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2、龙舟节

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3、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扩展资料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

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

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彝族: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民俗风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7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

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

以雷山郎德寨为代表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楼主你好: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10
很多,如:唱民歌、
第4个回答  2020-06-14
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