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立残疾的儿子为太子?

如题所述

选太子又不是选美,看重的是能力德行,而不是外貌。

朱高炽胖得快走不动道,并不代表其就因此被取消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以貌取人这一条标准,怎么都讲不通。人家康熙还满脸麻子呢。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按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他就应该是太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明祖训》

所以,出身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关键因素。

当然了,朱棣是个强权人物,加上他自己也是得位不正,不是嫡长子,却当上了皇帝。所以他本身就违背了《皇明祖训》,开了先河。如此一来,他如果不按照朱元璋的规矩来,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朱棣武将出身,常年征战沙场,对于朱高炽这种连走路都费劲的胖子,估计也不会有太大好感。反而是次子朱高煦,为人勇武,颇有朱棣年轻时候的风范。特别是起兵靖难之后,朱高煦和父亲朱棣,在战场上共同拼杀,生死与共,这种背景下结下的感情更是深厚。

单从个人喜好来说,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但他最后依然选择了朱高炽,因为他知道,朱高炽才是自己最优秀的儿子。

朱高炽虽然身体一般,但脑子好使。

此人端重沉静,大智若愚,不仅行政能力强,而且德行极佳。无论是朱棣靖难南征,还是驱虏北伐,朱高炽在后方都将一切打理得仅仅有条,全然找不出什么缺陷。

比如当初朱棣带着朱高煦起兵靖难,让朱高炽在北京留守。结果北京城遭到了建文帝麾下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围攻。当时朱高炽手中仅有万余兵马,要是一般人面对这种场面估计早就投降了。

要知道当时建文帝可是派人送信给朱高炽,让他大义灭亲,然后承诺不追究责任,还给其裂土封王。但是朱高炽没有背叛自己的父亲,同时还领军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朱棣的老巢。

否则,就算朱棣和朱高煦再怎么勇武,也免不了被釜底抽薪。所以,靖难之役,朱高炽功不可没。其作用堪比刘邦之萧何,曹操之夏侯惇。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稳坐太子之位。

而再其后的太子生涯中部,朱高炽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朱棣远征时,一般都是由他以太子身份监国。其不仅将内政治理的井井有条,还保证了朱棣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粮饷供给。朱棣的永乐盛世,有他朱高炽一半的功劳。

当然,除了能力以外,朱高炽的德行也是极佳的,这从他明仁宗的庙号就看得出来。而再他当太子时,面对弟弟朱高煦的嫉妒排挤,他彰显兄长风范,从来都是以德报怨,这些,朱棣都看在眼里。朱棣很清楚,朱高炽身上的这个特质,注定他日后将会时一代明君。

当然,这么讲或许有些虚无缥缈,毕竟谁也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高炽的德行威望,赢得当时朝中许多重臣的支持。比如大学士解缙、黄淮以及杨士奇等等。比如当初立皇太子,大学士解缙、黄淮就力挺朱高炽。

而这些人可都是朱棣手下的重臣,他们的意见,朱棣必须要考虑。如若不然,他就得为朱高煦再换一套行政班子,就如同当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大杀开国功臣,其实就是为朱允炆剪除威胁,为他更新系统。

当初朱元璋是没得选,但这次朱棣显然有更好的选择。

其实,对于朱高炽当太子,朱棣是没多大意见的。他唯一担心的是朱高炽的身体,其肥胖多病,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所以他当年才会对朱高煦说:“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

从这句话里也看得出来,朱棣是想让朱高煦做太子的备胎,而不是取而代之。

但是,这唯一的担忧,也被解缙用“好圣孙”三个字搞定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是个厉害人物。这个皇长孙打小就讨朱棣喜欢,他的出现给朱棣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就算朱高炽身体不好挂掉了,自己这个孙子也可以补上,他就是大明朝的未来。

而如果自己不立朱高炽为太子,那么朱瞻基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这显然不是朱棣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因素考虑下,朱棣最终还是选择了长子朱高炽,而不是他更喜欢的次子朱高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朱棣的儿子虽然残疾,但他毕竟是嫡长子,并且自身能力也非常强,太子的儿子也非常受朱棣喜欢,所以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第2个回答  2021-01-27
在靖难之役初期,燕王朱棣前往宁王那里“借兵”,把北平的防守任务交给了朱高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朱棣眼中,这个残疾儿子的内心远比外表坚强得多。这一战,朱高炽面对的是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在雪天里,朱高炽让人不断往城墙上浇水,使之成为一座冰城。

就这样,在李景隆的愚蠢和老天爷的帮助下,朱高炽守住了城池,等到了父亲的归来。这一战为他争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
第3个回答  2021-01-27
古代奉行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虽然有残疾,但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的拥护,是太子的最合适人选,其次由于常年征战,人民负担很重,国家急需休养生息,这时候需要一位守成之君,结合朱高炽的品性他也是最适合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