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有三个主体都是干什么的?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宏观经济学分两部门、三部门和商品市场货币市场
重要的是,这些假设的存在,是要干嘛
也就是说要明白他们的区别联系,首先得回答这些假设是在怎样的假设背景下,为分析什么目标而提出的。以下依这个思路做出回答。
1.为什么区分两部门三部门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我理解为抽象出来的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泛泛地说,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就是在控制宏观变量其中的一组---参与经济的主体。这组变量的区分在收入-支出模型中和另外两个假设(1.物价水平给定。2.市场利率给定)是独立的。这个模型模拟的是商品市场在短期,且产能过剩(物价水平不变),流动性偏好对利率不敏感或者简单理解为投资是外生变量(利率给定),经济类似于1929年大萧条状态。讨论的目标是短期商品市场均衡,或者说如何解决大萧条下的失业问题。
区分两部门三部门是一组对照,用两部门分析均衡或者失业的原因,用三部门给出解决方案,现实背景是当时的小政府大市场的主流思想。两部门收支均衡展示了均衡变动中需求的决定作用,具体不细说,结论是在这一模型下扩大需求(意愿的支出:消费和投资)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三部门给出扩大需求的办法:当需求意愿不足时,扩大政府支出即可实现充分就业。注意这个结论的假定是在短期,中期会关注其它的变量,所以这个结论限制在短期。
区分两部门三部门既然是独立的假设,当然可以脱离收入支出模型。放在别的假设下有没有用要看具体是怎样的模型假设,模型的目标是什么。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区分这两者是因为他们流通的内容不同,供需规律不同,但都影响到国民收入---也就是影响到收入支出产出就业等等这些宏观变量。
通常人们对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偏好不会总是对利率不敏感,利率变动显然影响到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投资的收益。对于货币市场,给定r则货币的需求量就会由收入唯一决定,现在讨论区分讨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就要放宽收入支出模型关于流动性偏好的假定。
分析这两个市场的短期均衡模型为is-lm模型,研究短期下市场利率r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该模型只假定价格水品不变,即供给充足,产能过剩。这一模型的假定现实意义依然是大萧条,但是允许流动性偏好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目标是实现短期下的商品和货币市场均衡同时实现充分就业。方法依然是在两部门情形下讨论均衡条件,三部门情形下给出解决办法。
简单说一下两部门的分析过程:
商品需求包括消费投资,供给来自产品和储蓄,均衡条件为储蓄=投资,投资由市场利率决定,储蓄由收入决定;货币需求包括交易、谨慎和投机需求,投机需求即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成本由市场利率决定,货币供给由货币发行方决定。
综上,给定货币供给量,整个经济的独立变量只有利率和国民收入。商品市场上均衡要求储蓄等于投资,给出利率和收入的一组一一对应关系;货币市场上给定供给量,需求量由收入决定的部分L1和流动性偏好决定的部分L2组成,L1+L2=货币供应量又给出利率和收入的一组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整个经济的情况就完全清楚了。
同时的均衡出现在这样一个利率水品上,这个利率下的投资和储蓄相等,且使得给定货币供给下,去掉投机需求的货币剩下的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正好满足商品市场产出决定的消费需要。
于是三部门的情况下,只需要考虑政府采购,税收,转移支付在两部门经济中发生的作用就可以得出解决失业的办法。结论依然是需求决定。以上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7
宏观经济的三个主体,那当然都是来测量宏观经济的数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