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班的科学小实验

如题所述

抱抱小兔兔
一.目标
1.能观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有喜欢小兔子、关心秒度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二.准备
兔子一只,草、白菜、胡萝卜若干。
三.过程
1.引发观察兴趣:以欢迎小客人的形式抱出小兔子。
2.观察小兔子
——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兔子的头部(长耳朵、三瓣嘴)身体(椭圆形、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短的)。
——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来学一学好吗?
3.抱抱小兔子
——那你喜欢小兔子吗?我们来轻轻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吗?
——小兔子全身长满了什么?(毛)
——抱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毛茸茸的、柔柔的、软软的、暖暖的)
4.喂喂小兔子
——小兔子爱吃什么?(青菜、青草、萝卜)
——吃东西的时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动的?
5.结束部分:
——那我们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吗?
带着兔子和孩子们一起散步,给兔子吃点。
人工降雨
一.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么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知道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今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么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串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想不想送给他们一份礼物呢?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做糖葫芦,然后把你的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好吗?
二.教师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芦问:那么看这三串糖葫芦有什么不一样呢?(一串最大、一串大一点、一串最小)
教师出示其中的一串糖葫芦问幼儿,这串糖葫芦的三个果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那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呢?
三.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出示画有竹签的纸,请一名幼儿帮忙串糖葫芦。请其他幼儿检查看他串的对不对。教师点评,并讲解幼儿操作时的要求。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能力弱的幼儿。
五.请幼儿将做好的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让他们帮忙看看谁做的糖葫芦最漂亮。
评析:本节课幼儿玩的很开心,一听说做糖葫芦,他们就以为要做真的糖葫芦了,所以他们在听的时候听的听认真的,不过就是本节课我给他们设计的难度大了一点,因为这一节是第一节学习三个物体之间比较大小,而且我选择以不干胶贴的方法进行的,由于幼儿比较小,他们还不会撕不干胶,导致这节课上下来的整体效果就不是如此的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