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批注怎么写 例子

如题所述

课文批注怎么写如下:

第一种:阐释型批注

这种批注用来阐释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着重解决读懂“写什么”的问题。其中包括:对词语的阐释——学生阅读文本,勾画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写出词语的本义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对句子的理解——当文中出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要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对段落的概括——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时需要概括段落大意,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主题的把握——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种:赏析型批注

这种批注用来欣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着重解决读懂“怎么写”的问题。其中包括:词句——词语和句子运用的巧妙之处;段落——段落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中的作用:篇章——整篇文章在构思和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第三种:质疑式批注

质疑式批注就是在阅读时记下自己的疑问。只有带着问题读书,阅读者才能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一首诗、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让阅读者能够由此及彼的将知识迁移、拓展到文外。

这种批注是对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探究。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表达,都需要用探究的目光去审视。内容有没有漏洞?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有没有更好的表达?以这样的视角观照一篇文章,实际上是对文章进行更深层面的品读,在“信任一怀疑—探究—明晰”的心理和思维经历中完成读者与作者的深度对话。

第四种:评价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是我们针对文章的内容、情感、语言特点、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评价式批注是个性化阅读的独特之处。

第五种:补充式批注

补充式批注就是读者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根据原文的主题和思路,遵循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扩展补充。

第六种:感受式批注

感受式批注即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这种感受式的批注能帮助阅读者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第七种:联想式批注

联想式批注就是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阅读最大的乐趣引起联想,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批注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做到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从而使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

联想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诗歌、文章、图片、歌曲、视频等等。例如在阅读古诗文时,我们就可以将自己阅读诗句所联想到的情景、景象写在诗句的旁边。很多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