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对性骚扰,应该如何应对,家长应该如何去做

如题所述

“ 性 教育”在国内一直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然而事实上性教育是人性教育的一部分。北京过去两年在30所中小学设立试点,推行性教育,并打算在下一轮将试点扩大至45所。消息出来,舆论反响平平,似乎在我们国家,对孩子谈性仍然是个带有禁忌色彩的话题,每个人都隐约知道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需,但没有人愿意公开表示支持。 事实上,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被异性吸引、对性产生好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古今中外没有一例科学的研究证明早恋会让人扭曲、致人变态。我和中学时代的许多同窗,一路早恋,纷纷考入名牌大学,有个哥们甚至已与早恋的对象结了婚、生了娃,过得比谁都幸福。如今聊起那些往事,大家都庆幸自己未曾在校规和开除的恫吓下放弃恋爱的权利,因为正视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无疑让自己更加理性和健康。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洪水的流向有其自身的规律,强行堵塞绝不会使其断流,而只能导致堤坝崩溃,酿成更大的灾难;疏导才是趋利避害的最佳途径。涉及早恋与性教育问题的媒体报道中,最常使用的一个词就是“困惑”——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这“困惑”是谁造成的?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喜欢上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有什么可困惑的?显然,这困惑来自家长,来自学校,来自早恋有害论,来自一个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来自整个社会的成年人通过压抑青少年的人性发展来补偿自己臆想中那个从未拥有过的纯洁无瑕的童年。孩子们并不困惑,是社会声色俱厉地对孩子说:你应当困惑。 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心理的咨询、教育和引导,自然是必要的手段,这也是很多中小学目前在做的事。但若成年人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无论什么教育都是白搭。在我看来,一切性教育或心理咨询都要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喜欢一个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触是再正常不过的。在此基础上,再去告诉他们如何避免受到伤害和避免伤害对方。“斩草除根”的方法只会鼓励更多的人为满足成年人的道德洁癖而扼杀天性。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长而言,“严厉打击”孩子早恋是出于一个更直接、更实际的理由:恋爱会影响学业。这无疑又是应试教育酿成的另一个恶果。看来清华学子用硫酸泼狗熊、北大平均每年一个学生跳楼自杀这样的事,并未让我们彻底从唯成绩论的梦魇中警醒。 我的意图,不是在提倡早恋,也不在于妄断早恋是“对”还是“错”,因为一个正常的现象无谓对错。一个人饿了想吃饭,你说是对还是错?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吃这个饭,会不会被噎到、呛到,或者不小心吃了别人的饭。同理,早恋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者如何为这一现象定性。正确的性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避免受到伤害,其次才是如何使青春期的躁动不至影响学业。所以,所谓“性教育”,其实应当是“人性教育”,承认人性的合理,是避免悲剧发生的前提。 既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尤其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更是触手可及,预期让孩子自己好奇去探索还不日大大方方的做好教育,才能更好的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年仅13岁的儿子遭人猥亵,嫌疑人甚至拍下孩子裸 照,以公开照片来威胁孩子要进一步“发生关系”。得知此情况后,男孩的母亲第一时间向太原警方报警。目前,涉案男子王某已被警方抓获。 2008年瑞银慈善金会曾对各国侵害儿童状况进行过一次长达3年的调查中,大陆和香港共有30607名未成年人及家长[微博]参与了这项调。而其中,8%的未成年人表示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性侵犯,其中男生比例比女生还要高2.7%。据警方分析,男童遭遇性侵的数据之所以比想象中多得多,是因为两个原因。1。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忽视。2。由于学校和家长观念陈旧,针对男童的预防性侵害教育更是缺乏。 当今男童保护遭遇法律“盲点”,我国现行刑法中强奸罪受害主体只认女性,不认男性。因此对男童实施的性侵犯罪,不管是猥亵还是情节更为严重的奸 淫,都只能以猥 亵儿童罪进行处罚。 面对防范性骚扰的问题上,家长又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呵护他们的身心安全呢?面对这些行为要说NO
1。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公共场所的地方,叫孩子脱裤子,摸孩子的生殖器。
2。让孩子摸对方身体的某个地方,或让孩子看他的裸体或隐私部位。
3。带孩子观看成人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4。用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接触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面对性伤害如何办
家长们平常应该教育孩子,一旦遇到性伤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如果判断出是不好的接触,尽快冷静下来,并想办法机智地离开。
2。不要激怒侵犯者,防止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3。如果被性 伤害,要立刻告诉父母,报警和到医院检查身体。
4。如果力量无法与侵害者抗衡,也没有机会逃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先顺从罪犯,不要以跳楼等伤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一切以保护生命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