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由来

如题所述

礼仪的由来是:起源于祭祀或风俗习惯,或为表达自身感情而存在。

礼仪的由来有3种观点:

1、礼仪起源于祭祀。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

2、礼仪为是表达自身感情而存在的。

在没有礼仪存在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敬畏,后来才出现了礼仪,如同语言一般,因为需要才产生的,后来拓展开始向长辈行礼来表达本身的敬意,在后期贵族阶层出现,扭曲了礼的意义,使之在不尊敬的情况下使用来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礼丢失了本质而变成了礼节。存有敬意施礼才是真正的礼。

3、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礼仪起源于夏朝之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人们渐渐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了,人们无法解释诸多社会现象,他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超自然力量在作用。于是对鬼神的崇拜产生了,宗教产生了,礼仪也随着这种崇拜的规范化而产生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阶级,也出现了扎根于血缘之上的种种关系,社会迫切需要一种习惯来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仪也因此发展起来。

夏商周的时代,是中国礼仪的大发展时代。代表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礼器和礼仪制度,有人把二里头大规模的宫殿遗址推测为礼仪性的宗庙遗址。礼器的大量出现标志着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制度。

而在商代,则有强烈的鬼神崇拜。青铜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青铜器在商代盛行一时,历史学家们认为大多是用来祭祀的,这表明商代的礼仪在祭祀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还有乐礼的兴起,即通过音乐来标示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以及规范上层统治阶层成员的关系。

到了西周,中国的礼仪得到了一次规范性的整理。据说周公就是《周礼》的制定者。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化,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制度。古代的礼制典籍亦多撰修于这一时期,如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在汉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礼仪经历了一个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在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进行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及其意义。

在以后的两千年内,中国的大部分时期都在以儒家为主体的礼仪的约束下,尤其在宋代和宋代之后,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的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