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小衔接的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如下: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其入学后的适应性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例如:请幼儿参观小学,观察了解喜欢上小学,还可以利用小学的学生以哥哥姐姐的身份一对一的和学前幼儿做朋友,谈一谈自己的小学生活,在感受中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

2、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看书、做事认真、集中精力等如:组织全班幼儿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看书,画画,每次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任务,并在幼儿适应后逐渐加长时间等。

由于家长想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就在入学前教幼儿写汉字,拼音等,甚至把一年的课本让孩子提早学习,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反感,从而对小学产生反感,反而更加事半功倍。

3、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不仅关系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如,通过教育活动、幼戏、观看视频等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4、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9

一、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其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幼小衔接是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二是广义的幼小衔接是贯穿在3-6岁整个学龄学前阶段。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因此建议家长进行通过幼儿园三年进行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无缝地适应小学,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等到孩子到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升小暑期再来突击准备。

二、为什么要进行幼小衔接?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

所以,有效的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心、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

三、幼小衔接几大误区,家长务必重视避开

首先,严禁超前超前学习小学课程,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已经明确规定:严禁小学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选拔考试,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

其次,针对幼儿园孩子直接教授小学低年级的内容,只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内容学完了。看似孩子比其他小孩子掌握更多知识,其实是违背了孩子学习发展规律,上学以后孩子会感觉到,小学学习很容易,不用很用心,也不用很努力,让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第三,单纯让孩子学习与小学主科相对应的内容,如加大数学、语文读写、英语的学习比重,幼儿的室内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社会性交往与交流活动、艺术创造活动相应减少。这种不当的幼小衔接会令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在幼儿园就累坏了,吓怕了,也对学习厌倦了,这对小学及后继阶段的学习十分不利。

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

四、幼小衔接,衔接什么?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1)是身心准备,引导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是生活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3)是社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社交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4)是学习准备,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5-6岁幼儿处在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制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加从容地步入小学生活,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不是提前,不是抢跑,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