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2023年粮价真的会贵吗?

如题所述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中,积累了不少民俗及农谚,流传至今。
农历2022年即将过去,马上就要迈入2023年了,而按照传统的说法,2023年将是一个“双春之年”,即在这一年里,将有两个立春。
第一个立春是在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而第二个立春则是在2024年的2月4日,是农历腊月廿五,因此被称作是“双春年”。
那么,对于“双春年”有什么说法呢?
说法可就太多了,而我们主要讲一讲和粮食有关的,这几年随着粮食安全提上重要日程,收藏粮食、粮价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俗语说,“一年打两春,豆子贵如金”,豆子即粮食,意思是说,如果这一年有两个立春,那么这年的粮价可能就会高。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与天气有关。
大家都知道,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即便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也仍摆脱不了天气的影响,在古代就更是如此了。
过去的农人认为,春天意味着万物复苏、大地回暖,而如果一年之中有两个春天的话,那么这个冬天可能就不会太冷,是一个暖冬。
俗语也有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意思是如果一年有两个春天,那么冬天的平均气温就会比正常年份要高一些,即使不盖厚被子,也会暖烘烘的。
但暖冬对农业生产来说却是不利的,如果冬季的气温太高或者降水量太少,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不仅庄稼会缺水,而且气温太高无法冻死地里的害虫,有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病虫害,进而造成粮食减产,于是粮价就会走高。
那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我们可以看看往年的情况。
既然有“双春”,那么也就会有“无春”,即这一年里没有立春,有一句俗语也说,“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意思是农历年中没有立春,这一年会风调雨顺,庄稼也会迎来一个好收成。
而农历2021年正好就是一个无春之年。
那一年的立春是2021年2月3日,而那年的春节则是在2月12日,即立春在春节之前。
而下一个立春则是在2022年的2月4日,而在2月1日时就已经是春节了,所以农历2021这一年就没有立春,被称为是“无春之年”。
那么按照俗语的说法,“年逢无春好种田”,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了267亿斤,涨幅为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也就是说,粮食确实获得了丰收。
不过这也并不能证明农谚就一定准或不准,农谚也并不是迷信,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尤其在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在长时间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过去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有一些已失去了一定价值。
那么,又回到前面的问题:2023年粮价会涨吗?
答案是,粮价的涨跌仍然与供需及政策直接相关,而天气则作为辅助因素。
从供给端来看,近些年我国对粮食安全尤为重视,下大力气保障粮食产量,而我国粮食自给率极高,因此粮食安全方面有很大保障。
但是部分饲料用粮一直存在缺口,因此对粮价形成支撑,尤其是玉米,2023年玉米供需总体仍然偏紧,因此玉米价格难有太大回落,总体仍然是一个高位运行的状态。
而大豆价格虽然走低,但在政策主导的“扩大豆”的提振下,会得到政策利好。
而口粮方面,从年前临储小麦拍卖来看,政策意图依然明显,再加上小麦与玉米互为顶底的关系,2023年小麦价格很难出现大跌。
但稻谷方面,因为常年库存较高,而需求相对单一,因此大概率仍然是一个偏弱的走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