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表现周瑜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周瑜这人心胸特别狭窄,容不下比自己聪明的人,很阴险,很奸诈,同时也很狡猾.所以他很妒忌诸葛亮,处处为难诸葛亮,想灭灭他的威风,显显自己的才能.也以自己的权势威胁诸葛亮十天之内交出十万支箭,如交不出,就已军法处置诸葛亮.
然而,诸葛亮则沉着地应对着,而且说三天就能造成,周瑜因此很高兴,以为诸葛亮中计了,叫诸葛亮当众人的面立下军令状,还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又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怎么打算,回来报告他.周瑜的嫉贤妒能、险恶用心到这时候已经暴露无遗.而诸葛亮说:“只用三天.”这句话时足以表现他非常肯定,充满了信心,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干.
诸葛亮知道单凭自己的能力不能三天造好十万支箭,于是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一千多个草把子和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并且布置好青布幔子,并叫鲁肃不要把此事告诉周瑜,这里我看出了诸葛亮机智、谨慎,毫无破绽.他知道鲁肃忠厚,顾全大局.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就不让鲁肃提起.可看出诸葛亮知人善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周瑜精明、妒忌心强、心胸狭窄。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第2个回答  2010-04-12
真正的历史: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三国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上周瑜气量宽宏,三气之说为无稽之谈,周瑜与诸葛亮身为东吴蜀汉两集团臣子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继而有了赤壁之战。
5 、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6、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09.htm?fr=ala0_1_1

第3个回答  2010-04-14
表现了周瑜的嫉妒心强,自尊心强,有点狡猾,面善心毒,胸藏杀机,气量狭窄、妒才忌能。
第4个回答  2010-04-08
表现出了周瑜嫉妒心强,自尊心强,有点狡猾。
他面善心毒,胸藏杀机,气量狭窄、妒才忌能。
这些在小学五年级的《英才教程》上都有,可以参考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