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恢复?

如题所述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多见于小儿。治疗原则为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以及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如各类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口服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波尼松,但以上药物均为短期治疗的选择。伴有鼻塞症状时,可用盐酸羟甲唑啉减充血剂喷鼻。由于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自愈,对于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轻症患者,可密切观察,暂时不手术。对于以上治疗无效者或症状较重者,需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置管术等。
另外,分泌性中耳炎可由咽鼓管发育不良(小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癌、咽鼓管周围肌肉发育不良、咽鼓管清洁及防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反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因素因素引起。患者在进行以上治疗的同时,需及时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如切除小儿肥大的腺样体、切除反复发生炎症的扁桃体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8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病因治疗,具体如下:
1.非手术治疗
需要口服头孢类、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可以短期内口服糖皮质激素来减轻黏膜水肿;有鼻塞症状时需要用鼻喷激素或鼻用减充血剂,同时可以用咽鼓管吹张法来恢复咽鼓管功能。
2.手术治疗
通过以上保守治疗2周以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和鼓膜置管术。
3.病因治疗
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易引起咽鼓管堵塞或功能障碍,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同时需治疗以上疾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