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不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还是“一所好的学校里肯定有一位好的校长”,两种说法都言及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学校要发展,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必须要与时俱进。面对新的形势,笔者认为:“十个必须”是做优秀校长的基本要求。

1、校长必须懂法规。当校长必须懂得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教育政策如:《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同时还应了解《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这些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是办学的方向,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规范,不熟悉或者领悟不深,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会违规办学。

2、校长必须讲政治。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讲政治。必须要不折不扣的落实上级有关教育政策,不能搞两张皮,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校长要做到遵规守纪、服从大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讲就原则、克己奉公。

3、校长必须理念新。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好的办学方向可使学校健康发展,师生受益,相反则可能毁了学校、坑了老师、害了学生。办学校不同于办工厂,场子倒闭可以重建,产品坏了可再生产,学校一旦毁了那就害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校长确定怎样的办学理念才真正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这是校长认真研究的课题。

4、校长必须精业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殊地方,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是其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是有规律的,作为校长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因此校长必须精通业务。除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指导能力,如指导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备课、说课、上好课,只有这样才能把校长的教育教学思想变为现实。

5、校长必须谋发展。 当校长不能只是管好学校,更重要的是发展学校,而发展就要不断的创新。这就要求校长高瞻远谋,集思广益,根据学校的实际长远定位,确定好学校的办学目标。这些一旦确定,必须带领全体教职工为实现这个目标凝心聚力去奋斗,去拼搏,并不断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目标实现。

6、校长必须会用人。一个学校就是一盘棋,校长要走活这盘棋仅靠校长是不够的。学校的工作很烦琐,校长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他不必是一位教学能手,也不必是一位理财专家,更不必是一个后勤主任,一个校长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有许多的业务精通,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好校长”与“老校长”之间能不能划等号?相信很多读者的看法是否定的。

麦克阿瑟说:“老兵永远不死,他们只会悄然隐去。”这是说“老”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不是年龄自然带来的,而要靠个人经年累月的修炼。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似乎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有的校长精通业务,熟谙教育规律,堪称“教育家办教育”;

有的校长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敢闯敢干,带着学校阔步向前;

有的校长谨小慎微,行思缜密,宛如一道涓涓细流,同样也可以让学校不断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一个校长要想成为好校长,就应该具备三个“维度”——长度、宽度与高度。

长度

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善于立足当下并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

“长度”不是指“身长八尺”的外在魁梧,而是说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善于立足当下并追求学校的长远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们常说:教孩子一年,想的应该是孩子的一生。

那么校长呢?

任职几年,能否想到学校未来10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发展?

一所学校何以立身,这是校长必须面对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光长远的校长,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一旦认准了的事情坚决做到底,决不会朝令夕改。

“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带来的一定是事业的成功。

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长不仅要高瞻远瞩,还必须关注细节。总能大事做细,小事做精。因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学习上关注细节,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积淀更多的涵养,充实宝贵的人生;工作上关注细节,一定会避免很多的失误或差错,会尽善尽美地办好每一件事情。

宽度

以敏锐的洞察力透视身边的人和事,以一颗宽厚的心待人接物。

“宽度”是说校长要宽厚待人、心胸宽阔,不计一己私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个性各异的教师,校长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和而不同,止于至善”,凡事宽大为怀,不斤斤计较,时刻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以自己的喜好将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工作中始终相信“每一片叶子都翠绿”,唯有如此,方能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各自潜能,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益。

相反,如果校长不能把一碗水端平,不能够做到“任人为贤”,势必在亲近一些人的同时,疏远另一些人,让手下人觉得“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还不如不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