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跑步速度

如题所述

跑步的要领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 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姿势(Posture);而良好身体姿势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当的肌肉力量。一些可以强化肌肉力量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伏地挺身、交互蹲跳、引体向上等都对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以及获得有效的跑步动作有益。 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初学跑步的人都犯有步幅太大(Over-striding)的错误;也就是当脚跨步向前踩时,脚著地瞬间的位置是在身体重心的前方。不论体型如何,每个人都有他适宜的步幅长度。其方法是靠经常的练习与尝试修正。 其他一些常犯的错误动作包:脚踩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身体弹跃的动作过分明显;手臂摆振太大或成左右方向摆动。跑步动作,应该是力求顺畅自然,并且将所有过分强调的动作减至最低程度。 千万不要用脚尖跑,这是一般初学者常患的毛病。这种跑法,当脚尖每次接触地面时,小腿肌肉和脚跟键承受相当大的负荷,长时间下来,小腿会有疼痛现象。以耐力型的长跑来说,以脚跟或全脚掌著地的方式跑才是合理。 呼吸的搭配对跑者的速度控制相当重要,以笔者的经验,用步数搭配呼吸是不错的做法。维持均速时,以4步吐气、2步吸气、加速时以3步吐气、3步吸气,耗氧量大时以2吐2吸为原则。 强度的控制: 控制的关键在於确定最适宜的运度强度(Workload Intensity),也就是所消的配速(Running Pace)。先了解跑步的心跳反应,在予以调整跑步的速度。反覆尝试,就不难找出适当的速度了。 其公式为:(220-年龄)-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 75%+ 休息时每分钟心跳 例:年龄40岁,休息时每分钟心跳为80次 则(220-40) - 80 × 75% + 80 =100 × 75%+80 =155 即此人最适当的训练心跳数为155次/分钟 没有经验的跑者,在开始跑步时前段时间因跑得太快,很快的心跳反应状态超过了其理想心跳数,以至於后半段跑得很辛苦。 因此,对配速控制较差者,可以在开始跑后5分钟时,测量其心跳反应,再调整其跑步速度,依此方法练习,很快地就可以将配速控制得很好。一般青少年理想的运动心跳数可於每分钟150-180次之间。 跑步的运动伤害: 常见的跑步运动伤害有:胫骨骨膜发炎、膝痛、肌肉拉伤甚或断裂、肌键发炎或骨折等。发生的最大原因在於运度过度-太多、太急,因此,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增强运动功能。 开始时的肌肉酸痛属於正常现象,原因是肌肉受到新的刺激的缘故,只需跑步方法正确,酸痛现象会逐渐消除。 跑步前后的暖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绝不可省略,它除了可预防伤害的发生,也可减低运动后的疲劳感及酸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6
一、起跑技术: 包括起跑器安装、起跑节奏的控制以及听动反应能力的训练。 起跑器的常用安装方法有接近式、拉长式和普通式三种。
1.接近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一脚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和两起跑器左右间隔与普通式基本相同。
2.拉长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两脚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长,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的夹角和两起跑器左右间隔与普通式基本相同。
3.普通式:前起跑器距起跑线一脚半长,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一脚半长。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夹角分别成40--45°左右和70—80°,两种起跑器的中轴线间隔为15—20厘米。
二 、加速度跑是从起跑开始到达最高速度的过程,该过程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速度达到最大化。这期间有五个要素要做到:
第一、身体角度要低;
第二、脚跟提起时要低;
第三、颈骨角度要低;
第四、脚退回地面;
第五、接触地面时间要长、这样能产生反作用力。
技术要求是:身体逐渐抬起,步长与步频逐渐加大加快,两脚的轨迹线逐渐合并为一直线。 常见的加速跑训练方法如下:
(1)原地支撑快速高抬腿跑,可以提高爆发力,又可以加快步频。 (2)快频跑楼梯:通过富有弹性的快速跑楼梯来提高步频。
(3)30~60×6-8米/次计时跑:训练动作速度体会侧蹬和避免过早抬头、抬体。体会膝关节为“小发动机的”的肌肉用力感觉。
(4)侧蹬训练,类似于短道速滑的侧蹬,枪声响后上体不要过早抬起。
注意:以上训练,量不易安排过多,过多就成了练耐力,从而失去了训练速度的效果。
三、途中跑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是围绕如何提高最大步长和步频以及保持高速跑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步长和步频是短跑技术的核心,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掌握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坚持以在保持适宜步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步长能力。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我们采用了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还采取高抬腿跑、匀速放大步跑、顺风跑、下坡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四 弯道跑技术:
(1)弯道起跑、加速跑动作同直道起跑和加速跑。起跑器的安装在跑道右侧正对弯道切点的位置上,在“各就位”动作时,左手应撑在距起跑线后沿5~10厘米处。
(2)弯道途中跑技术:为了克服离心力,弯道跑摆时,整个身体向内倾斜,摆动腿前摆时,左膝稍向外展,以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膝稍向内扣,以脚掌内侧着地,同时,并加大右腿前摆的幅度。弯道跑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且前摆时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关节稍向外。
第2个回答  2015-10-04

    中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是成绩的好坏其一来自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其二,后天的专项训练是其运动成绩提高的手段。当一员优秀的运动员具有很好的身体优势,但当他的运动成绩到了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出现停滞不前,这时就需要先进的手段来提高运动成绩。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2圈,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还有跑步的动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时一定要放松、协调。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脚的着地应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相似回答