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写下人生最孤独的一首诗,是哪首诗呢?

如题所述

由古至今,我们人类对情感的需求都是非常强烈的,而情感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孤独。为啥这么说?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作客他乡。特别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那么发达,极为不便利,让很多流浪在外、作客他乡的人们都倍感孤独。

其中,古代颇有文采的诗人们也是羁旅他乡的一个群体,他们面对着这种孤寂,创作出一首首千古诗篇来表达他们心中的羁旅情思。比如,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表达羁旅情思这种情感的诗句,描写得感人肺腑的就是出现在晚唐时期的《滞雨》,它是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他作客长安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描写描写了在秋雨绵绵的一天夜晚,李商隐坐在床边,看着这缓缓落下的雨滴,因孤独而不能寐,李商隐心中突然升起的思乡之情。全诗虽然篇幅极为短小,只有短短四句,但读来却令人动容。

《滞雨》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我们来看看第一句“滞雨长安夜”,李商隐在诗词的开篇就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意思是在说,这场雨在长安的深夜中下了很久很久久。“滞雨”一词,不仅点题,还起到了一种渲染和烘托诗人孤独处境的作用。我们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这种孤独的处境,加上一场难以停歇的深夜秋雨,无论是谁,都很容易产生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所以,李商隐紧接着就在下一句中说到“残灯独客愁”。意思就是,独自面对着残灯的李商隐,产生了一种身为异乡旅客的浓浓乡愁。“残灯独客”可以说是对李商隐的场景描写,看着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在一盏灯油即将燃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孤独的异乡客子,脸上满满都是思乡的愁容,令无数读者读来都倍感孤寂。由此可见,这个孤寂的场景配合上“滞雨”的秋夜,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让读者感同身受。

紧接下来的一句“故乡云水地”,从字面上看,其实是在说诗人的故乡,它在云水弥漫之地。虽然这句诗看上去像是李商隐对故乡的回忆,但其实它是虚写,并不是他故乡实际的模样。因为“云水地”,本身看上去就很模糊朦胧,它不仅可以指代故乡在多云多水弥漫的地区;可以

在说

诗人自己与故乡之间,有着云重水复的遥远阻隔,难以回到他日夜思念的家乡;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描述的是李商隐自己行云流水般难以捉摸的乡愁思绪。


最后一句“归梦不宜秋”,李商隐用一个“归”字,直接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只是这种思念给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难以排解的乡愁。简单来说,诗人最怕他的归乡之梦出现,因为秋夜本身就是伤感之时,如果还要泛起归乡情思,更是极为枯寂。纵观古代那么多诗歌,有很多羁旅之作都描写了归乡之梦,诗人们不得回乡,便把他们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回到故乡的梦境中,以此舒缓自己心中的悲凉。

李商隐在这里所说的“不宜秋”,其实并不是专门指秋天,而是这种带有浓厚乡愁的回乡之梦,不仅仅是秋天,在春天、夏天、冬天无论哪个时节而言都是不宜的。李商隐恰恰是运用了正话反说手法,有种不言神伤之妙。

我们往深处去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意思应该说的是“最宜”,即归乡之梦就应该在这样秋雨绵绵的深夜做。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本身就是最容易让人感到孤独,让人产生乡愁的季节,此时不做归乡之门,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姚培谦曾经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评价李商隐这首诗:“大抵说愁雨,皆在不寐时,此偏愁到梦里去”。就是在夸赞李商隐能够通过窗外景色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心中无限的乡愁情思,并且这种无限的乡愁就算是在梦中也和窗外的秋雨一样绵绵不绝。

最后纵观一下李商隐的整首诗,其实就是在讲他作客他乡时的孤独悲寂的情思。作客他乡可以说是我们人生最孤独的一个经历,无论对于出外念书的学生,还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滞雨》中所蕴含的情感都能激发出他们的共鸣,乡愁乡思本来就能够打动无数人,何况加上作者借诗句所表现的孤独寂寥之感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婉约派诗人,唐朝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然而唐朝诗人却大多集中在气象万千的初唐和盛唐。这也很好理解,虽然“国家不幸诗家幸”,但那只是极个别的情况,只有物质极大丰富,生活安居乐业,才有机会出现诗人井喷的局面。然而,在晚唐,还是有个诗人撑起了一片天,那就是李商隐。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杜甫的诗,如同史家笔下的泣歌,那么李商隐的诗,则更像是一个个捉摸不透的谜语。它的诗大多隐晦难懂,甚至连标题都没有取,在一个个朦胧美丽的意境中,让人彷徨而不能轻易理解。

所以,在历史上,李商隐的诗是美得出奇,又难懂得出奇。人们一方面对他的诗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穷经皓首去理解这些诗。为了破解诗中的愿意,只好又追逐这位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连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只有这样,我们才发现,李商隐过得如此苦闷,如此孤独,也许就像这首《常娥》里面说写的: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是一如既往的李商隐式风格,意境极美,意思却很朦胧。即使不告诉你作者是谁,通过风格也能猜出七八分。诗人从地上写起,当烛光的影子深深映上云母屏风上时,银河渐渐沉落,晨星也渐渐消失在天际。嫦娥看到此情此景,也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日日夜夜面对碧海青天,都在思念着人间。

这首诗没有一句,一个字说孤独寂寞,为什么就给人一种冷清之美呢?在第一句中,室内的烛火都已经燃了一整夜,说明主人彻夜没有入眠,而第二句中,银河、晨星都是用来说明天色渐渐变亮,字里行间就是一中孤灯无眠的情绪。

在第三句中,全诗进入了高潮部分,月宫中的嫦娥,就是寂寞的代表。她为了长生不老,偷偷吃了长生不老药,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后羿。诗人则从她的角度猜测,经过这么多年的寂寞生活,应该是后悔偷吃了灵药,还不如在人间和夫君白头到老,以至于日日夜夜对着人间苦苦思念。

意境很明确,就是孤独,然而到底是写谁,这首诗的争议却很多。有人说是写的意中人私奔,有人说是歌咏当时数之不尽的女道士,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倾向性认为,这是写李商隐自己的感受。最关键的还是在那个“悔”字上。

就李商隐的一生,是才华横溢而又经历坎坷的一生。在他的早年,因为被白居易引荐给宰相令狐楚,让他的与令狐家恩怨交织。令狐楚对于李商隐,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几乎就当做自己的儿子。令狐楚不仅传授骈文的写作方法,而且不遗余力推销李商隐,这也让他能够顺利考中进士。

后来令狐楚致仕,他的儿子令狐綯在官场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令狐綯虽然从年轻时就与李商隐结交,对其却并不感冒,也不怎么提携,这让李商隐比较失望。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帮忙料理完丧事后,就接受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邀请做了一个幕僚。王茂元也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他干脆让女儿嫁给了李商隐。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当时朝廷正在进行“牛李党争”,而令狐家与王茂元是分属两个不同阵容的。李商隐此举,被看成背叛恩师的行为,两头不讨好,也注定了仕途并不得意的一生。

所以,这首《常娥》中的“悔”字,是不是李商隐对婚姻的后悔?要知道,他在晚年确实也曾向令狐綯低头。这也只是后人推测,至于真实的想法,已经永远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第2个回答  2020-09-27
李商隐写的最孤独的一首诗是《滞雨》,全诗如下: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这首诗从滞雨、残灯、独客、故乡等字眼,描述了诗人浓浓的思想情感。
第3个回答  2022-06-30
我觉得是这首,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孟夫子曾云,端居耻圣明,由此可见李商隐的心中其实对闲居是有很大的看法,他又不能改变现状,深陷牛李党争的泥沼中不可自拔。此之为仕途之愁。二愁为远去的书信,漂泊在外,秋思漫漫,可惜妻子在遥远家乡,此为思念之愁,三愁是周边景物:空床、雨声、青苔、红树、月亮……这些景物再加上身在其中的李商隐本人又如何不身临其境,此为情景交融。可谓是触景生愁。所以说《端居》李商隐最孤独的诗词。其实还想推荐《春雨》和《登乐游原》的。
第4个回答  2020-09-26
《滞雨》李商隐 ,通过景色环境的描写,来烘托心中的乡愁,且无限的乡愁即便在梦里也同秋雨一样绵绵不绝。综观李商隐的这首诗,作客他乡无疑是人生最孤独的一个经历,它所蕴含的情感,也无疑能够打动无数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