是非常底下的。虽然用纸的人不多,但是相对于造纸的人来说,肯定还是造的更少一点。

烧纸作为一种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了。与其说烧纸是我们寄托对于亡灵的思念,更不如说我们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安慰。用这种烧纸的行动,让自己知道死去的亲友在地下生活的很好,然后给自己一个积极地心理暗示。

对比死后烧纸,我认为最应该做到的还是生前多孝敬孝敬。很多人很忙,但是我不相信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没办法回去看看父母,那么就下班之后打个电话,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过得还算不错。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疑惑、什么问题。今天吃的什么。看似唠家常的话,其实可以让父母了解你现在的状态。这样他们也能安心的生活。现代科技这么发达,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用手机给父母开个视频,然后让他们教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大家子人用手机聊聊天,说说话。

第5个回答  2021-12-23
一个去世的人,假若没人烧纸不会怎么样,人去世了,就永远消失了,根本没有可能在另一个世界或者转生(投胎)。一个去世了,烧纸只是迷信。据说烧的纸钱到了阴间就是冥币,鬼们和人一样处处都要花钱的。烧纸或烧纸钱之类,在中国的传统的道教与佛教上也都有许多说法,有些属于宗教类的说教,有些属于劝诫孝悌的需要,有些则属于高深莫测的玄机,常人难以说清楚。但是说到底,烧纸和烧香敬神一样,就是一种礼仪形式,既显得神秘严肃,又能营造郑重其事的氛围。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烧纸是长期形成的民间习俗,它对活着的人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使人们对故去的人有了一种怀念和报答的方式。
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纪念日,人们总要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其实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
据说烧纸钱也有收买地府头目的用处,还有给烧大红花轿的,为了让先人少走点路,黄泉路上有人抬着走舒服点。
到了地府也有钱(纸钱),如果要受什么苦,说不定能贿赂过去。
一个去世的人,假若没人烧纸也不会怎样,烧纸可以说是活人对逝者的一种情感寄托和心理满足,这是一种迷信的事可以不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