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5岁还不会说话,连续2次科举落第,靠什么走向人生巅峰?

如题所述

文|飞鱼说史

明朝是个奇葩的王朝,但也是能人辈出的年代,在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王守仁便出生在那个时代。

或许不少人一听这个名字,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厨房里的十三香,这倒是有情可原,毕竟他们两人名字很相似,一个“仁”,一个“义”,好似渊源颇深。

不过就是这一字之差,却又有天壤之别。

为了区分,我们还是叫王守仁另外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吧。

王阳明。

阳明,是王守仁的号,后来他提出的心学,又被人们称之为阳明心学,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同时他又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即便是在今天,他的思想一直备受人们重视,很多企业家们,如果说自己不懂阳明心学,那都是一件脸上无光的事情。

尤其是在近代的日本,更是极其推崇王阳明的著作,甚至在当时满大街的日本书店里,都在卖王阳明的书。

在学术界还有一个这样的说法,即历史上有“两个半人”,王阳明与孔子比肩,各占其一,另外半个是曾国藩。

所以,搞学术如果不知晓王阳明,是会被笑掉大牙的。

王阳明如此优秀,那么他究竟有怎样的生平呢,当然并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想的那般,自幼便是一个神童。

他小的时候,天资很差,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天资,5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长大后参加科举又连续2次落第,后来又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处处打压。

饶是如此,王阳明还是走向了人生巅峰,而他人生逆袭全靠四个字——知行合一。

5岁不会说话,资质平平引人忧

如果您已经为人父母,想必对于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格外认真,而孩子身体发育各方面的指标也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对比查看,如果哪项不能达标,整个人都会不好了。

就拿孩子说话这事来说,虽然每个孩子会说话的时间不一样,但是也会有一个大概的时间。

一般来说,两三个月的宝宝就会咿呀咿呀发音了,九个月左右就可以模模糊糊地叫出“爸爸妈妈”了,而在一岁左右大概就可以说出简单的词语了。

当然,这算是说话比较早的了,两三岁才说话的孩子,那也是有的,但王阳明的说话时间着实让众人都跌破了眼镜。

公元1472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王氏显赫的家庭降生了一名男婴,而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祖母梦到了天神在云中鼓吹,抱着一个娃娃从天而降,所以祖父就为他取名叫王云。

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中,王云快乐地成长着,不过一直到了五岁,他还不会说话,这种资质当真是让人忧愁。

如果放在现在的话,想必不知道跑过了多少家医院。

古代大户人家对于孩子的姓名,很是重视,也相信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王云的祖父就觉得,他不会说话是因为名字起得不好。

于是他又根据“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王守仁,号阳明,还别说,改了名字之后,他还真能说话了。

2次科举落第,无缘仕途心难平

王守仁的父亲是成化年间的科举状元王华,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由于他喜爱绍兴的山水,后来便举家离开余姚,定居在了绍兴。

会说话之后的王守仁,也逐渐表现出了自己在看书识字上的天赋,甚至能记住祖父在他面前读过的书。

在他12岁的时候,被送到了书塾中学习,可是在第二年,他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这对王守仁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奋发图强,当时的科举几乎是文人的唯一出路,可是王守仁却认为科举并非是第一等要紧的事,读书努力做一个圣贤的人才是。

后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王守仁深受刺激,他决心好好研习兵法,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王守仁15岁的时候,便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可是却石沉大海,后来他便出游天下。

王守仁18岁的时候,接触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之学,后来便读了朱熹的著作,后来他还亲自实践朱熹提出的理论,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自己却病倒了,从此便对“格物”学说产生了质疑。

弘治五年,王守仁参加乡试,与胡世宁等人同榜中举,后来他又继续考进士,结果连续两次落第。

但王守仁却并不以此为耻,他这样说:

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39岁走向巅峰,华丽逆袭展不同

虽然王守仁两次科举不中,但他却得到了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等人的赏识,后来他参加礼部的会试,凭借出色的成绩,中二甲进士第七人。

明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34岁,这一年宦官刘瑾登上了政治舞台,肆意妄为,专权霸道,王守仁不畏强权,上书谴责刘瑾,被贬贵州。

途中还遭到了刘瑾的追杀,他伪造跳水自尽才算躲过一劫。

刘瑾被除掉之后,王守仁被召入京,之后一路飞黄腾达,走上了人生巅峰。

由于王守仁年少时研究过兵法,他又受到了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后来出任御史,巡抚南、赣等地,后来他又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和宁王之乱。

明世宗继位之后,王守仁坐上了冷板凳,不过饶是如此,也因为王守仁的功劳,加封他为新建伯。

嘉靖元年,王守仁的父亲去世,他回乡守孝,后来便开始悟道讲学,再之后,他又在绍兴创建了阳明书院,他的思想得以被广泛传播,更是成为了一代心学大家。

而纵观王阳明的人生逆袭之路,一直离不开四个字,那就是他提出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心学不过时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如果没有致良知,就不会实际的善行。

王阳明无论在人生低谷还是在人生巅峰,他都在践行知行合一,此外他还提出了致良知,而这七个字便是是阳明文化的核心,时至今日,他的学说依然在发光发亮。

或许还有人对知行合一无法全面理解,那我们就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一下,即去除脑海中的噪音,观察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为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从而朝着自认为对的方向转变。

举个例子:

比如说读书和打游戏,很多人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读书提高自己的,但是打游戏的呼声在内心呐喊,直到最后你抛弃了读书而选择了打游戏,这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当然也无法获得成长。

而当打游戏的意识在心底滋生,但您却控制住了自己去看了书,这就算是知行合一。

当然,如果您的内心本就打算玩游戏,而从没有想过要读书,那么请恕我无话可说……

参考文献:《明史》、《传习录》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5
王阳明在母亲去世以后,更加的奋发图强,每天都在努力读书,后来明英宗被俘虏刺杀以后,他就专心研习兵法,后来在他18岁的时候,接触了朱熹的文学,对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后来他在弘治五年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之后,他又考近士,但是却落榜,虽然两次科举没有中,但是他却得到了李东阳的赏识,参加了会试,他凭借着特别优秀的成绩,成了进士,后来刘瑾被除掉,他也因此开始走向了人生巅峰。
第2个回答  2021-08-05
王阳明靠的是自己的坚持,以及自己对梦想的追求,还有就是知己的帮助,最终让他走向了人生巅峰。
第3个回答  2021-08-05
依靠他自己的知行合一,而且依靠他自己的能力,并且他人也非常的善良,并且也特别勇敢,所以才会走上人生的巅峰。
第4个回答  2022-03-24
如果没有王琼,就没有先生后来的建功立业,或许会在南京鸿胪寺卿的闲职上致仕,然后在王门一二三期弟子的烘托下自成心学体系,充其量也只是个思想家。胸有沟壑的先生在悟道后,修齐治平的信仰,所缺的只是一个平台…但没有贵人相助,是万万不能的。王尚书巴结江彬取消了监军太监,准请先生所有的要求,一句“便宜行事”让先生轻松上阵施展才华…在平定南赣的民乱后,祖母岑氏100岁已经弥留之际,极为想见孙子最后一面,先生上书请辞…而王尚书更是顶撞杨廷和批准的同意致仕疏,硬把先生的提督军务保留并在手下郎中的献策下,指派先生去福建平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千户所哗变…遂达成平宁王叛乱的丰功伟绩。先生的讲学,极为注重实践,宁王被手下知县擒住后送到先生处,先生正在讲学…与宁王的对话,所有弟子都是亲历者…而我对先生最为佩服的是抱着病体去平那历任总督都无法平定的广西土司叛乱时,那些土司竟然听到王守仁的名字后就到总督衙门自缚请罪…这是何种的霸气???悟道,没有实践的平台,说服力会弱很多,但一旦有了这个平台,悟道后所爆发出的能量,是可怕的。套用当面明月的一句话,此时的先生,天下已无人匹敌。仅此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