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釜山行》这部电影?

如题所述

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死亡面前抱紧你,即便下一秒你会尸变,即便下一秒你会咬向我的脖子,即便下一秒,我们都会变成丧尸失去意识...... 

那又如何?我只要这一秒,你在我的怀里,我从未如此接近的看过你的脸,我从未发现我竟然如此爱你......这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瞬间。

虽然我知道,也很反感所有灾难片关于“每一条人命都珍贵”还是“保大部分人命要紧”这个永远都绕不开的命题,但《釜山行》做得最好的一点,恰恰是对这个命题做了掷地有声回答:

因为我们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是人性将我们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所以,即便在生死存亡面前,我也要誓死捍卫我身而为人的尊严。

所以我想,即便是面对死亡,他们也一定是骄傲而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让人性泯灭,是他们让人性绽放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从开头那只被撞伤的鹿尸变开始,气氛就被渲染的阴森恐怖。到后来带病毒的女子意外闯上车,开始了这场惊险刺激的“丧尸大战”。接着是一个又一个的乘客被感染,然后瞬间尸变 (《釜山行》里的丧尸绝对是我见过尸变最快、跑的也最快的了)。你会看到丧尸数量激增之后,一堆一堆的丧尸,前赴后继、山呼海啸的冲过来! 

还要夸的是影片的大场面调度。


我至今脑海里仍在回放最后车站大逃亡的场景,导演给了一个俯拍镜头,丧尸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张牙舞爪的狂奔向火车,然后慢慢追上,接着趴上去了一个又一个,到最后,我们看到了火车拖着几百只丧尸狂奔的奇观......

真的是蛮震撼的......你说只有6000万投资,为什么特效做的这么逼真? 

最后最最关键的,还是要属影片的内涵了。

虽然我很想吐槽里面一个个脸谱化的人物设定,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好在影片的形象塑造没有停留在表面,每个所谓脸谱化的人物,都是通过一件件事来把形象给慢慢充实起来的。

比如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壮汉大叔,你从一开始就能看得出他会是那个拯救所有人英雄。之后的剧情也和你猜的一样,他总是那个最勇敢无畏的人,面对丧尸他冲在最前面,集体逃亡他殿在最后面。等到最后他被意外咬伤,依然以一人之力死死地顶住那扇门的时候,他的人物形象被展现到了极致。

即便你猜得到他会是这样的角色,但当他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在你“意料之中”的事的时候,你还是会为之动容,甚至落泪。

这就是人性的闪光。

还有最大的反面人物金常务。他的角色从影片开始就被清晰的定为坏人,你甚至能猜到他会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比如把所有人挡在门外,比如为了逃跑把列车长推向丧尸群。但你看到这样的剧情发生的时候,还是会狠的咬牙切齿。 

因为这就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还有男主角,还有女学生,还有那两位老姐妹,甚至是小女孩、列车员.....

整部电影里,导演没有任何想要隐藏的意思,一个个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和标志性的剧情冲突,直接讽刺的就是现实中相对应的人,一点也不拐弯抹角。

爱情、亲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牺牲,这些都是他赞颂的人性的伟大;

猜疑、自私、胆小、为了生存不惜将别人推向深渊,这些都是他唾弃的人性的丑恶。

也正是这样直截了当的情感表达,才让影片能如此有效的感动了一个又一个观众。

三、

影片结尾,幸存的孕妇牵着小女孩的手,唱着悠扬的歌声,从隧道中走来,不远处,狙击手正拿着枪瞄准他们。

这一幕太具有象征性了!从灾难和黑暗中孕育出的希望和美好,终于就要走向光明。而狙击手在最后一刻救下了她们。

至此,影片全剧终。你抹干眼泪,走出黑暗的影院,感受阳光带来的温暖。

但其实,如果最后的结局,是狙击手扣动了扳机呢?

好吧!这只是电影,现实到底会怎样,谁知道呢?所以,还是感谢导演在电影里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这一份美好。 

你还等什么?赶紧去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一场酣畅淋漓的电影,必定有一个运筹帷幄的导演。他运用镜头的艺术将故事娓娓道来,不夸不虚。同时掌控着观众的呼吸和情绪。

  

  《釜山行》最震撼人的场面就是丧尸变身扑咬人,血喷洒出来的画面。你能想象吗?在狭小的高铁车厢里,一波又一波的“食人怪”迅猛地扑面而来,紧接着一波人倒下,一波丧尸又起。导演就这样真实地把这个画面残酷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们脆弱的内心一时间难以接受。丧尸的暴动随着影片的推进越加疯狂,一直到最后我们看到整车的丧尸,拖着逃生火车头的壮观画面。

  

  把控电影故事的节奏,是成功的导演必备的能力之一。首先,在电影中,丧尸的设定是不会开门、在黑暗中无法发起攻击的特点让故事的发展更加有张力,其次,故事的场景设定其实一直都没有逃开车站,而大部分的戏份是在狭窄的车厢内拍摄,这中间情节的设计还有逃生的桥段,都要让观众看的过瘾又不刻意营造,这是要去思考的。而且,镜头要怎么移动,怎么展现才能更加真实,又不失平庸。

  

  一次釜山行,是人性善与恶的交锋。

  

  其实影片在一开始就已经把善恶的两端交代清楚了,一个是巴士常务,一个是胖子尚华。在躲避丧尸逃生的过程中,这两个人都在无形中地左右人们心中善恶的天平。

  

  在影片的最后,代表善的石宇和代表恶的巴士常务展开了人性的最终对决,但是,在这场对决中,并没有善战胜了恶,也没有恶压到了善,而是善恶双双阵亡。让我们安慰的是,石宇在回归最初温暖和感动后,以人类的身份于太阳的余晖下,完美地倾身而下。

  

  我认为真实的毁灭就本应无一生还,我想导演本身也认为理应如此。而导演在最后却让孕妇圣京和孩子秀安活了下来,他们是人性善方斗争下最后的生还者,同时,我们可以解读为是导演留给观众结尾最后的一丝希望的想象。

  

  人性善与恶的矛盾体,是人类生来的“原罪”。我个人不希望去挖掘人性至恶的一面,只怕那是我们本身也无法想象的画面。纠结于罪恶的人性无法让人类好好活下去,反而让自己深陷自己挖掘的绝望中,无法自拔。

  

  总而言之,《釜山行》展现一种“人为”灾难,道出“因”与“果”的真谛。在人性与故事的细节上把控上到位,十分精彩。在灾难题材电影史上中堪称一个闪光点。

第2个回答  2020-09-19

一部标签为丧尸,惊悚片题材的反映人性价值观的一部电影,最近突然又想起来了二刷了一遍。韩国影视剧除了风靡东南亚的偶像言情剧之外,还是有很多反映现实类的优秀作品,《恐怖直播》最近因为热搜又被翻出来的《素媛》《熔炉》等等。

这部片子其实也有很多BUG存在,电影中的开了挂的孕妇,还有丧尸受视觉,听觉,味觉多重影响,偶尔又只受一种影响;照理来说列车越靠近车头的地方越安全,但是后来被隔离的这一拨人反而被隔离到了更安全的车前列,也就造成了后面的阿姨主动打开车门的高潮。由于影片人物细节刻画的非常细致,整个节奏把握的也很不错,也就忽略这些细节了。有人说一切灾难皆人性。一节车厢,包含了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士,大家面对灾难的不同反应,有夸张于生活的,但是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的表现。

听说电影当初拍摄的时候有两个版本的结局,我们没有看到的那个是,影片中从头至尾抢镜的自私大叔最后一个人平安到达了釜山,显然韩国的广电也是有自己的底线的,留下了这个较为温和的结局,在绝望中孕育生机。但鲁迅曾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显然暴力一点的结局更能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震撼力也更强。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在那个充满丧尸的时代,当被绝望吞噬的时候,你会是哪一个呢?

第3个回答  2020-09-19

开门大妈的行为其实符合一个朴实的价值观——即“恶有恶报”,而开门大妈的性格也注定了她的行为。

我们先大致看下那几段剧情:

姐姐本性善良,从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对于姐姐这样的性格,妹妹是十分嫌弃的,认为姐姐“缺心眼”,生活中容易吃亏,辛苦了一生把所有都给了儿子,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妹妹对姐姐的这些犀利的言语,其实也是出于对姐姐关心,不想让姐姐这么容易被人欺负。这里其实也预示着后面的剧情,电影和小说一样,会遵循一个定律,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因为姐姐的这种性格,就注定了后面放弃了生的希望。也因为妹妹这种爱憎分明的性格,也注定了她会选择把门打开。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妹妹的对白:

“所以你为什么要活得这么辛苦

为什么要那样,

白痴一样”

这里,我们可以把思维互换一下,当我们处在开门大妈的位置,对于明明有一线生机能存活,但旁人却见死不救,甚至斩断这一线生机,我们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怨恨的,会觉得“你们”的不作为,也是一种恶。

想想看,我们曾经有在网上看到多少类似这种“见死不救”的视频,比如什么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类似这些路人看见却迟迟没有伸出援手的事件,看了一定让人觉得悲愤,纷纷叫骂,恨不得冲上去打一顿,这是很符合我们平民百姓朴素的价值观的。

当然,像这种“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一定会有“恶报”,因为这也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在危急关头,我们大都会先考虑自己的安全,“自私”也是一种天性。

而在电影中,对大妈“爱憎分明”的人物性格进行强化,并且借由剧情的烘托,通过大妈来来完成这一“恶有恶报”的天理循环。


 答题:轩轩,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