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朋友一起喝酒,结果把人给喝死了,一起喝酒的朋友要承担法律责任吗?要承担多少责任?

如题所述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6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扩展资料:

案例:

冯某请好友喝酒后在家中身亡,冯某家属将同饮者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31万余元。近日,记者从密云法院获悉,法院认为同饮者虽尽到了对冯某的帮助义务,但考虑到同饮者与冯某共同饮酒的事实,判令同饮者补偿冯某家属2.5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一人喝酒全桌担责!医生提醒:劝人喝酒,等于劝人去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酒猝死引发纠纷 多方调解终达协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2

在饮酒中强行劝酒、灌酒或故意放纵饮酒,或没有尽到对醉酒者相互保护义务,以及没有及时履行通知、协助救护、帮助等救助义务,致使醉酒者伤亡的,即使醉酒伤亡者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其他同饮者也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  

具体责任比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或同事相约聚会,进而饮酒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相约饮酒,虽然在一起饮酒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但聚在一起的“酒友”相互之间对共同饮酒活动都是同意或者默许的,可以认为相约者达成了共识,对这种“要约”与“承诺”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饮酒协议”。  

这种协议本身虽然没有约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在饮酒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附随义务,如果不履行这些附随义务,行为人对由此产生的损害后果是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条之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扩展资料:  

案例:相约饮酒勿过量同伴身亡或担责  

KTV放歌纵酒本是乐事,但若不加节制地过量饮酒,也有可能乐极生悲。日前,柘荣法院审结了一起在KTV饮酒后死亡导致的生命权纠纷。  

死者小张,与三被告李某、宋某、陈某系同事关系。2014年12月10日,几人相约至柘荣县一KTV唱歌喝酒至深夜一点多钟。一个小时后,回到宿舍的小张因唱歌过程中饮酒过量,导致胸口疼痛,在急救车赶到前身亡。经法医鉴定,小张心脏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113.69mg/100ml,死亡原因系心源性猝死。  

2015年12月11日,小张的父母妻女将当天与小张共同唱歌饮酒的同伴李某、宋某、陈某三人诉至法院,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经柘荣法院多次组织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小张的家人同意三被告每人各支付15000元作为赔偿款,同时,考虑到三被告经济不宽裕,同意赔偿款分期支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过量饮酒致死 法院判决共同参与人担责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宁德法院网-相约饮酒勿过量 同伴身亡或担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5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至于承担比例根据在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而定,
这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是多次出现此类案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劝酒人抑或酒友并不能证明自己对受害人尽到了安全注意义务,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劝酒的过错,应依法推定其有过错。按照一般民事侵权行为应当具备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四个构成要件来判断,本案被告的行为已构成一般侵权行为。另外,饮酒人和劝酒人在饮酒过程中应承担的安全注意义务的分配是确定醉酒致死原因力大小的基础,也是确定饮酒人和劝酒人责任大小的依据。饮酒人醉酒前,对是否应当饮酒及饮酒多少有完全的判断和控制能力,此时的安全注意义务应由饮酒人自行承担;饮酒人醉酒后,其已丧失清醒意识,此时应由劝酒人承担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劝酒人对饮酒人是否能继续饮酒及还能饮多少酒虽无法通过外在行为准确判断,但可以初步判断,故应对受害人严重醉酒致死承担次要责任。
案例分析【案情简介】
2010年12月17日上午10时许,因被告王某往家拉家具,原告柴某的丈夫佟某帮助安装,因此佟某在被告王某家帮忙安装家具后,从当日中午12时许开始应被告王某邀请在被告王某家与被告王某及同来帮忙的被告程某、王立强共同饮酒就餐。在佟某饮酒就餐至下午14时15分许自行行走回家后不久,其家人因发现其身体有异样,便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20急救车将佟某送至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医院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单上记录的抢救日期是2010年12月17日16时50分,诊断的病症是急性酒精中毒。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上写明佟某的死亡原因是“急性酒精中毒”。在审理中,被告王某称饮酒前四人均约定每人先喝两杯白酒,再喝啤酒,当时佟某和三被告每人都喝了两杯散装50度白酒,后来佟某不听其劝阻,在其已将白酒藏起来不让喝的情况下,佟某又自己倒上并又和被告程某单独喝了一杯,被告程某先一饮而尽,佟某随后也将一杯白酒(第三杯)一饮而尽。并称其和佟某曾在一起喝酒不下百次,平时佟某高兴时也喝过三、四杯,酒杯的容量是每杯三两。三原告称佟某只能喝两杯白酒,以前也未喝过三、四杯。平时与被告王某也经常相约喝酒,被告王某也非常清楚佟某的酒量,也就是五、六两白酒的量。并称在被告王某已将酒藏起来的情况下,其又将酒拿出来的行为明显有过错,违反了其行为召集人的附随义务。以上事实有原告提供的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抢救费用票据、殡葬收费明细、火化证明、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殡葬证、佟某残疾证、常住人口登记卡,证人孙立影、孙立娜书面证言、录音,被告王某提供的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当事人的陈述等证据在卷为证。
【本案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1、共饮人对其他共饮人是否存在劝解、照顾等法定义务。2、应以什么原则作为共饮人的归责原则。3、依据共饮人的责任大小确定赔偿多少。本文将从以上三点对该案件进行分析论证。
【分析评析】
一、共饮人对其他共饮人是否存在劝诫、照顾等法定注意义务。
关于王某、程某、王立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作为此次饮酒的组织和召集者,在饮酒过程中虽对佟某的饮酒行为已进行了劝阻,但在看出佟某酒已过量已有些失控的情况下,即使佟某将已被其藏起来的酒再找出来,其仍应继续尽力劝阻,而没有证据证明王某又对其进行了极力劝阻,因此,王某对佟某的饮酒过量也有一定过错,也应承担适当责任。程某应当知道在佟某情绪有些失控的情况下,其先一饮而尽的行为有可能会激发佟某一饮而尽,而事实上佟某也确实随其之后一饮而尽。过量摄入酒精饮品对人体有危害,人体在酒精的刺激下会降低自身的控制能力、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对此,程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是知晓的。故程某对佟某过量饮酒有一定过错,应承担适当责任。王立强既不是此次饮酒的组织和召集者,也无证据证明其在饮酒过程中有故意劝酒行为,因此,其对佟某的死亡后果不应承担责任。佟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白酒对身体有害,依然过量饮酒,佟某本人应对其死亡后果承担最主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人们共同饮酒,相互之间的劝戒、照顾仅为道德上的义务而非法定义务。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共同饮酒的人有提醒、劝阻的义务,大家在喝酒之前也没有约定互相保护对方安全的承诺,且个人体质不同,很难保障不出现意外情况,所以认为一起喝酒的人不应承担民事责任。除非其他人存在强行灌酒、过度劝酒,或者明知受害人酒精中毒却不去救人导致对方死亡,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起喝酒的人才应担责。因此就本案来说,王某已经劝阻佟某,并将酒藏起来,对佟某的死亡不存在过错,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程某明知佟某已经喝醉了,还与佟某拼酒,故程某对于佟某饮酒过量有一定过错,应承担适当责任。王立强既不是此次饮酒的组织和召集者,也无证据证明其在饮酒过程中有故意劝酒行为,因此,其对佟某的死亡后果不应承担责任。佟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明知白酒对身体有害,依然过量饮酒,佟某本人应对其死亡后果承担最主要责任。
笔者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共饮人之间是否存在劝诫、照顾等法定义务。结合本案的具体情况,王某、程某、王立强与佟某饮酒过程中,虽不像一般民事合同那样约定了具体的权利义务,但实质上相互之间已经对饮酒活动形成了共识,产生了附随义务即对共同饮酒人的照顾义务是存在的。王某、程某、王立强与佟某共同实施了喝酒这个在先行为,就会产生一种在后的对其他共饮人的保护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律既然规定了“其他义务”,就可以将一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又非常重要的义务纳入其中,以保障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弥补立法滞后性带来的不足。
二、应以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作为共饮人的规则原则。
此类案件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都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是必须有法律特别规定,而现行法律没有对此作出特别规定,因此此类案件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关于过量饮酒致死案件的责任认定问题,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可以运用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进行具体分析。一是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并以过错作为确认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受害人应当举证证明因共同饮酒人的过错导致其受到伤害,比如,共饮人明知或应当知道他人身患疾病不能饮酒,或者明知共饮人不宜继续饮酒,仍违背其意愿劝酒、拼酒,就可以认定劝酒者主观存在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或过失。本案中的程某明知佟某已经饮酒过量还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致使佟某也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属于拼酒的行为,对佟某饮酒过量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二是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而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当事人的财产及其他状况,由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给予适当的补偿。公平标准虽然有法律明确规定,但是因为适用的标准不够明确,司法实践中比较容易引起争议。但出于公序良俗和分担社会风险的考虑,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适用公平责任原则。本案中佟某为王某帮忙修家具,王某召集佟某、程某、王立强在其家中饮酒,王某明知佟某已经饮酒过量,遂将酒藏了起来,但是后来没有阻止佟某将酒找出来,也没有阻止程某与佟某拼酒,对佟某继续饮酒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以至于佟某酒精中毒死亡。因此,根据公平原则王某应当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三、 依据共饮人的责任大小确定赔偿多少。
中国的劝酒风俗源远流长,在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很多事情当事人都记不清楚了,所以谈到谁劝酒、谁敬酒的问题时,确实不好认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认定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饮酒人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本人对过量饮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是很清楚的。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对于饮酒而发生死亡或其他损害的人自己所应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共饮人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请客吃饭、喝酒本事一种常见的联络感情的方式,但是饮酒过量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饮酒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适可而止。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因饮酒引起不少民事纠纷,呼吁立法机关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类案件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3个回答  2021-03-04

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大多数情况下应由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共同饮酒人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带有强迫性质的劝酒,比如用“不喝就不是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然劝酒的行为;
2、在知道受害人不能喝酒的情况下劝酒的,比如知道受害人身体有疾病不能饮酒,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没有把醉酒的人安全护送回家,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未劝阻酒后驾车并且出现损害的。在醉酒者神志不清下不劝阻开车的,也应负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第4个回答  2015-11-19
如果死者家人要求,你们是要赔些钱的,他们不提出来也就不存在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