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光伏焊带为什么这么猛?

如题所述

2022年光伏焊带的市场表现强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光伏行业作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在投资市场上备受关注。除了市场上知名的光伏组件巨头外,还有许多细分市场的潜力尚未被发掘,光伏焊带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光伏焊带的相关知识。
光伏焊带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组件的效率和寿命。作为一种电气连接部件,光伏焊带主要用于光伏电池片的串联和并联,从而提高组件的输出电压和功率。在EVA胶膜、光伏玻璃、背膜、边框等材料封装后,光伏电池片通过光伏焊带连接形成光伏组件,可直接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焊带由基材和表面涂层组成。基材通常为铜材,要求尺寸精确、导电性能好、具有一定强度;表面涂层为锡合金,主要作用是确保焊带的可焊性,并将其牢固地焊接在电池片的主栅线上,起到导流作用。光伏焊带的质量直接影响组件的电流收集和传导效率,对组件功率、使用寿命和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有显著影响。此外,高品质、高技术水平的光伏焊带能够显著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电池碎片率,确保组件长期稳定运行,为下游光伏发电企业提供降本增效的途径。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和光伏应用系统等五个主要环节。光伏焊带作为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组件制造原料,其行业变动趋势主要受未来组件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目前,市场主流组件为PERC电池组件,主要通过光伏焊带连接电池片。未来组件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TOPCon组件、异质结组件、叠瓦组件和MWT组件等。新型组件对光伏焊带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叠瓦组件仅使用汇流焊带,而MWT组件则无需使用光伏焊带。如果这些新型组件的市场份额增加,对光伏焊带的需求可能会显著下降。
然而,目前铅焊带因其成本低、焊接可靠性高、导电性好等优势,仍然是主流的互联方式,2021年市场份额达到93.7%。导电胶互联主要应用于叠瓦组件,背接触互联主要应用于IBC和MWT组件。由于成本等因素,导电胶和其他新型互联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使用铅焊带的光伏组件仍将是市场主流,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90%,导电胶组件的市场份额预计不会超过10%。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光伏焊带仍将是电池片连接的主流方案,主导整个光伏组件市场。
光伏焊带的需求量取决于光伏新增装机量和光伏组件产量。长期来看,下游需求的增长将不断推动光伏焊带的需求。根据CPIA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量约为170GW,增速达到31%,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440GW。根据不同假设,2025年光伏焊带的市场需求量预计将在22万至26.4万吨之间,全球光伏焊带市场需求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6.84%。
短期内,硅料价格的下行趋势有望推动光伏需求加速增长。硅料是重资产行业,技术门槛高,扩产周期长,目前硅料供应逐渐释放,但光伏需求逐季环比提升,形成供需紧平衡,这是当前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预计2022年四季度硅料供需紧张将边际缓解,价格有望进入下行通道。
此外,光伏焊带自身技术的更新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目前,MBB焊带是技术主流。主栅线数量的增加可以减少电池表面的遮挡,缩短电流在细栅上的传导距离,降低组件的串联电阻,并减少银浆耗量。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9主栅及以上电池片占比相较2020年上升22.80%至89.00%,已成为市场主流。预计未来几年9主栅及以上电池片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完全替代5主栅电池片。
光伏焊带的成本与铜、锡价格直接相关。以行业龙头宇邦新材为例,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近三年稳定在91%以上,其中铜材采购成本占比达到70.93%。未来SMBB焊带工艺的普及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率。SMBB焊带的最明显特征是其内径更小,一般小于0.25mm。SMBB焊带工艺带来了更细的焊带和更低的单位成本,加上SMBB所覆盖的EVA胶膜厚度变薄,整体成本的下降为制造商带来更高的毛利率。
目前,国内光伏焊带生产企业约80多家,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地区,其中具备独立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有20多家,生产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位列第一梯队的企业包括宇邦新材、泰力松、易通科技、爱迪新能、太阳科技、威腾股份和同享科技等7家。其中,宇邦新材已在深市创业板上市,同享科技在北交所挂牌。2020年,五大龙头企业的总市场份额为39.05%,行业集中度较高。
展望未来,由于光伏焊带行业仍处于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阶段,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上龙头企业规模和资金优势的不断发酵,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以行业龙头宇邦新材为例,近三年产能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8.7%,其中互连焊带产能复合增速达到25.7%,汇流焊带产能复合增速达到40%。2021年,光伏焊带总产能为1.63万吨,其中互连焊带年产能达1.25万吨,汇流焊带产能达0.38万吨。根据招股资料显示,未来宇邦新材还将进行三个生产建设项目扩建,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总产能将达到2.55万吨,进一步抢占市场发展红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