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

如题所述

  河北省深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本地实际,创造性的提出并实施以"三创两转一新",即:创优新型经济组织、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创建现代农业"第一车间",推动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新民居建设。到目前,深州市已有包括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181家,入会、入社农户达到2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民7.8万户,人均增收500多元。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民为主力、农村为主体的"三农"大市,深州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围绕"三农"发展这一主题,创造性提出以"三创两转一新"实现"四化一增",即通过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科技化推动农民增收翻番。

  以创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抓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深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引导农民创建创优专业合作社。市农工委开展进村指导、规范运行等上门服务,相关部门纷纷开通"绿色通道":市工商局制订出台优惠措施,对专业合作社注册实行"八个放宽"降低准入门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开展免费注册、品牌扶助战略等系列服务;市国土局依法优先安排用地;电力部门保障供电、分类执行电价;农信社向专业合作社倾斜、优先安排小额贷款、拓宽货款渠道等,有力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队伍的发展壮大。仅今年以来,深州市新注册专业合作社就有52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运作实现了规模效益。深州市绿农同发养猪专业合作社,以优质的服务、广阔的市场、优惠的价格,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合作社成立以来,入社养猪户成立之初的30家迅速扩大到60多家。社员通过合作社出售生猪,每市斤比普遍市场价高出0.2-0.4元钱,向天津、北京等大城市销售生猪10000多头,仅此一项为合作社农户增收80余万元。

  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有力推进了深州市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比较收益有效增长。该市农民郭双彦发展林下养鸡在第一年收入11万元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林下生态种养植(殖)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从最初的60亩迅速发展到260亩,入社农户达59家,林下养鸡规模达到4万只,年可创收70多万元。

  专业合作社与当地特色产业有机结合,促进了产业链条精细化,直接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深州市辰时镇嘉禾花生加工公司经理杨宽银抓住山东鲁花落户深州的机遇,成立了嘉禾花生专业合作社,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民加入到花生种植、运输、加工、销售等花生产业链条中来。在为深州鲁花提供丰富优质的原材料的基础上,带动了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辰时镇花生产业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小型花生加工企业30多家,花生加工户200多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民的就地创业、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深州市通过"三创两转"就地转移劳动力达5.7万人。

  创建现代农业"第一车间",从生产源头建立健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安全体系。在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带动下,深州市已经建立起星火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兵曹优质梨品种示范园等19个无公害示范基地,带动了1.56万户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运作,年创产值9.5亿元。

  在积极开展"三创两转"的同时,深州市积极推进以规划为先导,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农村新民居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完成465个村的新民居建设规划。该市苗木生产专业村--北四王村,通过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人均收入5000多元,为新民居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村已开工建设的新民居规划占地144亩,节约土地500多亩,为苗木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新组织带动新产业、新产业促进新民居、新民居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第一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