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世博与大学科学精神的培养

关于这个的1000字论文或材料

  与世博同行,让梦想成真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文明的盛会,我们大家的世博",世博会会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美好。
  难忘2002年12月3日申博成功之夜,上海不眠,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欢声入云,历史铭记了这一欢腾的夜晚。正如“申博”时所表示:“上海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我热切盼望上海世博会的到来,世博会将给我们每个普通人一个独特的机会来更好地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世博会的宗旨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更好的沟通。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一直为世界各国争相举办。但世博会长期囿于少数发达国家,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是151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次。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的成功,是全世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也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主办国将城市作为关注的焦点进行宣传和推广,这同样没有超出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即关注人类自身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统一。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从未停止对于“理想城市”的思考和创造。如何给予城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构造和一个健康的灵魂,是人们长久的城市梦想。塑造人、城市和地球之间的良好关系和互动,创造健康的城市系统,正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命题。“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和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
  关于世博会中有关民族主义情绪的问题,毋庸讳言,中国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极其浓烈的国家。纵观近百年中国现代化历史,多数时间中国处于与西方对峙的状态。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赶超意识,它能激发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奋进心、凝聚力,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可以认作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会滋生孤立主义情绪,导致对抗意识,自我封闭,自高自大,拒绝对外族的借鉴与交流,拒绝对世界性普世价值规范的认同。
  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滋长自然有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原因,这与上世纪中国社会比较落后,民族自豪感不强,国人崇洋媚外心理严重的情况相比是一种进步,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的标志。
  世博会是世界的,应该以全人类的眼光、地球村的视野来审视。我们不仅生活在民族中、国家中,还生活在世界中;我们不仅面对民族的、国家的,还面对世界性的问题;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我们也应具有世界主义的胸襟和气度,积极地参与世界性合作与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世界的接纳,在交流与对话中与世界同步前进。

  城市发展史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变数的过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城市,作为一个持续演进的有机系统,留下了许多足迹。这些足迹,不管印证了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篇章,也将引导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们,你做好准备了吗?你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第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极大的促进就业,大学生就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同时瞅准世博会所需人才缺口,努力增强短缺专业的学习,为参加世博会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给大学生提供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发展并展现自己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大学生要为世博会的到来做好物质和精神上两种准备,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努力磨炼自己,包括知识,胆识和敏锐的感觉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遇,但是要把握住,这就需要大学生们首先应具有国际眼光;其次,应具备对国际信息进行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再者,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还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品格。
  第四,迎接世博会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具备四大精神,即创新精神、诚信精神、志愿者精神和实践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机遇与竞争是并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无限的机遇,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机遇,人生目标也不再是一个梦。
  2010年上海世博会能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
  首先,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极大的提高大学生专业人才的就业水平。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将为上海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其次,大学生将会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学到受益终生的知识。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综合盛会,历时的周期比较长,参加的国家和人数都将是历史之最。大学生可以在世博会中学习各个国家的先进经济模式和技术,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结交各个国家的朋友,增长人生阅历,这都将是人生一笔很好的财富。
  第三,大学生通过志愿者的形式支援世博会,可以锻炼自己,成长自己,增长自身社会实践经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据估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需要17万名志愿者。志愿者主要从事在筹办世博会期间的宣传、推介、环保、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志愿者将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期间提供各类会务服务。无论是从志愿者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实践来讲,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四,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大学生带来了商机和机遇。2010年上海世博会支持和赞助的企业都是世界顶级企业,大学生如果在世博会期间表现出众,就有可能成为这些企业中的一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涉及各个领域和行业,能给各个行业带来很大需求,从中会有很多商机,大学生可以涉及一些商业服务行业、餐饮、旅游等一些小的行业,从中获得机遇。
  第五,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有想法有毅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据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的估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50亿元的直接投资,由此带来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而届时参观人数也将达到7000万。由此,世博会需要高水平的融资、商业、旅游及法律等专业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微小型创业机会也不少,如工艺纪念品销售、世博商品专卖、旅游经纪、世博会宣传策划、多语种培训班、各类小型的旅馆业、出租车辆与维修、清洗大楼、照相器材维修与冲洗、工艺纪念品与民族特色服装、中国风行的小吃、参观者需要的地图、手机、电话卡销售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3
科技世博与大学科学精神的培养
悬赏分:1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0 天 16 小时
关于这个的1000字论文或材料
第2个回答  2010-04-20
这个还是自己写靠谱,给你一些参考资料:
世博精神可以提炼成“欢聚、沟通、展示、合作”八个字,世博精神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
第3个回答  2010-04-21
世博精神可以提炼成“欢聚、沟通、展示、合作”八个字,世博精神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科学精神的凝聚。自1851年英国首开世博会至今的150多年中,历次世博会始终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摇篮”,是新思想、新概念的载体和传播交流平台之一。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在企业间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本质上,世博会是人文精神的科技化、物化和科学技术的人文化。科技是人文的产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催生。人文精神总是顽强地从科学精神中表现出来,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管理模式强有力地改变着科技图景、社会百态、生活走势。科技发展也越来越体现人文化取向。如果说在世博会的演进过程中,交织着技术发展和人文发展这两条基线,融汇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精神,那么,20世纪以来的世博会则更多地关注人文发展和人文精神。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民族精神的坦示。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世博会的全球性、世界性正是在世博会举办国、举办城市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性的坦示中集聚而成的。世博会的多样的主题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热门话题,同时给各自的民族文化的风采展示留有偌大的空间。世博会上的琳琅满目的各种展览既集约地反映了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商品、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的主流屐痕,又呈现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多样性。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坦示,才使世博会有了“万国博览”的美誉。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时代精神的展示。世博会总是技从当代、思随时代、目向未来,人类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方式往往在世博会上初露端倪,现代社会的不少概念和活动方式往往始于世博会或从世博会得到启发而后形成,如百货商店、现代旅游、主题公园、游乐场、度假村等,世博会还较早提出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控制人口、发展交通、开发海洋和太空等与人类生活、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命题。

世博精神的延续是创新精神的吞吐。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和动力。世博会全力打造的创新精神具体化为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创新、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创新、管理方式和运行规则的创新以及增长方式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创新。

在延续世博精神中弘扬上海城市精神,是具有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综合意义的命题。“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上海城市精神与“欢聚、沟通、展览、合作”的世博精神将相互融汇,支撑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参考资料: http://www.sdada.edu.cn/show.php?id=3781
第4个回答  2010-04-22
离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00天,各省区市的头头们就在盘算“瓜分方案”了,因为世博会后各展馆将搬迁到全国各地。“这样顶级的高科技应当让全国人民分享”,上海一位领导大度地说。其实,上海作为东道主,对这场科技文化的大餐“嚼烂全吞”的企图早溢于言表:请院士进学校,在园区上科学课,下文要求组织所有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中学生参观世博会……

在政府的强刺激下,沉寂多年的“科学热”,能否借世博会东风再现?

《十万个为什么》辉煌不再

直至现在,《十万个为什么》依然是一个传奇。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十万个为什么》,三年后丛书就印行了580万册。“文革”后期,《十万个为什么》发行量达到上千万册。

《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只有一千个为什么,当时年轻的叶永烈一个人就写了300个为什么。在他看来,上世纪60年代那股“科学热”来得很自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又是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那是在美帝围堵,苏修封锁,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里,中国人创造的惊人奇迹。“科学热”伴随爱国情迅速火遍中国。但这股科学热潮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文革”的爆发就很快消退了。

1978年前后,随着高考的恢复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中国又迎来久违的科学春天。《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回忆说,“那时出版社重印过去的科普作品,常常排大队。因为学校在灯市口,我就利用课间跑王府井书店,每天一次,书店的人都认识我了。”上世纪80年代初,科普热达到高潮,其中尤以科幻热最为炽烈。大量国外科幻作品被翻译到中国,《铁臂阿童木》、《大西洋底来的人》风靡一时,国内优秀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飞向人马座》等也开始出现,并被大众追捧。

1978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了,一出版就印了300万册。叶永烈本人也没想到这本书的影响有这么大:20年后,中国电信征得叶永烈授权,将“小灵通”作为品牌。鼎盛时期,全国1亿人在用小灵通。

但是,到1983年,科幻大潮随着一场争论戛然而止。当时围绕科幻小说究竟姓“科”还是姓“文”,两派观点展开激辩。《中国青年报》的“科普小议”栏目成为辩论意见最为集中、尖锐的一块阵地。根据一些科幻作家的说法,后来这场辩论“已经不是正常的学术争论了”,是要“借助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的声势,企图从政治上把一些科幻小说打成‘毒草’……中国科幻小说就是这样被棍子们打下去的,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回顾那场辩论,致力于此方面研究的《科技日报》记者尹传红认为,如果把科幻小说的批评一概斥为“打棍子”,甚至认定它们就是导致中国科幻落入低谷的“祸首”,似乎有失公允。“试想:遭受过各种批评、批判的文学品种并不少,何以科幻小说就如此脆弱呢?中国人需要科幻吗?它的成长和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土壤呢?”

应试教育打败科学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后,年轻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教育理念发生逆转。应试变成调动一切能量和资源的指挥棒。

去年年初,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副教授陈玲和同事们做了一个名为“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的课题。在去年年底之前,她所在的课题组完成了对全国100多所中小学的调查,回收学生问卷近两万份。

在做预调查的时候,一些普通学校的老师在座谈会上告诉陈玲:我们做老师,就是要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孩子们送给我们,我们有义务把他们送上大学。我们没有时间在孩子身上做实验,也没有义务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陈玲说,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一味地降低。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想象力是增加的。重要的是,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表达不出来。

最极端的例子是一本科幻杂志的一夜成名。《科幻世界》是一本“窄众”杂志,这本科幻迷们的最爱,在1999年突然名扬四海。这一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巧合的是,这年7月号《科幻世界》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记忆移植的科幻小说。杂志社在高考后不断接到考生和家长的电话,要求购书者络绎不绝,几天的时间里,不仅新杂志脱销,连过去的合订本也卖得很火。第二年,它的发行量更是从20万份猛增至40万份。

王梓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少有的科普作家。80多岁的他很喜欢去学校给学生们做科普报告。让这位资深院士郁闷的是,很多青少年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很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功课沉重,不少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也没有时间学习课外的东西。

在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创造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张开逊看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极不合理。小学重视两门课程,语文和数学,老师和家长都力求双百。这两门课程很重要,但仅仅是工具,代替不了关于宇宙本身和物质世界的知识。“科学教育在应试教育强大的机制面前,显得非常脆弱。整个教育就是重复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不是标准答案,分数就不够,就上不了大学,就不了业。”

2005年上海市科教团工委完成的《当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中,有63.5%的被调查者一次也没去过科普场馆。至于没有去的原因,有49.31%的人表示学校或单位没有组织,48.99%的人是因为没有时间。一些来自不同的机构或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调查,不约而同地印证了这个结果:企业家、管理者、歌星影星成为青少年眼中的理想职业,选择“科学家”的不占多数。中国科学院专家王庭大曾对北京市的1000多名中小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在9个职业中,选择“科学家”居倒数第三,只比工人和农民排名靠前。

不信东风唤不回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高小玫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制定一个“全民科学素质迎世博行动计划”,借助世博之机,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文化活动,重新唤起全民科学热。她的建议得到众多附议。

“中国的第三次科学热,有这样的社会需求,也有足够的背景和条件。”科技界人士在讨论中说,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再往前走,光靠当世界工厂已经不够了。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更多地需要科技引领。

2006年,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企业应该从这个计划中找到机会,个人则应该由此确定自己的方向。”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差距还很大。因此,国务院同步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今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期,正好赶上世博年,此时不使劲,更待何时?”高小玫说。

上海市科协率先对高小玫的建议作出回应,他们策划了一批大众普及项目。上海市科协普及部部长赵卫建告诉记者,设计这些活动的初衷,就是要把世博的激发效应作到最大化。“‘青少年玩世博’是根据世博会展出的各项主题设计科普游戏,让外地的青少年也能有身临现场的体会。而‘院士看世博’则是教大家看懂门道。”

一些民间科普社团和个人正积极酝酿着借世博大干一场。《世博会的科学传奇》总撰稿和总导演赵致真不仅为这部20集的大型纪录片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在科学松鼠网站上开辟了同名专栏。“百年来科学技术的每一项进步几乎都在世博会留下了脚印,希望我们能增进全社会对世博会的认识和了解,和公众一起重温世界近代科技发展史”,赵致真说:“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世博会实在是百年不遇的大好时机。”

市场也对即将到来的热潮作出了反应。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国内部总经理张陵捷介绍说,国旅已经开发了60多个世博旅游产品。其中针对青少年的不仅有暑期的亲子游,还有“跟着课本去旅游”这样的产品。

“干柴有了,火柴有了,但主角——普罗大众的态度还有待观察,”一位资深媒体人评论道:“这把火烧不烧得起来,我们现在还只能拭目以待。”
第5个回答  2010-04-23
【概况】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世博史上无发展中国家成为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国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政府曾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全力支持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国各地也以各种方式给予积极支持。2003年,上海正式启动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由于“非典”,等客观原因筹备工作一度受到影响。经过调整,开展了组织构建、调研、举办或参与相关活动等工作。在办博组织机构尚未正式建立的情况下,由原来的申博机构组织召开各类国际性研讨会和论坛,参加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会议,举办大型纪念性活动,接待国内、国外访团的参观和学习。广大群众对世博会的认知和了解度不断提升。(朱航)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历程回顾展暨世博会150年历史回顾展开幕】2月22日,该回顾展和黄浦江沿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在上海城市规划馆揭幕,上海世博会的倒计时钟也同时启动。世博回顾展以翔实的文字资料、300多件实物和400多幅图片,回顾申博3年难忘的历程。世博会历史回顾展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故事讲述世博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黄浦江两岸开发周年规划成果展向观众展示上海灿烂的前景。该展览展期3个月。(朱航)

【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一三四次成员国代表大会】6月3日,上海世博会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一三三次成员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国上海在取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首次在国际展览局亮相。中国政府在大会上陈述,表示将履行申办时的承诺,做好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一切准备工作。上海2010年世博会场址较申办规划有所调整,鼓励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作为世博会结束后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世博会场址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12月9~12日,国际展览局召开第一三四次代表大会。中国前任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在会上当选为国展局新任主席。吴建民是由中国政府推荐,经各国常驻国展局代表充分协商后推举的新一届主席唯一候选人,也是国展局成立75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他的当选是国际博览界对中国的选择,表明国际社会希望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大会前一天,为庆祝国际展览局成立75周年,上海市政府向国际展览局赠送“世博会150年暨国际展览公约成立75周年展”。该展览占地约200平方米,以200多幅珍贵图片和20多个精致的模型,简要清晰地展示世界博览会在人类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演绎了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12月11日,交接仪式在巴黎举行,巴黎市副市长布罗斯、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和国展局各成员国代表、法国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交接仪式并参观展览,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接受捐赠证书。(朱航)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10月30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挂牌成立,标志着世博会筹备工作全面展开。该局是世博会筹备事务的日常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世博领导机构确定的办博战略和方针;协助中国政府总代表,联系国际展览局和各成员国、各参展国,并实施其与各参展国的交往;对上海世博会进行整体推介,促进招商、招展、招客;指导世博园区规划和建设以及世博会的经营运行。上海世博局成立后,上海申博办同时撤销,由世博局履行国家世博会组织机构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并积极筹建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和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土地、资金、场馆规划与建设,将在世博局的指导下由该两个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朱航)

【上海与国际展览局合作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10月3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国际展览局首次与举办城市在世博会的筹备过程中合作举办研讨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举办论坛,吸收全球的智慧,为办好世博会出谋划策,同时向世界展示上海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信心和决心。参加论坛的代表200多人,分别为国际展览局主席、秘书长、副主席,来自各大洲的专家、2010年世博会申办竞争国代表、世博会举办城市代表和世界各大媒体的记者。其中,中国方面除上海的代表,还有来自江苏、浙江和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代表,以及昆明世博会的主办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负责人。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世博会”,分为世博会与科技创新和人类生活、与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题,共有25名专家、学者发言。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菲利普森和国际展览局执委会主席塞雯担任各专题组的主席。该论坛从2003年起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将每年举办一次。(朱航)

【召开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十五次会议】该会议于11月2日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办好一届成功的世博会”。这充分显示出上海对举办世博会的重视,以及办博工作的国际视野和开阔思路。出席这次会议的外宾和上海市各副市长都参与专题讨论并作发言,涉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内涵的深入阐述,吸引更多参展国家、参展机构和游客的推广策略,以及世博会场馆建设、投融资和特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特邀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就“成功的世博会”作阐释,里斯本世博会和汉诺威世博会负责人分别对世博会场馆设施后续利用的规划,以及如何吸纳更多国家参展等重要问题作经验介绍。(朱航)

【举办中国成功申博1周年纪念】12月3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1周年,距世博会开幕还有2341天。上海市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12月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举行“庆祝中国申博成功一周年晚会”,众多市民在南京路步行街尽情狂欢庆祝。12月3日,世博局在虹桥迎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征集世博会会徽、会歌和口号,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加入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同日,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俐为申博成功1周年在上海开独唱音乐会。(朱航)

【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举行】“庆祝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一周年交大昂立之夜——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俐2003上海演唱会”于12月3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安德烈·波切俐的演唱会持续时间约2个小时,共演唱21首曲目。为本次演出伴奏的是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是意大利的指挥家马塞罗·卢塔。意大利女高音玛莉亚·鲁吉娅·波西、“上海女儿”黄英也在演唱会上串演。演唱会的主角波切俐的歌声优美舒展而富穿透力。演唱结束,波切俐真心祝贺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一周年。演出结束,波切俐接受了上海市政府馈赠的金钥匙。(严艺)

【世博会版权保护工作启动】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期间已经产生和将会产生大量版权归属世博会举办单位的作品,其中主要有:文字作品,如申博报告、世博主题词、海报、口号等;音乐作品,如会歌等;美术作品,如会徽、会旗,吉祥物、宣传画、纪念封上的图案等;影视作品,如申博宣传片等;模型作品,如世博建筑模型等。为了有效保护世博会知识产权,制止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属世博会享有版权的作品的侵权行为,6月,上海市版权局为第一批25件作品办理著作权登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