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霸为什么会变成“高分低能”

如题所述

其实,对于高分低能的说法,很久以来,有些人只是拿出一些个案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成立,但很少有较多样本的调查与分析。很早以前,毛泽东说过,在历史上,当过状元的,大都没有什么作为。其实,这种说法也是需要分析的。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读书人,真正取得功名的人数就不是很多,功名中能进入乡试和殿试的就更少了。而在殿试中取得状元的就更加稀少了。状元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而且,状元中有很多并不是因为他科举的成绩是最好的,而是因为他之所以成为状元,是钦点的,是皇上说了算的。由皇上说了算的状元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也没人特别去调查了解。所以,说状元大都没有什么作为这种结论,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毕竟缺少统计学的根据。
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都主要是在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对于基础科学之外的领域,学校并不予以更多的关注。这样的教育体制,主要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专注于这种学习。而应试教育的影响,更是让学生全力关注于学科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就会存在考试成绩很好,而在考试学科之外的领域里,就不太懂,不太会,在实践环节就更是表现得手足无措。这也许就是所谓高分低能的表现和由来吧。不过严格说来,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要轻易就给他们得出一个高分低能的结论,因为这离他们达到最后成人的阶段还早得很呢。
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在这个阶段,特别是进入大学前的高中阶段,任何一个学生如果在诸多学科里学习成绩(当然是通过考试而体现出来的)都很优秀的话,那么这样的成绩一定不是靠死记硬背而得到的。任何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人,根本不可能在多门课程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总有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总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之后,这些在高中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有一个逐渐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分化。有的学生适应得比较快,因而在大学学习阶段中比较能够得心应手,很快有学习成绩中体现出他们的优秀来。而肯定也有的学生,适应过程比较慢。他们经历的痛苦就可能会比较长一些。而其中有些人,最终也会适应,能够完成大学的学业,但他们能不能成为学霸级别的人物,就不好说了。还有一些人,会有很长时间总不能适应,于是自暴自弃,最终不得不中途离开大学。
在大学中能够达到学霸级别的人,一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也一定会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实践能力较差,但如果认真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他们那种不错的学习成绩,距离真正的学霸级别还是略有距离的。当然,所谓实践能力,并不一定就是指狭义的工科专业中动手制作的能力。这种动手制作的能力当然属于实践能力,但实践能力如果从广义上说,主要是指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并能加以解决的能力。
学霸级别的学生,学习方面一定是非常努力的,但也一定不会是特别吃力的。他们会极充分地利用时间。他们在时间分配上极有条理,效率很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你什么时候看到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在学习,或者做与学习有关的事。
学霸的榜样作用是需要分析的。我们不可能都去做学霸,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学霸,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学霸身上,学到我们能掌握和运用的东西。这就是说,我们学不出一个新的学霸,但是我们都能学到他们身上那些特点的某一部分。像我这样的人,就做不到学霸那样的水平,即使让我从头再来,我也做不到。因为我没有那么强的时间条理性,我的学习效率也不可能达到那么高。而且再加上比较懒散这样的毛病,要想做成学霸基本无望。但是正如有的媒体文章所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反正你总是能找到某个出路的。做不成学霸,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人们总能找到一个领域,一种方式,为自己打开一片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4
因为缺乏社会实践 和社会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