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育成牛育肥?

如题所述

利用牛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在犊牛5~6月龄断奶后直接提供高水平营养,进行强度育肥,13~24月龄体重达到360~550千克时出栏。这样生产的牛肉鲜嫩多汁,脂肪少,适口性好,属于高档牛肉中的一种,在国内外的肉牛育肥方式中经常采用。育成牛育肥可分为舍饲强度育肥和放牧补饲强度育肥2种。

(1)舍饲强度育肥技术

指在育肥的全过程中采用舍饲,不进行放牧,保持始终一致的较高营养水平,一直到肉牛出栏。采用该种方法,肉牛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加上饲养期短,所以育肥效果好。

舍饲强度育肥可分3期进行:①适应期,刚进舍的断奶犊牛不适应环境,一般要有1个月左右的适应期。②增肉期,一般要持续7~8个月,分为前后2期。③催肥期,主要是促进牛体膘肉丰满,沉积脂肪,一般为2个月。舍饲强度育肥饲养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1)合理饮水与给食 从市场购回断奶犊牛,或经过长距离、长时间运输进行易地育肥的断奶犊牛,进入育肥场后要经受饲料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尤其从远地运进的易地育肥牛,胃肠食物少,体内严重缺水,应激反应大。因此,第一次饮水量应限制在10~20千克,切忌暴饮。如果每头牛同时供给人工盐100克,则效果更好。第二次给水时间应在第一次饮水3~4小时后,此时可自由饮水,水中如能掺些麸皮则更好。当牛饮水充足后,便可饲喂优质干草。第一次应限量饲喂,按每头牛4~5千克供给;第2~3天逐渐增加喂量;5~6天后才能让其自由充分采食。青贮料从第2~3天起饲喂。精料从第4天开始供给,也应逐渐增加,而不要一开始就大量饲喂。开始时按牛体重的0.5%供给精料,5天后按1%~1.2%供给,10天后按1.6%供给,过渡到每日将育肥喂量全部添加。经过15~20天适应期后,采用自由采食法饲喂,这样每头牛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的营养需求采食到足够的饲料,且节约劳力。同时,由于牛只不同时采食,可减少食槽。

2)隔离观察 从市场购回断奶犊牛,应对入场牛隔离观察饲养。注意牛的精神状态、采食及粪尿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诊治。

3)分群 隔离观察临结束时,按牛年龄、品种、体重分群,目的是使育肥达到更好效果。一般10~15头牛分为一栏。分群当晚应有管理人员不时地到牛舍查看,如有格斗现象,应及时处置。

4)驱虫 为了保证育肥效果,对购进的育肥架子牛应驱除体内寄生虫。驱虫可从牛入场的第5~6天进行,驱虫3天后,每头牛口服健胃散350~400克健胃。驱虫可每隔2~3个月进行1次。

5)运动 肉牛既要有一定的活动量,又要让它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前者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牛的体质,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并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而限制牛的过量活动,则主要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以利于育肥。因此,如果采用自由活动法,育肥牛可散养在围栏内,每头牛占地4~5米2

6)刷拭 每日在喂牛后对牛刷拭2次,可促进牛体血液循环,增加牛的采食量。刷拭必须彻底,先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反复刷拭。

7)保持牛舍卫生 在育肥牛入舍前,应对育肥牛舍地面、墙壁用2%火碱溶液喷洒消毒,器具消毒用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溶液。进舍后,每天应对牛舍清扫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清除污物和粪便。每隔15天或1个月应对用具、地面消毒1次。

(2)放牧补饲强度育肥技术

这是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犊牛断奶后,以放牧为主,根据草场情况,适当补充精料或干草的强度育肥方式。要实现在18月龄体重达到400千克的目标,要求犊牛哺乳阶段,平均日增重达到0.9~1千克,冬季日增重保持0.4~0.6千克,第二个夏季日增重在0.9千克。在枯草季节每天每头喂精料1~2千克。该方法的优点是精料用量少,饲养成本低;缺点是日增重较低。在我国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地较丰富的地方,是肉牛育肥的一种重要方式。技术要点如下:

1)以草定畜 放牧时,实行轮牧,防止过牧。牛群可根据草原、草地大小而定,一般50头左右一群为好。120~150千克活重的牛,每头牛应占有1.3~2米2草场;300~400千克活重的牛,每头牛应占有2.7~4米2草场。

2)合理放牧 北方牧场在每年的5~10月份、南方草地在4~11月份为放牧育肥期,牧草结籽期是放牧育肥的最好季节。每天的放牧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最好设有饮水设备,并备有食盐砖块,任其舔食。当天气炎热时,应早出晚归,中午多休息。

3)合理补饲 不宜在出牧前或收牧后立即补料,应在回舍几小时后补饲,每天每头补喂精料1~2千克,否则会减少放牧时牛的采食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