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书仪:老北京南城的戏园和“堂子”

如题所述

晚清南城的戏园和“堂子”不仅丰富了当时京城有闲阶层的娱乐生活,更是戏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徽班进京后,戏曲的世俗化和大众化使其受众广泛,从皇室贵族到市井百姓,皆沉迷其中。大栅栏和肉市、鲜鱼口一带成为戏园子的集中地,其中南城的12个戏园,如三庆园、广和楼等,是当时最大且最有名的。这些戏园不仅供人“听戏”,还催生了“打茶围”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在伶人家中饮酒、听歌,窥探演员的日常生活。

“堂子”作为名伶接待宾客的场所,尤其在韩家潭、陕西巷等区域发展繁盛,形成了后来著名的“八大胡同”红灯区。晚清时期,尽管有严格的禁令,如禁止旗人出入戏园和妓院,但这些规定并未能完全阻止娱乐业的兴盛,反而催生了各种变通的方式,如乔装改扮、换便装打茶围等。戏曲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娱乐需求和消费水平的提升。

么书仪的《晚清戏曲的变革》一书,深入研究了这一时期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商业化特征,揭示了戏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面,使得晚清戏曲史更加生动丰富,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娱乐与文化风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