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几个月大的儿童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蹒跚学步,孩子学会了说话、走路后,其说话的语调、走路的姿势都可能带有父母的痕迹,这一点在幼小的儿童(幼儿园之前)身上尤为明显。儿童3岁前处在“图谱时代”,他们把人们的行为模式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学习各种行为。

齐家,首在修身。

《韩非子》中层记载了“曾子杀彘”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哭。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曾子杀彘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人父母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这切实关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

《四书·大学》中曾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自身。”要管理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关键在修身。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身教,所谓的身教,就是用目己的实际行动,对子女进行直接或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身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教育形式。不管家长们自觉还是不自觉,他们自身的行为都在起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孩子的社会经验比较少,社会接触面也比较窄。父母便自然会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父母也就成了他们最早的也是任期最长的教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可见父母的实际行动的重要作用。

采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首先,要求父母们一定要严格注意自身修养。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修身。

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过度打扮易误导孩子追赶时髦。父母的过度打扮容易给孩子造成时髦外表的不良示范,会使孩子误认为时髦的装扮很重要,助长孩子赶时髦、穿名牌的消费心理,分散孩子对学习的专注力。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穿着大方、整洁,比时髦服饰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让孩子养成节俭、干净的穿着习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鼓励孩子参加散步、打球等体育锻炼

吵嘴打架易误导孩子倾向暴力。父母如果经常用争吵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误导孩子产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头解决与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的纠纷,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因此,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歧见时,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解决,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或动手动脚。

迷恋网络易误导孩子产生网瘾。手有些父母一有空闲时间,要么使用手机玩微信、打游戏,要么上网聊天,这会吸引孩子对手机和网络世界产生兴趣。但由于手机和电脑屏幕都有辐射,屏幕照射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在吃饭时玩手机还会分散孩子的食欲,影响体重增加等,但有些父母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玩手机,一边却自己在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有小孩子的家庭应制订手机电脑家庭使用规则,并要求所有家庭成员遵守,才能较好的预防孩子产生网瘾。

说三道四易误导孩子轻视德育。很多家长特别是女性总爱对别人的长相或行为说三道四,有些父母说闲话不注意避讳孩子,让孩子觉得背后说别人坏话也是可以的,慢慢的孩子也学会了这种行为。有这种不良行为的孩子会由背后议论他人发展为编造小朋友的“故事”,挑拨小朋友之间的关系,继而说假话哄骗父母或老师,严重危害孩子的德育,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因此,作为人父人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即便是有的人或事需要讨论,也要避开孩子,以免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更要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批评抱怨易误导孩子缺少自尊。有些父母常常批评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身材上的不满意、生活上的不开心、金钱上的匮乏等问题,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自尊问题。假如父亲常常抱怨工作不理想、有自卑情绪。这会给孩子特别是男孩传达“爸爸没本事,我也会很笨”的错误信息,削弱那些学习吃力、学习成绩较差孩子的自尊,导致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因此,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在枕边,到爱人那里去获得安慰,不要守着孩子批评抱怨。

攀比说教易误导孩子产生叛逆。有些家长凡事总爱与人比教,工作不如朋友理想、收入不如邻居多、孩子学习不如同学好等等,动不动就教育孩子说“你看邻居家小孩如何如何”、“你某某同学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孩子上进”等等。大人小孩都有自尊心,要不怎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对于孩子来说,此类攀比说教不仅不会调动他的积极性,反而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吸烟酗酒易误导孩子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由于社交应酬多香烟不离手,工作压力大常常借酒消愁,这会给孩子传达吸烟可以交朋友,喝酒是可以缓解压力的错误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吸烟很男人有魅力,模仿大人偷吸香烟,尝试饮酒缓解学习压力,逐渐对烟酒产生好感甚至成瘾。父母自身应该寻找更积极的解压方式,比如锻炼身体、户外旅游、冥想打坐、与好友聊天等远离烟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行为习惯好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也不会差,而行为习惯不好的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在言行上也更容易招人讨厌。
第2个回答  2021-02-23
小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无意的举动,都会被小孩子拿来模仿,从而形成习惯,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小孩子做榜样。
第3个回答  2021-02-23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非常的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1任启蒙老师。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
第4个回答  2021-02-23
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榜样,孩子会不自觉的去模仿,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随意的做一些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