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加 需要配眼镜吗

远视加 需要配眼镜吗
朋友是这种情况 问一下 谁能帮帮忙啊

远视眼(老花眼)也属于屈光异常。

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睫状肌处于非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的眼,称为远视眼。引起远视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1) 轴性远视: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处于+2.50~+3.00D的远视状态,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但在5岁还有90%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16岁则减少到50%,但因度数较低,处于调节范围之内,一般不会感觉到。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一般临床所见的远视,多在+6D以内,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有的甚至会高达+24D。
(2)曲率性远视: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应事先给病人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屈光率性远视: 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远视的临床表现为:儿童期高度远视能导致弱视、斜视,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度远视容易因视近不适而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往往被误认为调皮而忽略检查。青年期因需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故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要比近视、正视更容易发生眼疲劳,如写字、阅读、看电视等长时间视近时,就会觉得眼睑沉重、双眼干涩、眼球发酸、发胀、疼痛等,继而视物模糊、头昏、头胀、头痛等。中老年期因调节力已不足,表现“老花"提前,随着晶体的弹性逐渐丧失,最终看远也不清楚。

老花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配镜前应先到医院检查?
晶体是屈光间质中调节看近看远的唯一“焦点调节器”,由于随年龄增加,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调节功能衰退,这种调节逐渐困难,最终表现为看远尚可,看近不清的老花眼。
对老花眼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可行的是配戴近用眼镜,按一般情况年龄与老花眼度数关系如表5所示。
配镜是否合适十分重要,因为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误差要求很高,不然会造成棱镜效应视疲劳,在老年人这种疲劳更为明显;再者老年人的屈光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有的还有隐斜、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都会对屈光产生影响,这些都需在配镜时考虑,所以要求需配镜的老人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屈光不正患者都希望能拿掉各种各样的眼镜,哪么有没有可能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希望正在变为现实。众所周知,角膜结构如同照相机的镜头,它的屈折率为+43D,占眼球总屈光率的2/3,所以改变角膜曲率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选择,已开展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人为改变角膜的曲率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目的。目前我国屈光性手术方法有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手动板层角膜切除术(MLK)、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其中ALK、MLK因手术复杂,精度不如准分子激光,现未推广开展;LTK适宜远视、散光,在我国仅各别单位作为研究目的在应用;而RK、PRK、LASIK在我国无论从设备数量、病例数量、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此外,目前我国也已开展镜片植入性的屈光不正矫治。

养眼防花六法
人老眼花,似乎早成定论。然而古住今来,人老眼明的也大有人在。据史书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非常重视眼睛保健,他在年近九十时,眼仍不花。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龄者眼不花耳不聋的更是大有人在。下面介绍几种保护眼睛的方法,只要长期坚持,定能防治眼花。
运目:经常活动眼球,能促进眼内血液循环、按摩活动晶状体和睫状肌,益眼功能极佳,方法有三种。由近处逐步远看,各选定一物,稍停片刻后,再把视线由远处逐步移近;头不动,看一方形建筑物四角;紧闭双眼片刻后突然把眼睁开,也可在紧闭双眼时,眼球不停地滚动。
揉搓头皮:头部有很多使眼明亮的穴位,用双手抱头,揉搓头皮各处,能使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击鼓:用双手指腹敲打头的各处。
低头:身体下蹲,使臂部尽量靠近小腿,用双手攀住双脚五趾。稍用力向上扳,头尽量向下低。这样做能使五脏六腑之精气上升至头部,营养耳目。
吐气:腰背挺直,用鼻子吸气,吸到最大限度时紧闭双眼,再用口向上慢慢吐气。这样做不但能使双眼明亮,还能医治流泪。
冷水洗眼和热水毛巾敷眼眶:取凉水一盆,将脸浸于凉水中,睁开眼,眼球不停地在水中滚动。脸面忽而出水,忽而进水地反复做几次之后擦干。再将洁净毛巾用热水浸透后稍拧一下,趁热将毛巾敷于眼眶。坚持半年以上对防眼花有疗效。(马庆华/文)

http://www.zgxl.net/sljk/ybjb/tjb/yanke/ysy.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30
儿童须防治近视,已为众人所熟悉,而远视眼的防治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远视比近视好,远视看远好”、“配眼镜是近视眼的事”等等,其实这些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远视眼,是外界景物的反光进入眼内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面,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看远看近均不清楚。许多中高度远视眼不仅视力低下,还伴有斜视、弱视等现象。所以眼科医生认为,远视是比近视更麻烦的屈光不正眼疾,不能等闲视之。
远视眼除了影响远近视力之外,还因调节肌之一——内直肌长期过度收缩,致使发生肌肉疲劳症状,眼球酸胀,眼眶疼痛,同时伴有头昏脑胀。患儿会出现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不佳,讨厌看书写字,因而学习成绩下降。
远视眼者,其调节力加强后,必定会增加内直肌的兴奋性。如果一只眼的远视程度严重,为使该眼看清物景,必须增加调节,内直肌的兴奋性必然比正常眼增加,于是,有的远视眼遂形成内斜视。所以,斜视眼多数出现在远视度数较高的患儿。有屈光参差的远视伴斜视患者多数都习惯用注视眼(远视度数较低之眼)工作和学习,而将不使用的斜视眼搁在一边,时间久后,就会导致斜视眼成为弱视眼。
患远视的儿童应及早验光配镜。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不爱看书,诉说看书稍久就会感到模糊、眼胀、头痛,学习成绩不好,就必须及时到医生那儿检查,检影验光。如确定为远视(包括远视散光),要抓紧在8岁以前的黄金时机,配戴合适的眼镜,千万不要拖延。否则到12岁以后配镜,视力提高就会很困难,更不用说恢复双眼同视功能了。
儿童远视配镜前,一定要先以睫状肌麻痹剂扩瞳后,充分散大瞳孔的条件下验光。配镜原则为:
(1)低度远视
即300度以下学龄前儿童,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无视力疲劳症状者可暂不配镜。因为许多小儿都有300度的生理性远视。有视力疲劳症状者,若戴镜后能够提高视力,则应配戴。但不一定配足,可保留50-100度。
(2)中高度远视
即大于300度以上者,此类儿童,远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大部分有视力疲劳症状,可分阶段配镜。先戴上稍低于验光所得度数的远视眼镜,待适应后再按验光结果将全部远视度数比例给予处方,配戴第二副眼镜。
(3)有眼球内斜者,原则上要配足远视度数
尤其是戴镜后内斜完全矫正或基本矫正,且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即使戴镜后视力反而降低,亦要按医嘱配足度数。若戴镜后眼位暂无改观,且视力下降明显,上课时黑板也看不清,走路亦有困难,则开始时可适当戴稍低度数的眼镜,待适应后,再重新配镜给足度数。
通常情况下,初戴眼镜总会有些不舒服,一般戴两个月以上便会适应。戴镜适应后要坚持常戴勿摘,并经常检查视力。对伴有弱视者要常遮盖健康眼并训练患眼,以使患者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