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集体备课

如题所述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备课组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内容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步骤: (1)第一次集体备课我们主要备好三种计划,那就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以及课时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就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主要考虑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相应内容的安排,要确定有多少周、多少天、多少课时可以用于教学,日常假期或者考试周都要考虑进去。我们还要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达到那些目标,哪些内容可以学习,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怎样合理地安排到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课时计划”要更加细节化,更加详尽,要大致规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个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使用课本中的那些内容,融入那些课本以外的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同时备好老师这个课时中的方法手段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以后每周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备课的这个环节中,要深知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所以教育要更多的融入感情教育。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在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确定了。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平衡和热情度不同,教师应该具有使用多中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能力。像那些扮演大量角色、广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优秀的教师也应是复合型人才。 2.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时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1)备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等等。教师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等都是我们备课需要参考的内容,但决不要被现有的教参资料限制了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师要善于读书,敢于思考,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够具有自己的语文思想。我们的备课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借教材这个点深入到生活的面。把文本和生活,语文和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他们会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集体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一节课应该有几个重点步骤,即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关键点。估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可能不易理解的地方,怎么样来设置例句,怎么样来设置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与决心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求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想到并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3)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3.集体备课的要求。 (1) 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备课任务,让主发言人和其他组员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一方面,每位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