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考关于语文孩子应该怎样复习

如题所述

    一、了解中考动态,明确中考要求   俗话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其盲目复习,高耗低效,不如明确复习目标,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做到低耗高效。为此,考生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精神,明确中考语文的考试方向,把握考试内容、重点、范围、题型以及各部分的考查要求,在老师的精心引领下,开展有计划、有条理、有针对性的中考语文总复习。   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步骤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综合的过程。合理的计划能使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横向复习。可将六册语文书以单元为单位,对各单元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分类进行整理,作横向归纳。使学生对初中语文有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第二步,纵向复习。可按照中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大板块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复习,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准,分类强化复习。复习中围绕明确考点要求,理清知识要点,培养语文综合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来进行。这一阶段,应熟悉中考语文各类典型题型,有目的稳扎稳打强化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科学的解题方法,并将所掌握的知识系统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步,综合复习。在对有关知识点和专题内容进行纵向、横向的复习之后,结合最新考试信息,可做一些相关的综合冲刺模拟试题,以检验中考语文复习的效果,增加考试的实践经验,并做复习的遗漏补缺工作。   

    2

    三、掌握科学方法,提升语言运用、阅读与写作能力   这是复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在语文复习中要注意采用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因为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都来源于教师平时的具体讲解传授;来源于考生平时学习中的感悟积累,并经多年的中考实践所证明了的。所以建议在组织复习时,一定要巧用这些技巧、方法,注重理解、感悟,把重心放在理解和运用及语言表达上,逐步掌握语言运用、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规律,提升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四、突出重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通过对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的分值占全卷(满分120)的81.67%,鉴于此,阅读和写作内容的复习就成了重中之重。复习时要突出这一重点。中考阅读材料兼顾各类文体,而且都来自课外;阅读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作文题的类型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以及其他形式,要求考生写作的文体常常是自由选择。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如: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我们应在明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相关知识后,可选择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各类经典语段或文章试题进行测试,测试之后进行讲评。在讲评过程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去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让他们明白“写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思路,领悟作者巧妙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揣摩作者“怎么写的”;最后再引导学生综合领悟文章的思想深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写”。写作复习也需有针对性。

    END

    如何做好中考语言赏析题?

    1

    一、语言赏析的题型  中考语言赏析题的题型主要有:1.用词赏析。赏析句子中词语运用之妙,如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试题第11题: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段落语言整体赏析。赏析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如2006年广东省中考试题第12题: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3.选择性赏析。从给出的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赏析,入2006年南京市中考试题第19题: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划线的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4.比较性赏析。给出文中的一个句子和另外一个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句子,进行比较,评出优劣,如200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第23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5.提示性赏析。从给出的几项赏析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或是填空形式的赏析,如2006年兰州市中考试题第16题“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就是填空的形式。

    2

    二、语言赏析的步骤  (一)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要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3

    (二)语言的主要特点或作用  1.词语——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朴素、含蓄、准确严密(尤其是说明文)等。  2.写作手法: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修辞手法:比喻——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理。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4.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4

    三、语言赏析的答题模式  语言赏析的答题,可以按以下模式进行:(1)句子特点(选取用词、写法、修辞、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2)所起作用(根据各类句子所起的作用来谈);(3)内容表  达(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说出产生的效果)。不过,在具体赏析时,一定要真正地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完全套用公式。答题还要注意语言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己对句子的真切体会。

    END

    中考语文语言的生动性

    1

    大胆夸张,来一点“叛逆”

    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2张。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不能。(肯定挨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设1张数学卷需1小时(不忍心欺负数学老太),1张语文卷需0.5小时(“青年夫子”—好糊弄),1张化学卷需1.1小时(“摩尔”一瞪眼,能叫你骨头发酥,但比“爱因斯坦”来说还差点儿),英语卷需0.7小时(全是选择题,临时也容易想别“借鉴”)。

    则h总=1×2+0.5×2+1×1.3+1×1.1+0.7×2=6.8(小时)

    一天24小时-7小时(作业)-睡眠时间-吃、喝、拉、撒所需时间-“国家教育部”安排的七节课……所剩有几?

    答: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要这样过。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何必那样自寻烦恼呢?我们“胜利大逃亡”,行不行?(也没作答)

    摘自《难题》

    END

    初三期中考调整好心理才能取得高分

    期中考试临近,面对本学期第一次大型考试,特别是初三的同学们多少会有一些考试焦虑。在考场上,不仅仅要比知识,还要比心理状态,因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你拿高分的前提!北京中考在线特此为大家整理了考前与考试中的心理调节方法,供大家参考,预祝大家在期中考试中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一。正确的对待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学生由于考试临近,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紧张的心理反应。简单地说,就是考生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希望考好又怕考砸,这种对考试结果无法预知的处境使考试本身成了一种威胁性刺激,于是产生了紧张、焦虑的反应。  我们要知道考试焦虑并不是不应该有的,更不是心理问题。心理学认为,焦虑程度即心理紧张水平与考试成绩呈倒“U”字曲线关系。焦虑程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对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任何的压力,也不会发挥出最佳水平,而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但过度的考试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及身心的健康。

    二。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1。考生本人的个性心理品质  (1)自信心强、自制力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的考生就算面临最重要的考试心理状态也容易正常掌控,有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但能做到思维冷静,神情镇定,注意力集中,在考场上较好发挥自己的水平。  (2)自信心弱、意志力弱、情绪波动大、性格过于内向的考生,则可能更多地想象自己把握不大,会发挥不好,在考场上出现异常心理状态,可能真的导致考试焦虑,发挥失常。  (3)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也是一个方面,有的同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他们情绪波动很大,有时一点小事情也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巨大震撼,情绪难以受理智控制,容易心烦意乱,喜怒无常,无精打采,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样的同学在考前及考试过程中很容易将情绪处于极度兴奋或极度抑郁的状态下,这样也会产生考试焦虑。  (4)还有一种是自信心不足,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他们总有一种害怕被淘汰的心理,其实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一旦成绩不理想,或者说总分都不错,就是一科,甚至一道题的失误,就丧失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总想象周围的人批评、笑话……遇到一点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

    2。压力  压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人、环境以及学生本人的压力。  (1)家人的压力:许多家人在考前对我们出现“过高的期望、过度的关心、过多的指责和过分的呵护”。过多的期望使学习压力增大,怕万一考不好辜负了父母而产生内疚感。虽然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情绪的调控、事情的处理上还是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变得自我期望过高,希望自己要一举成功,幻想自己考试能超水平发挥,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当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2)环境竞争的压力:学生在与同伴在竞争中产生了争先恐后的对抗心理,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同学,唯恐其他同学超过自己,为此他们拼命做题和复习。竞争的压力使气氛紧张、压抑。考生长期在这种气氛感染下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处于焦虑之中,甚至可能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造成了心理问题。  (3)学生本人:对成功的期望值太大。有的同学之所以会产生高度的考试焦虑,是因为把考试的成败对他们的作用,尤其是心理意义看得太重要,把这种成败看得过于绝对,甚至无法更改,这样就会产生焦虑感、自卑感,并大大地提高考试焦虑的水平。  对于确实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的同学更是如此,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以及是否巩固,都会影响他们应试时的焦虑水平。如果准备不充分,知识上有欠缺,则会导致信心不足。本来就提心吊胆,一旦试题与自己准备的不相符合,就更加紧张,结果必然导致高焦虑。

    步骤阅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